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在蜀汉地位有多高?刘禅8个字道破真相
迪丽瓦拉
2025-09-24 13:32:14
0

诸葛亮在后世的声誉极其卓越,广受后人敬仰。这不仅源自他卓越的智慧与才能,还因为他对蜀汉与刘备的忠诚。即使在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依然竭尽全力为蜀国谋划未来,最终在北伐的战斗中因过度劳累而英年早逝。当时,刘备的去世使得蜀汉几乎没有了足够的能够担负国家重任的人才,因此,整个蜀国的命运几乎完全依赖诸葛亮一人支撑。

据史书记载,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临终时曾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这番话看似对诸葛亮的关怀与赞扬,实际上却包含着深意。刘备深知当时局势的复杂,尤其了解刘禅的能力有限,同时也清楚诸葛亮的才智。若诸葛亮心生篡位之念,那么年幼的刘禅必然无法抵挡。因此,刘备此言有着“警示”的意味,实际上是在提醒诸葛亮不要有异心。

如果当时诸葛亮有任何不妥的反应,或许刘备当场便会命人将其制止。然而,作为一个极其聪慧的人,诸葛亮立刻领会了刘备的深意,并立即作出了回应,表明自己对刘备的忠诚:“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听到这番承诺,刘备稍感宽慰,虽然如此,他依然为刘禅留下一封遗诏,内容简洁明了,传递了“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的重要讯息。这意味着刘禅应将诸葛亮视作父亲,凡事都听从诸葛亮的安排。

刘备早已心中有数,给了诸葛亮足够的权力与名誉,而诸葛亮也当面承诺忠诚到底,这无形中断绝了他篡位的任何可能。而为了防范万一,刘备还安排了吴懿、李严、赵云等人,以此保障刘禅的安全,并对诸葛亮形成制衡。

在刘备去世后,17岁的刘禅继位,成为了蜀汉的后主,改元建兴并大赦天下,同时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随即,刘禅设立了丞相府,诸葛亮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并建立了一套制度,要求重大决策需先向刘禅报告。虽然名义上,蜀汉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刘禅的宫廷,但事实上,实际掌控国家政务的是丞相府,丞相府才是蜀汉的事实最高权力机构。

第二年(224年),诸葛亮以丞相兼益州牧的身份,掌握了蜀汉的军政大权。从此,诸葛亮开始全身心投入到治国安民的工作中。史书记载,诸葛亮“夙兴夜寐,约官职,修法制”,致力于行政改革,强化法制建设,奖励农耕,振兴经济,稳固国家基础。他的治理才能在刘禅即位后得到了充分展现。

随后,诸葛亮着力修复与东吴的联盟关系,并正式放弃了对荆州的争夺。经过多年休养生息,整顿军备,诸葛亮成功平定南中叛乱,并六次北伐曹魏,尽显其“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的誓言。

在蜀汉国内,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掌权者是诸葛亮,而非刘禅。敌国也心知肚明,曹丕曾派遣王朗、陈群、诸葛璋等人劝降蜀汉,而诸葛亮则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回应,而不是以刘禅的名义反驳。这一切,早已表明,蜀汉的实际政务早已完全由诸葛亮掌控。刘禅自己也坦言:“政由葛氏,祭则寡人。”换句话说,朝廷的所有事务均由诸葛亮处理,自己则只需负责祭祀等仪式性的事务。

在这种局面下,聪明的刘禅不再过问政事,反而将更多的权力交给了诸葛亮。与此同时,他也给予诸葛亮特殊待遇,准许其拥有百名甲士护卫上朝,保障其安全。这些甲士仅负责保护诸葛亮从丞相府到宫中的路途安全,而并不参与宫内的大朝会。

然而,也有人试图挑战诸葛亮的权力。比如同为托孤大臣的李严,曾建议诸葛亮应受“九锡”的待遇,这一提议意味着独立建国,成为国中之王。诸葛亮虽拒绝了这个提议,但却在后续说出惊人的话语:“如果能北伐成功,让天子还于旧都,九锡太少,应受十锡。”这表明,如果能够完成北伐大计,恢复汉室旧都,甚至连“九锡”都不够,十锡才是应得的待遇。

李严是刘璋旧部,因投效刘备而逐渐获得权力。作为益州的“地头蛇”,李严多次与诸葛亮在权力上明争暗斗。史料记载,在诸葛亮多次北伐时,李严作为粮草供应主管,曾故意谎报军情,企图借机使诸葛亮出师不利。最终,诸葛亮识破了李严的阴谋,虽然将其贬为平民,但并未杀他,以免局势更加动荡。可见,诸葛亮始终以大局为重,采取宽容的态度。

总的来说,诸葛亮的揽权不仅是为了实现个人的权力欲望,更是为了国家的存续与稳定。然而,也有后人批评他过于专权,不愿将权力分配给他人,最终使得自己的身体逐渐消耗殆尽。根据《三国演义》的记载,司马懿曾戏谑道,诸葛亮每天劳心劳力,饮食不振,终究会因劳累过度而死。果然,诸葛亮最终死于五丈原,而他的过度操劳与对国家的忠诚,最终使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诸葛亮的命运是由他对刘备的誓言所决定的。刘备的精心安排与深远谋划,确保了诸葛亮既不能篡权,也最终无法逃脱由他所立下的誓言所带来的过度劳累与死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日... 一、日本大正时代的背景与日本的变革 1912年,日本明治天皇逝世,这一事件对日本政治历史产生了深远...
原创 诸... 刘禅在三国历史中,确实是一个非常尴尬的人物。对于他的争议,历来集中在一个问题上——他究竟是真的傻,还...
原创 朱... 在六百多年前的明朝,有一段对话,暗藏着诸多玄机,今天咱就来唠唠这段事儿。 话说朱元璋啊,打下江山后,...
原创 “... 写作是一项不容易的工作,特别是当它关系到生活和生计时,作为作者,每天都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来编写文章,力...
释永信,袈裟下的资本迷局 少林寺,就差上市了。 释永信,到底多有钱? 2015年,一位自称曾是少林弟子释正义的人在网络上“实名...
原创 美... 在今天的全球政治格局中,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经常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
原创 刘... 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南征大别山的兵力问题成为了一个热议话题。虽然晋冀鲁豫军区的总兵力达到42万人,但...
原创 死...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石敬瑭) 没做皇帝之前,石敬瑭是一...
原创 历... 隋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最后,李渊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平定了天下,创立了唐朝...
原创 江...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意思是指如果上级或长辈的行为不端,下面的人也会效仿并走向歧途。即使上层依...
原创 李... 李渊出身于北周的显赫望族,拥有极为尊贵的家世背景。年仅七岁便被封为唐国公,而隋文帝的皇后独孤氏恰好是...
文化中国行·守宝人|用40年光... 今年59岁的牟常有是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保护研究室的一名高级文物修复师,在麦积山石窟从事洞窟文物修复...
原创 吉... 近期,我国与俄罗斯在庆祝中俄建交75周年之际,展开了深入的外交沟通。根据2024年5月16日发布的《...
李世民雀鼠谷大胜宋金刚,尉迟恭... 唐朝那些事儿连载13 李渊解决了西边的后顾之忧,正想集中精力对付东边的王世充等割据势力。偏偏这时又冒...
原创 同...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两个王朝不仅血脉相连,而且在战略选择上极为相似,然而最终的命运却截然不同:一个...
原创 蒋... 1928年,孙殿英挖掘清东陵的事件发生,惨烈的场面深深触动了末代皇帝溥仪的内心。那时,溥仪正在天津的...
原创 中... 前言 近年来,欧洲的经济模式被广泛视为全球高福利社会的典范,许多人将其视为一个理想的社会模型。特别...
原创 隋... 隋唐十七好汉联手围殴李元霸,胜算几何?恐怕老天爷都不答应! 要是问隋唐演义里谁最横,答案只有一个,那...
原创 明... 我国古人的智慧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很多时候,我们会不禁好奇,古人到底是如何产生这些非凡的创意和思路的?...
原创 曹... 在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成功击败了袁绍,尽管袁绍在战斗中遭遇失败,然而他的实力依旧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