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了收降关羽,非常宽宏地接受了三个条件,这被称为“土山约三事”。有些人误将“土山”解读为“屯土山”,但实际上,“屯”在这里是指“驻扎”,就像“绝北道”指断绝曹仁与北方的联系一样。
曹操接受了关羽的这三个条件,显然是给了他面子。因为早在关羽斩华雄的时候,曹操就对他刮目相看。这两位不太重视士大夫身份的人,却有着许多共同之处。
程昱深知曹操的心思,提出了一条比较高明的计策:“云长有万人之敌,非智谋不能取胜。现在可以派刘备手下的投降兵,进入下邳城见关羽,声称是逃兵,潜伏城中作为内应。然后引诱关羽出战,假装失败,诱使他追击到他处,再用精兵截断他的归路。然后再展开计谋。”
曹操照计施行,派遣夏侯惇作为诱敌之将,而不是许褚或徐晃,这显示出曹操对人才的准确评估。因为如果是许褚或徐晃,他们可能在二十回合内就被关羽击败。只有夏侯惇的防守能力极强,就算是吕布复生,也难在短时间内击败他。
换一位将领来诱敌,在关羽的刀下是很危险的。但夏侯惇稳如老狗:“关公不出,我即在城下侮辱他。关公大怒,率军三千出城,与我交战。经过十余合,我便撤退。关公追来,我继续战斗。”
在关羽归降曹操之前,他骑着一匹普通瘦弱的战马,与他本人的雄壮形象不太相称。因此,他不能追上夏侯惇,这给了夏侯惇足够的时间逃脱。
通过《三国演义》我们可以看到,夏侯惇与关羽的单挑诈败显示出他的沉稳,也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曹操没有给关羽面子,直接派出多位大将围攻他,是否能在数百回合后将关羽击败?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时,罗贯中多次强调“关公马快”。这表明有了赤兔马后,关羽的战斗力大增,能轻松击败徐晃的颜良和文丑。在关羽面前,他们顶多支撑三个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