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故宫遗址主动性考古发掘启动
迪丽瓦拉
2025-09-25 02:04:46
0

晨报讯(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刘静)7月26日,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发布《关于在南京明故宫遗址开展主动性考古发掘的情况通报》。

通报中表示,为贯彻落实国家文物局关于南京明故宫遗址保护展示工作的要求,切实推进遗址研究与保护,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故宫博物院、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南京市考古研究院于2025年7月启动明故宫遗址的主动性考古发掘。

南京明故宫作为明初都城的核心区域,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该遗址2021年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并于2023年入选第一批江苏省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项目。

然而,历经数百年历史变迁,遗址地表遗存稀少,核心区布局分布、建筑工艺等重要信息尚不清晰,严重制约了深入研究与科学保护工作的开展。因此,开展系统的考古工作,是科学认知遗址格局、推进遗址保护规划与展示利用的迫切需求。

根据明故宫遗址中期考古工作计划,中期考古重点工作包括:探明宫城中轴线上核心宫殿区三大殿(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的具体位置、范围、形制等关键学术问题。

本次考古系中期考古工作计划的第一阶段,发掘点选定在明故宫遗址公园内(具体位于推测的华盖殿位置西侧区域),通过中轴对称原则和最小干预原则,揭示华盖殿的保存状况、空间布局及营建工艺等学术信息。发掘工作将于7月底开展,计划于12月底结束。

本次考古是南京明故宫遗址首个具有明确课题导向的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对于揭示明故宫遗址的历史面貌和内涵、挖掘其核心文化遗产价值,以及进一步探源、彰显南京历史文脉具有积极意义。

同时,本次考古是故宫博物院、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南京市考古研究院联合发掘,不仅服务于南京明故宫遗址的保护与研究,也将有力推动明南京城与明北京城的考古比较研究,深化明清都城整体研究的认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山... 山西省,古代以“晋”而闻名,在历史长河中,这片土地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而成为移民和迁徙的热土。这里...
原创 南... 中国古代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忠”和“孝”的价值观,特别是“孝”这一理念在社会中被视为至高无上的...
原创 敌... 初次进攻的挫折 1948年12月6日清晨,随着李围子战斗的胜利消息传来,战士们尚未完全从紧张的氛围...
原创 韩... 大汉王朝的创立者刘邦,在他身边三位英勇的辅佐将领的帮助下,成功打败了被誉为“千古无二”的战神项羽,开...
原创 日... 在亚洲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日本作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家,其发展历程中蕴含着复杂的心理特征。这种复杂性...
写给青少年的考古书”新书发布会...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杜军 7月26日上午,重庆两江新区国际博览中心N1馆T12河南省团展区内掌声雷动...
原创 萧... 1924年,萧劲光从苏联回国。这时国共第一次合作,准备北伐,年底,按照党中央的规定,萧劲光以共产党员...
原创 侄... 在帝王之家,亲情与权力常常是难以调和的矛盾,父子之间、叔侄之间,也可能因权力之争而反目成仇。尤其是像...
原创 跟... 大家好,我是清水阿娇,一个勇于探索历史奥秘的守望者。作为历史的热爱者,我总是渴望捕捉那个时代的气氛,...
原创 赵... 三国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中广为流传的传奇,许多人都熟悉这个时期的英雄豪杰。尤其是刘备领导的蜀汉阵营,除了...
洪门青莲堂福清城关总堂 玉融城上插青旗,莲开五叶复朱衣。莫道清池无日月,洪英聚义在今时。 雍正六年(1728年)十月,满清...
归来仍是少年|消炎药人命关天!...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江淮大地上活跃着一支中国...
原创 日...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历史背景与人物塑造在后世的演绎中经历了诸多改编,特别是在小说和影视剧中,三...
原创 张... 一、三国的冷门惊喜 熟悉的事物,往往容易被我们忽略。以三国为例,不管是史实还是小说,无论是猛将还是...
原创 曹... 根据史书记载,刘备的确有两个女儿在长坂坡之战中被曹操俘虏。这一事件的发生,有着深刻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江北诗词】隋唐大运河流韵之十... 【诗 部】 领衔 孙克攀 胜家自古写春秋,隋室旧臣遮忤羞。 诓撰圣君瞻玉树,讹言天子扰宫楼。 脏唐伦...
原创 席... 在古代中国,历史典籍如《左传》、《吕氏春秋》、《战国策》、《资治通鉴》、《汉书》和《史记》等,不仅记...
原创 刘... 《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曾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卧龙凤雏,得一人便可安天下。”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
原创 启...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凝聚了五千年文明的厚重历史,它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还见证了无数时代...
神木市店塔镇店塔村考古发现陕北... 阳光讯(记者 郑玮 通讯员 高倩)近日,记者从《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6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获悉,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