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2年8月,马皇后因病重卧床,朱元璋的朝臣们纷纷请求为她祈祷,或者寻找名医来治疗她的病。大家都感到非常焦急,然而躺在病榻上的马皇后却显得异常冷静。她平静地对朱元璋说:“生死有命,祈祷和祭祀能起什么作用呢?即使请来名医,如果治不好我,岂不是要让陛下降罪于医生?”她的这一番话让周围的人更加无力,也让大家深感无奈。最终,马皇后因病去世,享年51岁。
马皇后的去世让朱元璋悲痛欲绝,长时间无法从失去妻子的痛苦中恢复过来。她去世后,朱元璋再也没有立过新的皇后。这位出身普通家庭的女人,虽然外貌并不出众,但为何能够赢得朱元璋一生的宠爱,甚至让他承诺永不再立后呢?
事实上,马皇后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她的品格和智慧使得她与众不同。
一、早年相识
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相识可以追溯到年轻时。当时,朱元璋还是红巾军中的一名小头目,与郭子兴一同反抗元朝。马皇后当时大约20岁,父母早逝,父亲曾是郭子兴的朋友,临终时将马姑娘托付给他照料。郭子兴对她视如己出,直到朱元璋加入郭子兴的队伍后,郭子兴才将马姑娘嫁给了他。
朱元璋年幼时丧父丧母,经历过许多苦难与磨难,突然拥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庭,他对这种幸福感到格外珍惜。而马皇后温柔贤惠的性格,也使得朱元璋更加依赖她。
有一次,郭子兴误信谗言,怀疑朱元璋不忠,把他关进了禁闭室,并在粮食匮乏的情况下禁止送饭。饥饿和痛苦让朱元璋几乎无法忍受。就在他快要绝望时,马皇后悄悄地送来一张刚烤好的热饼。为了给丈夫送饭,她甚至烫伤了自己的皮肤,但她毫不在意,只是默默地为他分忧。朱元璋深受感动,这件事他一直铭记在心。
即位后,朱元璋常常拿这件事来说,称马皇后为贤妻,认为她堪比唐朝的长孙皇后。当她自己成为皇后时,她却谦虚地表示:“我听说,夫妻之间相处不易,君臣之间更为复杂。希望陛下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曾一起度过的艰难岁月,也不要忘记与群臣共度的困苦时光。至于我,怎敢与长孙皇后相比呢?”她的谦逊和深思熟虑使她显得格外独特。
二、智慧的规劝
在朱元璋治国理政的过程中,马皇后不仅在情感上支持他,还在许多关键时刻提出了智慧的建议,帮助他化解了不少政治难题。
有一次,朱元璋得知自己同乡郭景祥的儿子竟然敢追杀父亲,愤怒至极,决心依法惩处这个逆子。然而,马皇后在关键时刻劝解道:“景祥只有一个儿子,他怎能做出如此事情?这些话未必可信。若真将他杀了,岂不是断了郭家的香火?”朱元璋听后觉得很有道理,立刻派人调查,结果发现这是谣言,郭景祥和他的儿子因此得以保全。
马皇后的聪明劝诫,不仅挽救了许多忠臣的性命,还帮助朱元璋化解了不少危机。比如,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和太子朱标的老师宋濂,都是因马皇后的劝告而得到了宽恕,李文忠得以善终,宋濂则被流放,而没有遭遇处死。
三、富商沈万三
沈万三是江南地区著名的富商,他的财富几乎无人能及。朱元璋即位后,南京的城市建设急需资金,于是沈万三主动提出为修缮提供三分之一的资金,朱元璋欣然接受。然而,当沈万三进一步表示愿意出资犒赏全军时,朱元璋的怒火被激起了。作为贫苦出身的朱元璋,他深知富人出风头的危险,立刻斥责道:“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
马皇后得知此事后,及时劝解道:“陛下,律法是用来惩治罪犯的,而不是用来除掉不祥之人。沈万三的富贵不一定是坏事,天自会惩罚骄傲之人,何必陛下亲自动手?”朱元璋经过思考后接受了马皇后的建议,将沈万三流放到云南,而没有处死他。马皇后的劝解不仅平息了朱元璋的怒火,也让沈万三得以保全性命。
四、人才为宝
马皇后深知国家的兴旺不仅仅依赖于财富,更要依靠贤才的辅佐。她常常与朱元璋讨论治国理政,提出许多富有深度的见解。一次,看到元朝的珍宝,马皇后说道:“元朝的人拥有这些宝物,却无法守护。君主的真正宝物,应该是贤才。”朱元璋听后立刻领会,回应道:“朕知道,皇后认为贤才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马皇后进一步说道:“我与陛下从贫困中走来,深知奢华和骄傲可能会带来灭顶之灾。希望陛下能集贤才,成就盛世。”她的言辞简洁有力,意义深远。朱元璋深以为然,并命宫中的女官记录下这些话语,以供后世参考。
尾声
马皇后一生心系国家的人才选拔,临终时,她仍不忘这一心愿。在临终前,她对朱元璋说:“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她的这番话,展现了她的远见卓识和广阔胸怀。
1382年8月,马皇去世,年仅51岁。她的去世不仅让朱元璋心碎,也让整个朝廷感到失去了一位智慧与品德并重的贤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