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历史上最大包围战!19万人被杀60万人被俘,苏联彻底被打醒
迪丽瓦拉
2025-09-24 16:31:41
0

文章首发挑战赛

文 | 历史求知所

编辑 | 历史求知所

1941年,纳粹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悍然发起了对苏联的侵略行动。由于德国并没有为这一行动做好充分的准备,它的铁血装甲部队虽然一度势如破竹,但最终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境,苏联军队几乎毫无抵抗能力,完全处于崩溃的边缘。

特别是在南方的乌克兰基辅战场,德国实施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包围战,造成了苏联西南方面军19万人死亡、60万人被俘的惊人损失,给苏军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然而,基辅战场的顽强防守不仅让苏联军队从彻底失败中复苏,还为接下来保卫莫斯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即使希特勒在苏联战场获得了初步胜利,但最终他依旧不得不面对战败的结局。

今天,我们将详细回顾这场历史上最为惨烈的包围战。

— 德国撕毁条约 —

1941年夏,纳粹德国在欧洲战场上几乎所向披靡,除了英国依旧在顽强抗争外,其他国家大多已经屈服于希特勒的铁蹄下。此时,希特勒自信地认为西线战场的任务已基本完成,决定将目光投向东线,准备进攻苏联。

回顾二战爆发前,苏联与纳粹德国的关系并不紧张。1939年,斯大林为避免与德国发生冲突,选择与希特勒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且双方共同瓜分了波兰。斯大林试图通过这份协议保持中立,保护苏联免受战争波及。

然而,这份条约对于希特勒来说,仅仅是为了安抚苏联,从而腾出手来进一步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对于希特勒而言,苏联这片辽阔的土地早已列为征服计划的重点,一旦时机成熟,德国的铁骑便会大举进入苏联。

尽管如此,斯大林并非毫无防备。尤其是目睹德国在欧洲的快速胜利后,苏联的西部重工业生产基地迅速迁移至乌拉尔山脉以东的西伯利亚,以减少战争带来的威胁。虽然有所准备,斯大林仍未完全相信德国会在1941年夏发动袭击。毕竟,当时德国还在与英国僵持,希特勒似乎没有足够的兵力和精力向东进攻。

然而,当英国的情报机构揭示德国即将启动“巴巴罗萨计划”时,斯大林仍然将其视作英国的挑拨,以为这是想让苏联介入战争,从而分散德国的注意力。斯大林没有意识到,德国即将向苏联发动致命一击。

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然开始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出动146个师、3580辆坦克、4980架飞机,发动了一场闪电式袭击,苏德战争由此爆发。面对如此庞大而强悍的德国军队,尚未做好充分准备的苏联无力应对。

苏联刚刚经历了大清洗运动,许多优秀的军事指挥官已被清除殆尽。留下的那些将领或经验不足,或能力有限,导致了军事上的惨败。

— 苏联的溃败 —

德国的进攻沿三个方向展开:北方集团军由勒布元帅指挥,目标是列宁格勒;中央集团军由冯·博克元帅指挥,目标直指莫斯科;南方集团军则由伦德施泰特元帅指挥,意图攻占乌克兰和克里米亚。

在德国强大的火力支援下,北方和中央集团军的进攻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苏联大片领土。北方集团军推进至列宁格勒附近,中央集团军迅速占领了斯摩棱斯克,苏联军队几乎无法组织有效防守,接连溃败。

唯一较为迟缓的是南方集团军,因为在乌克兰地区,苏联重兵防守。乌克兰被誉为“欧洲粮仓”,而克里米亚又是重要的石油供应地。如果这些地区失守,苏联的战争机器将彻底瘫痪。然而,南方集团军并没有急于攻占基辅,而是认为只要拿下斯摩棱斯克,莫斯科的门户就已经打开,继续进攻下去即可。

然而,希特勒却做出了与众不同的决策。相比于直接进攻莫斯科,他认为列宁格勒和乌克兰的战略价值更为重要。因此,德军将精力集中在了这两个目标上,导致原本可以直接向莫斯科推进的机会错失。

在这种僵局下,德军按照希特勒的命令进行部署,而这也成为了历史上最惨烈包围战的前奏。

— 人类史上最大的包围战 —

为了实现对基辅的围攻,德军开始调动更多兵力。南方集团军无法单独完成这一任务,因此,中央集团军下属的第2装甲群和第2军团南下与南方集团军汇合,形成合围之势。德军设定了两层包围圈,内层由精锐步兵构成,逐步缩小包围范围,而外圈则是由坦克、重炮和装甲兵团组成,形成了坚不可摧的封锁网。

9月10日,德军突破了基辅附近的罗姆内,开始了对苏联西南方面军的围攻。此时,西南方面军已陷入绝境,布琼尼元帅试图向斯大林提出撤退请求,但遭到坚决拒绝。斯大林不仅未同意撤退,还因认为布琼尼“畏战”而将其免职,换上了铁木辛哥指挥。

随着德军不断推进,西南方面军的指挥官基尔波诺斯上将意识到即将面临的灾难,他擅自发布了撤退命令,虽然这一命令几乎会让他受到军事法庭的审判,但在当时的危急情况下,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判断。最终,这一命令被撤销,西南方面军失去了最后的逃生机会。

9月16日,德军完成了对基辅的全面包围,战役全面爆发。尽管苏军拼命抵抗,但由于缺乏支援且兵力远不如德军,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德军将其逐步消灭。最终,基辅战役以德军的全面胜利告终,德军虽损失10万余人,却击毙苏军19万人,俘虏60万人,创下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役成果。

— 德军的失败 —

基辅战役的胜利让德国军队获得了巨大的战果,但也为德国军队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由于这场战役拖延了太久,德军最终未能在最佳时机发起莫斯科的进攻。

冬季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战局,德国的机动性优势丧失,士气低落,物资匮乏。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德军再也无法继续前进,最终在莫斯科门前止步。

1941年11月7日,在苏联红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作为对德军进攻的强烈反击。苏军不仅成功打退了德军的进攻,还立即开始反攻,最终将德军赶出了苏联领土,直至1945年5月占领了柏林,彻底摧毁了纳粹德国。

若没有基辅战役中的巨大牺牲,苏联军队未能为莫斯科保卫战争取足够时间,或许历史的结局将截然不同。这场战役虽然是苏联的一次惨败,但也为最终的胜利打下了基础。对于希特勒来说,是否后悔没有听取前线指挥官的建议,也许永远无法知晓。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我们的1945 | 冯强:“最... “本月七日夜十时,日本在卢沟桥,向中国驻军冯治安部队进攻,要求冯部退至长辛店,因冯部不允,发生冲突,...
原创 曹... 在古代的燕辽地区,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凡城。凡城不仅地理位置重要,而且自古以来以险要的地势著称,...
原创 《... 在金庸的经典巨著《鹿鼎记》中,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一度曾言:“为人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作为一...
博罗:大榕树见证峥嵘岁月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博罗县的老城,革命遗址有迹可循。在原老...
原创 司... 在《三国演义》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剧卷中,司马懿的形象以其超凡的智慧与深沉的个性,成为了一个令人难以忽...
原创 进... 俄国的海洋之梦,最早始于彼得一世的统治时期。在那个时代,俄国还只是一个以内陆为主的小国。尽管在16世...
原创 千... 杜甫在其诗《北征》中,深情赞美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之才,称其“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这句诗出自一...
原创 若... 各位亲爱的读者,感谢大家阅读这篇文章。在继续阅读之前,请先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这样你就能第一时...
原创 清... 根据清水英男的回忆,这位曾作为见证者的老人揭示了一个令人发指的事实,那就是日本如今的医学技术之所以如...
原创 甘... 在短视频平台上,一位名为 “非洲十年” 的用户近来热度居高不下。 他发布的视频,将大众的目光聚焦到了...
原创 台... 前不久,台湾地区举行了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的纪念活动,赖清德亲自前往凤山校地进行校阅演讲,并再次提...
原创 从... 你是不是跟我一样,打小听到 “一毛不拔” 这词,就觉得准是说那种抠门到极致的人?课本里、生活中,这词...
原创 周... 周恩来总理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曾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培养了众多军事才俊,其中不少人最终走上了不...
原创 宋... 1980年6月25日,中央作出决定,成立专门的元帅传记编写小组,旨在为新中国开国元帅们编写详细的个人...
原创 刘... 解放战争的胜利虽然最终在1949年初得以决出,但真正的转折点要追溯到1947年。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
原创 左...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中,清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尤其是晚清的历史,许多读者都非常熟悉。晚清时期有不少...
原创 蒋... 大家都熟知,蒋介石在黄埔军校执掌校长一职长达24年,这个角色对他极为重要。学生们习惯称他为“老校长”...
原创 刘... 关云长在华容道义释曹孟德,成为千古佳话。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会发现它实际上是一个三赢的局面:曹操得以保...
原创 诸... 在三国乱世中,魏延这一英雄人物的崛起,无疑让人铭记。作为蜀汉的名将,他的智勇双全令世人称道。然而,在...
原创 6... 近代中国与邻国的领土争端,构成了一段错综复杂且充满挑战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沙俄和英国扮演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