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11月15日,年已75岁的慈禧太皇太后(人们尊称她为“老佛爷”)去世,享年高寿。对于皇宫内外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震动,而最为悲痛的莫过于侍奉她长达44年的大太监李莲英。此时,年事已高的李莲英不仅要承受失去主子的痛苦,还需要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生活该如何安排。
慈禧的去世,使李莲英的命运发生了急剧变化。整理完悲伤的情绪后,李莲英开始为自己的未来做出规划。李莲英从小便身心净身,八岁便进入宫中,十六岁便开始侍奉慈禧。如今,曾深得慈禧宠爱并伺候了她大半生的他,面临着年老后是否要继续为人服务的选择。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李莲英有两个选择:一是回乡过宁静的晚年,二是寻找新的主子,继续为人效力。对比之下,虽然后者可能带来更高的荣华富贵,但考虑到他已经年满六十岁,且慈禧的去世令他对未来感到不确定,选择归隐无疑显得更为明智。
在慈禧去世后的日子里,李莲英常常回忆自己曾经的辉煌时光。人到老年,往往容易陷入对过去的无限感慨。当李莲英回想起自己年轻时的风光,难免让人唏嘘。他记得自己26岁便升为储秀宫掌案大太监,31岁便晋升为四品花翎总管,平起平坐地与敬事房大总管并肩作战;46岁时,更是荣升为二品,打破了清朝对太监官职的最高限制,创下了前所未有的记录。值得一提的是,雍正皇帝曾明令规定,太监的官职不能超过四品,而李莲英不仅突破了这一条框框,甚至在宫中独领风骚多年。
李莲英能够一步步攀升,实在离不开慈禧太皇太后的宠信。而他之所以能够得到慈禧的喜爱,离不开他对慈禧的深刻了解与精心伺候。其他太监可能只做些分内事,但李莲英却常常从她的角度出发,想方设法为她解忧。慈禧作为一位寡居多年、未有丈夫和儿子陪伴的女性,身处深宫寂寞,他深知她所需的并不仅仅是普通的侍从,而是一个能够体贴入微、时刻关注她的情感需要的人。
为了迎合慈禧对美丽的追求,李莲英甚至不惜亲自去胡同里请来风头一时的妓女学习美容技艺,专门为慈禧打理发型,使其保持宫廷中的时尚风貌;每当慈禧感到身体不适时,他便学习按摩技艺,为她缓解酸痛;而慈禧喜欢听戏,李莲英则背下《西游记》、 《三国演义》等名著,能讲就讲,还加上自己编的曲调逗她开心。正因为李莲英对慈禧如此细致入微的关怀,二人形成了深厚的情感纽带。渐渐地,李莲英竟然能通过慈禧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猜出她的心思和需求,而这一点,使得他难以不被宠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莲英对于宫内其他人,特别是接替慈禧掌握后宫权力的隆裕太后,却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由于与隆裕太后的关系较浅,他始终未能与她建立起深厚的联系。面对隆裕太后并未信任自己,李莲英感到深深的不安。他很快意识到,自己在宫中的日子可能不再长久,决定趁着慈禧葬礼结束后,悄然离开。
离开皇宫并不意味着他就此贫困无依。李莲英早早为自己准备了退路,拥有数处私宅,甚至在海淀镇上拥有三处府邸。虽然生活上的问题不再是难题,但李莲英依然为自己未来的身后事感到焦虑。毕竟,他无儿无女,且中国人讲究孝道,身后事事关重要。李莲英多年来对侄子侄女关爱有加,且早早将自己的侄子们过继为嗣子,还收养了两个女儿,期望他们能够承担自己的养老和身后事。虽然李莲英心里清楚,侄儿侄女们的“孝顺”多少带有功利性,但他并不反感,只能默默接受。
经过慈禧的葬礼,李莲英迅速整理行装,向隆裕太后请辞,并表示希望能为慈禧守丧三年。为了取得隆裕太后的信任,李莲英将所有的赏赐之财物上交给了隆裕太后,还将自己藏匿在宫中的几百万两黄金原封不动地留在了宫中。他的这一系列举动,实质上是在为自己“保命”,通过送钱来换取生存空间。
隆裕太后接受了李莲英的礼物,也心安理得地放他离开,甚至还承诺继续每月给李莲英60两白银的退休金。看似轻松的“退休生活”,实际上却是李莲英为保全自己做出的艰难选择。毕竟,李莲英在宫中曾得罪过不少人,早已树敌颇多。
退役后的李莲英,为了避免麻烦,选择住进了北京棉花胡同的住所,并且从一开始就不张扬,连门上的“李府”牌匾也被取了下来。为了更好地保全自己,他不再奢华享乐,生活极为低调,吃素念佛,远离尘嚣。然而,李莲英虽然从宫中走出,却并没有真正摆脱困扰。他的子女们因财产问题屡次上门争斗,甚至为了一些钱财上演亲情的争夺。为了避免纷争,李莲英决定尽早分配家产,并严格叮嘱子女们要“勤俭持家”。
李莲英将自己的积蓄分给了子女和亲属,每个嗣子分得20万两白银,养女得到了17万两白银,黄金珠宝则根据亲疏关系分配给不同的亲戚。在分配完财产后,他还特别交代自己的丧事,要求一定向隆裕太后报备,不可擅自发丧。然而,就在李莲英认为一切都已妥当后,他的子女们依然对金钱不满,频频上门寻求更多的财富。
除此之外,李莲英晚年还面临了另一重困扰。曾得罪过许多人的他,甚至遭到了小德张的威胁。小德张因知晓李莲英曾经大肆敛财,企图从他身上敲诈一笔。但李莲英不愿屈服,他拒绝了小德张的要求,也因此逃过了一劫。小德张随后找上隆裕太后告状,希望她处理李莲英。然而,由于李莲英与袁世凯等军阀有深厚关系,隆裕太后最终并未理会小德张的请求。
尽管李莲英逃过了这一劫,但命运依然未曾垂青他。仅仅在慈禧去世三年后,63岁的李莲英在一次外出途中被仇家追杀,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令人唏嘘的是,李莲英生前极尽荣华富贵,但死后却遭遇如此凄凉的结局。
李莲英的子女们不关心父亲的死因,只关心遗产。按照李莲英的遗嘱,他们向隆裕太后报告了他的死讯,并宣称他因患疟疾而去世。隆裕太后为李莲英的葬礼付出了1000两白银,并为他修建了墓地。最终,李莲英的葬礼在一片体面中进行,但他的遗体却没有头颅,这无疑让人感到深深的悲哀。
李莲英的墓碑上刻着他的一生座右铭:“事上以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