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 年的冬天,北京城寒风凛冽,冷得刺骨。在宗人府的角落里,68 岁的索额图蜷缩在草堆上,瘦得皮包骨头,整个人虚弱不堪。这几天都没人给他送饭,他连喊冤的力气都没了,只能在饥寒交迫中默默忍受着。曾经,索额图可是帮康熙擒鳌拜、跟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的 “第一功臣” 啊,谁能想到,最后竟落得个被活活饿死的下场。更惨的是,康熙不仅抄了他的家,还杀光了他所有的儿子,连族人都被流放。5 年后,康熙提起索额图,依旧恨得咬牙切齿,骂他是 “大清第一罪人”。可谁又能想到,这个被康熙恨之入骨的 “罪人”,曾经也是康熙最信任的人,如同兄弟一般。
索额图出身镶黄旗,他的父亲索尼,那可是顺治皇帝钦点的辅政大臣之首。康熙 8 岁就登基了,但朝政却被鳌拜牢牢把持着,鳌拜在朝堂上专横跋扈,根本不把年幼的康熙放在眼里。康熙心里那个憋屈啊,但又没办法,毕竟年纪小,势力也不够强大。就在这个时候,索额图站了出来,他帮着康熙出谋划策,精心布局,最终成功地把鳌拜给拿下了。从那以后,康熙开始亲政,索额图也成了康熙身边最得力的助手,深受康熙的信任,为大清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
后来,在跟沙俄谈判边境问题的时候,索额图也是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最终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为大清守住了大片领土。在康熙亲征噶尔丹的时候,索额图也一直跟随在康熙身边,出谋划策,为战争的胜利立下了功劳。而且在裁撤 “三藩” 这件事上,索额图也给康熙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建议,帮助康熙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可以说,在康熙前期的统治中,索额图真的是尽心尽力,做了 35 年的忠臣。
但是,伴君如伴虎啊。随着时间的推移,康熙和索额图之间的关系也慢慢发生了变化。康熙的儿子胤礽被立为太子后,索额图和太子走得很近,渐渐地就形成了 “太子党”。在权力的诱惑下,索额图的心态可能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他开始想着让太子早点接班,自己也能继续享受荣华富贵。有一次,索额图因为担心太子的病情,心急如焚,骑马冲到太子行宫的时候,竟然直接闯到中门下马。要知道,在清朝,这可是严重的 “僭越御道” 行为,按律是要判死罪的。太子可能没太在意这件事,但康熙知道后,那可是大发雷霆,他心里犯起了嘀咕:“太子还没登基呢,这臣子就敢这么没规矩,索额图到底想干什么?” 其实,索额图大概率就是因为太担心太子,一时疏忽了,可在权力斗争激烈的宫廷之中,这种疏忽很容易就被人当成是谋反的嫌疑。
康熙可不是一般人,他对权力的掌控欲极强,怎么能容忍有人挑战他的权威,哪怕是曾经的亲信也不行。于是,康熙当即下令,把索额图锁进宗人府,还下令不必给他供饭。就这样,68 岁的索额图在宗人府的草堆上,被活活饿到断气。索额图死了,康熙还是不解气,又抄了他的家,杀了他的儿子,流放了他的族人。康熙这么做,就是要拿索额图当例子,警告太子以及所有人:皇权至上,谁都不能觊觎,谁碰谁死。
索额图死后第 5 年,太子胤礽做出了偷看康熙营帐这种荒唐事,被康熙抓了个正着,这下彻底被废了。康熙回想起索额图之前对太子的 “教唆”,心里的火 “噌” 地一下就冒起来了,忍不住大骂:“索额图实乃本朝第一罪人!” 可这时候,索额图都去世很久了,坟头草都长得老高了。
咱们平心而论,太子变得荒唐,真的能全怪索额图吗?胤礽从小就被康熙捧在手心里,寄予厚望,但同时又长期生活在 “随时可能被废” 的巨大压力和恐惧之中,这种矛盾的环境,让他的性格逐渐变得扭曲。索额图呢,虽然可能有自己的私心,想靠着太子巩固自己的地位,但说到底,他也不过是帝王权术下的一枚棋子罢了。
更讽刺的是,索额图一死,“太子党” 瞬间崩塌,原本被压制的皇子们纷纷开始行动,“九子夺嫡” 的残酷斗争正式拉开帷幕。大阿哥投靠明珠,三阿哥拉拢文臣,八阿哥四处编织自己的势力网…… 康熙晚年,看着自己的儿子们为了皇位争得你死我活,斗得头破血流,也是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他当初整死索额图,本想着能维护皇权的稳定,可没想到,最后却引发了更大的乱局,他一心想要保住的秩序,被自己的儿子们亲手撕得粉碎。
索额图啊索额图,他帮康熙打败了鳌拜,又在外交、军事等方面为大清立下赫赫战功,做了 35 年的忠臣,可最终还是输给了帝王的猜忌和对权力的绝对掌控。康熙用他的命向天下人宣告:在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前,什么功劳、情分,都如同尘土一般,一文不值。而索额图的悲剧,也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王朝权力斗争的残酷和无情。在那紫禁城的权力游戏中,索额图曾经是康熙手里用来对付鳌拜的一把利刃,可当他不再被需要,或者威胁到皇权的时候,就马上变成了警示他人的牺牲品。在龙椅之下,埋葬着多少像索额图这样的白骨,他们的命运,不过是被权力随意摆弄的可怜棋子罢了。
好啦,今天关于索额图的故事就讲到这儿啦。觉得有意思的小伙伴,动动你们的发财小手,点赞关注走一波,祝点赞的朋友都能财源广进,好运连连!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