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三国时期的名将,大家通常会想到蜀汉的“五虎上将”和曹魏的“五子良将”,但提到东吴,知名的上将就显得没有那么突出,大家顶多能想到周瑜、黄盖等几位。然而,其实东吴孙权的麾下,人才济济,能征善战的猛将比比皆是。其中,有一位特别出色的将领,他擒杀了关羽、打败了刘备,以五千兵马成功抵御了曹魏名将曹真和张郃带领的数十万大军,长达半年之久,始终屹立不倒,这位将领就是东吴的第一猛将——朱然。
关羽是三国中公认的“战神”,尤其是到了三国后期,关羽的勇猛无人能敌,威震三国。但最终,他还是在“败走麦城”后,死于敌手。正是这位东吴名将朱然,擒杀了关羽。
朱然,字义封,年轻时便跟随东吴的小霸王孙策南征北战,参与打下了江东的大片疆土。在那时,朱然已经凭借战功成为了江东的知名将领。孙策死后,朱然依然忠诚地辅佐孙权,征伐贼寇,抵御曹魏,展现了与当年一样的勇猛。
当朱然擒杀关羽时,正是吕蒙掌握江东兵权。那时,关羽在吕蒙的精心策划下已经显现败象,但由于关羽勇猛异常,他还是决定冒险发动攻击,试图攻占樊城。然而,樊城始终未能攻克,关羽的军队伤亡惨重,最后只得撤退。此时,孙权派兵攻占了江陵,俘获了关羽许多部下的家眷,消息传到关羽的军中,军心大乱,纷纷投降或溃败,关羽随即大败。
尽管关羽大败,他依旧像一头受伤的猛虎,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孙权派遣朱然领兵阻击关羽。朱然不畏关羽的勇猛,他调兵遣将,成功把关羽困于麦城。当关羽试图突围时,朱然布下十面埋伏,成功阻止了关羽的逃脱,最终将关羽父子生擒。朱然因此被封为“昭武将军”,并加封为“西安乡侯”。
关羽死后,刘备愤怒不已,决定亲自带兵讨伐东吴。蜀汉大军一路势如破竹,东吴的局势十分危急。这时,吕蒙已去世,年轻的陆逊成为了新的东吴都督。陆逊制定了诱敌深入的战略,刘备的大军如猛虎般进攻东吴。然而,东吴上下对陆逊的战略心存疑虑,只有朱然心悦诚服地支持并尊重陆逊的指挥。
当时,刘备率领的蜀汉大军已抵达宜都,朱然奉命率领五千兵马支援陆逊。朱然正值壮年,武艺出众,胆识非凡,而且他还擅长谋略。在这一战中,朱然大败蜀军先锋,成功阻止刘备的进一步进攻。他还巧妙设计切断了刘备的粮道和退路,使得刘备进退两难。接着,陆逊发起了著名的“火烧连营六百里”,刘备最终大败,退守白帝城,不久后去世。朱然的五千兵马在这一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因此,朱然被升为“征北将军”并封为“永安侯”。
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此时的朱然已年老,但他依旧是东吴的重臣。公元223年,曹魏的曹真率领数十万大军,再次发动攻击,攻打江陵。曹丕亲自率兵到宛城督战,为曹真提供后援,魏军士气大振。曹真带领大军围困江陵,而此时江陵正由朱然守卫,东吴的徐盛也赶来支援,但被张郃打退。朱然孤军奋战,江陵城内爆发了疫病,许多士兵染病,能打仗的士兵已不足五千。
曹真围困江陵数月,但始终没有进攻。每天,他都派遣大军向城内射箭,数十万箭如雨下,令江陵守军感到极大的压力。然而,朱然不仅没有恐惧,反而鼓舞士气,激励士兵坚持不懈。面对困境,朱然甚至主动出击,成功攻破了魏军两座大营。曹真和张郃见围困无果,决定亲自出击,但他们的进攻屡次被朱然击退。结果,曹魏的数十万大军被朱然的五千兵马拖住了整整半年。最终,曹丕看到魏军大军久攻不下,粮草渐尽,不得已命令撤军。
这一战,朱然凭借五千兵力成功拖住了曹魏数十万大军,创造了一个奇迹。数十万大军围困江陵半年,最终无功而返。朱然因此声名大振,整个三国为之震惊,孙权也加封他为“当阳侯”。
公元249年,朱然去世,享年六十八岁。孙权非常悲痛,亲自穿上素衣,为朱然举行丧葬,痛哭流涕。
朱然的勇猛和智谋,实际上与关羽、张郃等顶级名将相媲美。只不过,《三国演义》更侧重描写蜀汉和曹魏的将领,因此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位江东的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