原创 贺炳炎到一纵原是接任司令员,听说事情原委后:我先干副司令也行
迪丽瓦拉
2025-09-23 15:31:44
0

1949年2月1日,依据中央军委的指示,西北野战军按统一编制及番号调整的要求,正式改为第一野战军。同一时期,军区也进行了相应的改编,西北军区从此前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调整为新的体制,贺龙担任司令员。由此,军区与野战军之间的对应关系也逐渐形成:例如东北军区与东北野战军、华东解放区与华东军区、中原野战军与中原军区等。

不过,到了1949年全国解放进入倒计时阶段,解放战争的步伐逐渐加快。从渡江战役到新中国成立,野战军和军区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比如,第四野战军兼任了中南军区,第二野战军则兼管西南军区,形成了更为复杂的协调模式。

回到西北野战军的话题,长期以来有一种说法流传开来——“彭老总指挥的部队,实际上是贺老总亲手培养起来的”。这一观点的依据,主要来源于西北野战军的构成。尽管其中包含了部分抗日战争初期便留驻在陕甘宁边区的八路军部队,但更多的兵力来源于晋绥军区,而晋绥军区的部队中,以八路军120师为核心,再向前追溯,则与红二方面军紧密相关。

这种奇特的构成现象,与当时陕甘宁边区面临的复杂局势密切相关。实际上,四大野战军的建制并非中央一开始就设定好的,它们的形成与战局的推进紧密相连。我们在这里暂且不深究其他战区的情况,专注于西北野战军的情况。

抗战时期,为了保护党中央所在的陕甘宁边区,八路军留守处(后改称八路军留守兵团)相继成立。在1940年前后,八路军120师从晋西北调回陕甘宁,增强了八路军留守兵团的力量。到了1942年,中央决定成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八路军留守兵团成为其一部分,并与联防军指挥部合并,但对外依然保留八路军留守兵团的番号。

八路军120师的晋西北根据地逐渐发展成晋绥军区,隶属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直到1945年8月21日,晋绥军区才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中独立出来,直接归中央军委指挥。

1943年至1944年间,为应对国民党军对根据地的攻击,中央从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等地抽调了大量兵力支援陕甘宁边区,直至抗战胜利。抗战结束后,各大军区逐步组建正规野战部队,晋绥军区则成立了晋绥野战军,并隶属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

1946年11月,中央再次下令,撤销了晋绥野战军和晋北野战军,并取消了野战军指挥部,重新组建晋绥军区的一纵、二纵、三纵。随着战局的变化,晋绥军区的这些纵队,以及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兵力,逐渐成为了西北野战军的骨干。

1947年2月,中央决定成立陕甘宁野战集团军,由晋绥军区一纵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一部分合并而成,张宗逊担任司令员,任务是保卫延安及党中央。然而,随着胡宗南的猛烈进攻,彭老总主动提出要求亲自指挥陕北的部队,中央同意后,将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撤销,成立西北野战兵团,由彭老总兼任司令员和政委。

有意思的是,彭老总以中央军委副主席和总参谋长的身份指挥西北野战军,这也使得西北野战军在战略任务执行上有所不同。西北野战军中的绝大部分将领,都是从八路军120师起步,往前追溯则与红二方面军紧密相连。

彭老总是否没有自己培养的部队呢?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彭老总将自己培养的部队融入了红一军团和红一方面军等部队。比如黄克诚、杨勇、张爱萍等人,都曾是红三军团的将领,而38军的前身便是红三军团。

虽然这些都是后话,但可以看出,晋绥军区的纵队并非一开始就完全归属于西北野战军,它们逐步融入西北野战军的建制中。1947年3月17日,王震率领二纵从晋地进入陕北,加入西北野战兵团。

在保卫延安的过程中,西北野战兵团仍然在不断抽调晋绥军区的干部,充实兵员,其中就包括时任晋绥军区第三纵副司令员兼第五旅旅长的贺炳炎。差不多就在蟠龙战役前几天,贺老总接到了来自中央的调令。作为军区司令员的贺龙,第一时间找来贺炳炎,告知中央决定将他调到西北野战兵团一纵任副司令员,并要求他服从彭老总的指挥。

贺老总对贺炳炎等老部下的个性很了解,知道他们如果不适应彭老总的指挥,可能会发生冲突。而事实上,贺炳炎接到的调令,有另一个说法,是任一纵司令员,而非副司令员。这背后与青化砭战斗中的失利有关。

1947年3月下旬,西北野战兵团在青化砭一战中歼灭敌一个整编旅,打击了胡宗南的进攻意图。彭老总原本打算趁敌军未完全汇集时,再进行一次歼灭战,但敌军指挥官刘戡的机智让计划未能顺利执行。这次失利,虽然无法归咎于张宗逊,但由于战术问题,彭老总决定将张宗逊撤职,任命贺炳炎为一纵司令员。

然而,贺炳炎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个变化,直到接到调令后才了解真相。经过一番曲折,贺炳炎决定主动要求担任副司令员,并协助张宗逊指挥,最终两人化解了可能存在的矛盾。

在蟠龙战役中,贺炳炎、张宗逊与廖汉生联手指挥,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事后,贺炳炎亲自向野司报告了战况,彭老总也表示理解,取消了先前的命令。贺炳炎的为人处事和大度作风,也深深打动了所有人。

在西北野战军的建设中,贺老总的贡献不可忽视。他的高风亮节,不仅在战场上体现,更在部队建设中展现出巨大的影响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都... 前言 人们总爱说,每个成功男人身后,都站着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 这话搁刘邦身上,怕是只讲了冰山一角...
为什么安徽省会安庆会被合肥取代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六日,一道圣旨从北京紫禁城发出:安徽布政使司由南京迁至安庆。自此,安庆...
数智海丝看泉州|百年侨乡古村落... 红砖古厝与南洋番仔楼在梧林村并肩而立,诉说着百年风雨与赤子归心。7月21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
“85后”刘寅任浙江大学历史学... 据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微信公众号消息,7月22日下午,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召开干部任免宣布会。浙江大学副校长...
人类社会中的“不把人当人”问题... 如何定义“人”?在哲学层面,对这个抽象问题的回答无疑可以列举众多理论和学说。当我们转向日常生活会发现...
原创 上... 上海的这座史诗建筑,曾经是公共租界工部局、民国上海市政府以及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办公场所,经过近两个月的...
原创 五... 刘备在其鼎盛时期,拥有着三国最顶尖的文武力量。他同时拥有诸葛亮和法正这两位杰出的谋士,而在法正的辅佐...
原创 国... 很多人认为,胡适始终站在蒋介石一方,支持国民党,视其为“正统”,并对共产党持不以为然的态度。然而,鲜...
祖辈传下的时光秘宝:丙午户部直... 在江西省赣州市的一座寻常民居里,骆先生意外地翻开了家族历史中一页尘封的记忆。这枚丙午户部直字版大清铜...
原创 白... 权力交锋:蒋介石与白崇禧的悲剧对决 白崇禧,这位被誉为“小诸葛”的桂系军事领袖,其与蒋介石的恩怨纠葛...
原创 朱... 如果将历代开国皇帝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无疑是最不容易的一位。朱元璋的出身背景极为艰...
原创 正... 华夏历史长河绵延千年,涌现了无数英雄豪杰。而自秦朝建立以来的两千多年中,国家多次陷入动荡,战火不断,...
张德明:建构“红色中国”——海...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翻译出版了一批海外亲历者所写的中共革命史著作。这些著作观察细致、视角新颖,既...
把热爱写在大地上 | 现场评论... 图为两岸媒体人在晋商博物院参访。(中国台湾网记者 李宁 摄) 荷花盛夏始,万物向美时。 “在历史...
原创 毛... 老覃在昨天发布的《1960年,江渭清大谈食堂的弊端,毛主席提出解散,他却摇头说不行》一文中提到,19...
原创 本... 从二品的布政使官员晋升通常会升任哪些职位?为什么清代官制中特别规定本省的布政使不能被列为本省的巡抚?...
原创 国... 1937年8月,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为了适应战争规模日益扩大的现实,南京军委会召开了重要军事会议,经...
原创 刘... 刘备一生波折起伏,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后,逃到白帝城(今重庆奉节)。那是公元223年的春天,他病重不起,...
原创 以... “以夷制夷”这一策略,并非近现代才开始出现。早在隋朝时期,李世民的岳父长孙晟就曾巧妙地运用过这一手段...
“东方杯”第三届朗读者大赛开始... 本报讯(记者石琪)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