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后的柱石孙传庭,几无败绩,为何会被李自成打的全军覆没
迪丽瓦拉
2024-11-14 18:41:48
0

原标题:大明最后的柱石孙传庭,几无败绩,为何会被李自成打的全军覆没

孙传庭,明末历史上一个能化腐朽为神奇的人物。

杨嗣昌的父亲杨鹤出任陕西巡抚时,崇祯皇帝给了他白银十万两,结果他却只是让流寇安生半年。

孙传庭出任陕西巡抚时,崇祯皇帝同样给了他白银十万两,结果寇首高迎祥被他生擒、闯王李自成被他打的只剩一十八骑,陕西这一明末流寇的避难所愣是被他打成了流寇的禁地。

崇祯九年出任陕西巡抚至崇祯十二年的三年间,孙传庭同流寇大小数十战,几无败绩。

可惜,由于杨嗣昌的诬陷和崇祯皇帝的愚蠢,孙传庭在流寇被打的只剩一口气的情况下含冤入狱,一关就是三年。

孙传庭入狱后,大明王朝江河日下。

崇祯十五年,关外的松锦之战和关内的朱仙镇之战两大战略决战均以明军惨败告终,大明王朝到了万分危急之时。

焦头烂额的崇祯皇帝终于想起了对阵流寇几无败绩的孙传庭,于是,孙传庭第二次赴陕西,接替被李自成擒杀的汪乔年出任三边总督。

这一次,孙传庭将要对阵曾经被他打的只剩一十八骑的李自成。

孙传庭同李自成的对阵结果揭晓前,我们先分析一下孙传庭下狱前同流寇大小数十战几无败绩的原因。

一、孙传庭是不世出的名将

崇祯九年五月,被卢象升打的闻风丧胆的寇首高迎祥想要回陕西喘口气。

此时,距离孙传庭出任陕西巡抚仅有两个月。

换成一般人,只要高迎祥不攻打西安,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可是,孙传庭不是一般人,他算准了高迎祥会经子午谷进入陕西,便提前在子午谷黑水峪设伏。

结果,凭借地形优势和以逸待劳,孙传庭一战全歼高迎祥所部并生擒高迎祥。

崇祯十一年,裹挟三十万流寇的李自成觉得自己头很铁,也想效仿高迎祥回陕西喘口气。

结果,接连四次中了孙传庭的埋伏,带着仅剩的一十八骑逃亡商洛山。

高迎祥的被生擒和李自成的逃亡商洛山,充分证明了孙传庭是不世出的名将。

二、孙传庭解决了麾下明军粮饷不足的问题

明末,明军的头号敌人既不是战力强悍的八旗军,也不是数量庞大的流寇,而是粮饷不足的问题。

想要解决粮饷不足的问题,理论上很简单,实施起来却是万分困难。

因为供给明军粮饷的军屯田地大多被各地豪强勾结卫所将领侵占。

理论上只要各地豪强和卫所将领退回侵占的军屯田地,明军粮饷不足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但要想让各地豪强和卫所将领吐出侵占的军屯田地这一到嘴的肥肉却是万分困难。

偏偏孙传庭不信邪,依靠生擒高迎祥获得的巨大威望,孙传庭严军法、清查军屯田地,双管齐下,顺利解决了麾下明军粮饷不足的问题。

三、流寇战斗力不强

明末的流寇看起来声势浩大,动辄几万人、十几万人,但其战斗力并不强。

原因有三点:

1、流寇大多为想要混口饭吃的饥民,遇到明军时不愿拼死作战;

2、流寇行军作战往往携家带口,一旦战事不利,家属很容易炸营;

3、流寇中真正有战斗力的精锐只占总人数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只要明军能击败流寇的精锐就等于击败了整支流寇。

四、孙传庭能跟同样为不世出名将的卢象升、洪承畴协同作战

高迎祥被生擒、李自成被打的只剩一十八骑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套路:卢象升正面破其精锐、洪承畴对其拦腰一击、孙传庭为其设伏打闷棍。

如果没有卢象升、洪承畴跟孙传庭协同作战,孙传庭也有可能取胜,但战果却要大打折扣。

崇祯十五年,孙传庭是崇祯皇帝手中唯一还活着的对阵流寇几无败绩的名将。

崇祯皇帝和朝臣一致将孙传庭看做是大明最后的柱石,都指望孙传庭大厦将倾的大明。

但是,这一次,孙传庭却让崇祯君臣失望了。

崇祯十五年、十六年,孙传庭两次率军赴河南同李自成决对阵均告战败。

崇祯十六年十月,孙传庭于潼关被李自成打的全军覆没,孙传庭战死。

出狱仅仅一年,对阵流寇几无败绩、曾经打的李自成只剩一十八骑仓惶逃亡商洛山的孙传庭就被李自成打的全军覆没,令人不禁唏嘘。

这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一、孙传庭独木难支

崇祯十五年孙传庭出狱时,卢象升已经战死、洪承畴已经向皇太极投降,孙传庭虽然是不世出的名将,但是面对大厦将倾的大明,孤军作战的孙传庭独木难支。

二、兵新募,不堪用

孙传庭第二次赴陕西出任三边总督时,他当年带出来的精锐之师早已在松锦之战中葬送,他不得不招募大量新兵。

想要将新兵打造成精锐之师需要充足的时间,可是,绝望中抓住孙传庭这棵救命稻草的崇祯皇帝一再催促孙传庭出兵攻打李自成,希望孙传庭能重演生擒高迎祥之旧事。

崇祯九年,孙传庭之所以能生擒高迎祥,主要是因为孙传庭占据了地形优势和高迎祥接连遭到卢象升、洪承畴的重创。

崇祯十五年,孙传庭率军赴河南进攻李自成,既无地形优势可以占据,也无法跟卢象升、洪承畴协同作战,更要面对实力远胜于高迎祥的李自成。

这种情况下,孙传庭招募的大量新兵就显得十分不堪用。

三、孙传庭在赌气

孙传庭生擒高迎祥后,杨嗣昌为彻底扫平流寇所制定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略开始实施。

对于这一战略,孙传庭并不赞同,认为其是饮鸩止渴。

孙传庭的不赞同,使得杨嗣昌对其怀恨在心,结果导致孙传庭虽然屡立战功,但是在杨嗣昌的操纵下经常都是有功不赏、有过重罚。

崇祯十一年,孙传庭与洪承畴接到诏令率军勤王。

在杨嗣昌的安排下,洪承畴受到了相当的礼遇,而孙传庭却连见崇祯皇帝一面都不行。

崇祯十二年,孙传庭更是在杨嗣昌的诬陷下蒙冤入狱。

遭受了一连串的不公正,孙传庭心中能没有气吗!

崇祯十五年、崇祯十六年,孙传庭之所以两次败于李自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崇祯皇帝一再催促孙传庭出战导致孙传庭没有充足的时间做战前准备。

但是,崇祯皇帝一再催促孙传庭出战并没有得到朝臣的支持,大部分朝臣都认为孙传庭麾下的陕西官军是大明最后一副家当,不能轻易动用。

这种情况下,如果孙传庭能上疏自辩、晓以利害,给自己争取更多的战前准备时间是有很大可能成功的,但是,在赌气的孙传庭接到崇祯皇帝催促出兵的诏令后,就匆忙起兵进攻李自成,最终招致两次战败。

四、后勤补给困难

明末的河南由于连年的战乱和天灾,早已是赤地千里、饿殍遍野,无力向孙传庭的大军提供粮饷,使得孙传庭不得不依赖陕西转运后勤补给。

崇祯十五年、崇祯十六年孙传庭两次率军进攻李自成,其实都有很大几率取胜,但最后都因雨天导致后勤补给无法按时送达前线而功亏一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侯... 侯景是南北朝时期东魏大将,作为高欢手下的将领。高欢曾对其有过高度评价,并且也断言他会在自己死后叛乱。...
原创 古... 要想了解古代"秀才""举人"和"进士"这几个头衔的分别,其实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不仅关乎一个人...
原创 此... 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庄子秋水》所说,这四个神马:“一天一千里”,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世界越来...
原创 古... ——【·前言·】——? 在古代,流放是一种严酷的刑罚,不仅囚犯们要承受无尽的痛苦与折磨,就连随行的官...
原创 有... 文正莹 当时中国农村家庭往往是请有学问的亲戚来当家中子弟的启蒙老师,毛主席的启蒙老师文正莹就是毛主席...
原创 廖... 说起蜀国无人可用,每个人都知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经过先主刘备和诸葛亮多年呕心沥血的发展,蜀国...
原创 十... 你知道十大元帅33岁时,哪一位打得军阀何健狂奔3千米吗? 你知道十大元帅33岁时,哪一位身负重伤,差...
原创 西... 提起功臣集团这个词,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就是西汉初年,以陈平周勃为首的功臣集团。之所以会有这种反...
原创 火... 说起清朝统治者的目光短浅,那可真不是一言半语所能概括的,也正是这短浅的目光,致使中国从明朝时期的军事...
原创 1... 1895年甲午战争的结束,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一个转折点。这场战争为什么这么重要呢?主要是因为以往欺凌...
原创 不... 本鬼在前文《蒋介石最信任和重用的黄埔系将领为什么大多数都是庸才?》中提到,蒋介石的嫡系“五虎上将”之...
原创 蒋... 前言 蒋介石曾三次被迫退位,但他是个有仇必报的人,谁得罪了他都没好下场,每一次的下野他都会秘密处决一...
原创 刘... 刘邦,历史上一位传奇人物,崇尚浪漫主义英雄色彩的人,对其行径颇为不齿,因为其不够光明磊落。而在社会上...
原创 1... 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阶段的最后一个王朝,也是从马背上逐渐问鼎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清王朝...
原创 二... 俄罗斯人对于土地的执着程度,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他们不仅要拥有土地,还要确保自己的土地是连续的一...
原创 他... 说道清朝的开国皇帝,大家都知道是皇太极,不过皇太极并不是第一位入关的皇帝,第一位入关的皇帝其实是顺治...
原创 长...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乃至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歼灭战。当时的秦国和赵国双方各投入了四十多万人的兵...
原创 解... 东汉初期,民不聊生,各地频发起义战争,在这个中原无人统领大局的时期,刘秀以武力进攻的同时也采取政治诱...
原创 大... 中国对满族的影响 满语中的汉语借词可以追溯到满语的前身女真族。明代《华夷译》收录女真词800多个,全...
原创 此...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过当人们真当上了将军之后,到达人生顶峰之后,往往又对应了那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