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挑战赛
文 | 历史求知所
编辑 | 历史求知所
1941年,纳粹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悍然发起了对苏联的侵略行动。由于德国并没有为这一行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它的铁血装甲部队虽然一度势如破竹,但最终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境,苏联军队几乎毫无抵抗能力,完全处于崩溃的边缘。
特别是在南方的乌克兰基辅战场,德国实施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包围战,造成了苏联西南方面军19万人死亡、60万人被俘的惊人损失,给苏军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然而,基辅战场的顽强防守不仅让苏联军队从彻底失败中复苏,还为接下来保卫莫斯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即使希特勒在苏联战场获得了初步胜利,但最终他依旧不得不面对战败的结局。
今天,我们将详细回顾这场历史上最为惨烈的包围战。
— 德国撕毁条约 —
1941年夏,纳粹德国在欧洲战场上几乎所向披靡,除了英国依旧在顽强抗争外,其他国家大多已经屈服于希特勒的铁蹄下。此时,希特勒自信地认为西线战场的任务已基本完成,决定将目光投向东线,准备进攻苏联。
回顾二战爆发前,苏联与纳粹德国的关系并不紧张。1939年,斯大林为避免与德国发生冲突,选择与希特勒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且双方共同瓜分了波兰。斯大林试图通过这份协议保持中立,保护苏联免受战争波及。
然而,这份条约对于希特勒来说,仅仅是为了安抚苏联,从而腾出手来进一步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对于希特勒而言,苏联这片辽阔的土地早已列为征服计划的重点,一旦时机成熟,德国的铁骑便会大举进入苏联。
尽管如此,斯大林并非毫无防备。尤其是目睹德国在欧洲的快速胜利后,苏联的西部重工业生产基地迅速迁移至乌拉尔山脉以东的西伯利亚,以减少战争带来的威胁。虽然有所准备,斯大林仍未完全相信德国会在1941年夏发动袭击。毕竟,当时德国还在与英国僵持,希特勒似乎没有足够的兵力和精力向东进攻。
然而,当英国的情报机构揭示德国即将启动“巴巴罗萨计划”时,斯大林仍然将其视作英国的挑拨,以为这是想让苏联介入战争,从而分散德国的注意力。斯大林没有意识到,德国即将向苏联发动致命一击。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开始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出动146个师、3580辆坦克、4980架飞机,发动了一场闪电式袭击,苏德战争由此爆发。面对如此庞大而强悍的德国军队,尚未做好充分准备的苏联无力应对。
苏联刚刚经历了大清洗运动,许多优秀的军事指挥官已被清除殆尽。留下的那些将领或经验不足,或能力有限,导致了军事上的惨败。
— 苏联的溃败 —
德国的进攻沿三个方向展开:北方集团军由勒布元帅指挥,目标是列宁格勒;中央集团军由冯·博克元帅指挥,目标直指莫斯科;南方集团军则由伦德施泰特元帅指挥,意图攻占乌克兰和克里米亚。
在德国强大的火力支援下,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的进攻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苏联大片领土。北方集团军推进至列宁格勒附近,中央集团军迅速占领了斯摩棱斯克,苏联军队几乎无法组织有效防守,接连溃败。
唯一较为迟缓的是南方集团军,因为在乌克兰地区,苏联重兵防守。乌克兰被誉为“欧洲粮仓”,而克里米亚又是重要的石油供应地。如果这些地区失守,苏联的战争机器将彻底瘫痪。然而,南方集团军并没有急于攻占基辅,而是认为只要拿下斯摩棱斯克,莫斯科的门户就已经打开,继续进攻下去即可。
然而,希特勒却做出了与众不同的决策。相比于直接进攻莫斯科,他认为列宁格勒和乌克兰的战略价值更为重要。因此,德军将精力集中在了这两个目标上,导致原本可以直接向莫斯科推进的机会错失。
在这种僵局下,德军按照希特勒的命令进行部署,而这也成为了历史上最惨烈包围战的前奏。
— 人类史上最大的包围战 —
为了实现对基辅的围攻,德军开始调动更多兵力。南方集团军无法单独完成这一任务,因此,中央集团军下属的第2装甲群和第2军团南下与南方集团军汇合,形成合围之势。德军设定了两层包围圈,内层由精锐步兵构成,逐步缩小包围范围,而外圈则是由坦克、重炮和装甲兵团组成,形成了坚不可摧的封锁网。
9月10日,德军突破了基辅附近的罗姆内,开始了对苏联西南方面军的围攻。此时,西南方面军已陷入绝境,布琼尼元帅试图向斯大林提出撤退请求,但遭到坚决拒绝。斯大林不仅未同意撤退,还因认为布琼尼“畏战”而将其免职,换上了铁木辛哥指挥。
随着德军不断推进,西南方面军的指挥官基尔波诺斯上将意识到即将面临的灾难,他擅自发布了撤退命令,虽然这一命令几乎会让他受到军事法庭的审判,但在当时的危急情况下,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判断。最终,这一命令被撤销,西南方面军失去了最后的逃生机会。
9月16日,德军完成了对基辅的全面包围,战役全面爆发。尽管苏军拼命抵抗,但由于缺乏支援且兵力远不如德军,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德军将其逐步消灭。最终,基辅战役以德军的全面胜利告终,德军虽损失10万余人,却击毙苏军19万人,俘虏60万人,创下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役成果。
— 德军的失败 —
基辅战役的胜利让德国军队获得了巨大的战果,但也为德国军队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由于这场战役拖延了太久,德军最终未能在最佳时机发起莫斯科的进攻。
冬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战局,德国的机动性优势丧失,士气低落,物资匮乏。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德军再也无法继续前进,最终在莫斯科门前止步。
1941年11月7日,在苏联红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作为对德军进攻的强烈反击。苏军不仅成功打退了德军的进攻,还立即开始反攻,最终将德军赶出了苏联领土,直至1945年5月占领了柏林,彻底摧毁了纳粹德国。
若没有基辅战役中的巨大牺牲,苏联军队未能为莫斯科保卫战争取足够时间,或许历史的结局将截然不同。这场战役虽然是苏联的一次惨败,但也为最终的胜利打下了基础。对于希特勒来说,是否后悔没有听取前线指挥官的建议,也许永远无法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