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公元1683年,施琅用8天就收复了台湾,康熙为何登基22年后才动手
迪丽瓦拉
2025-11-16 21:03:11
0

公元1645年,清朝的军队几乎彻底消灭了大明政权。这一年,有个名叫郑芝龙的人在福建支持了朱元璋的后代朱聿键,推举他为皇帝。郑芝龙也是后来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父亲。

就在这一年,清军进攻福建,郑芝龙为了避免再作无谓的抵抗,决定投降清朝。而郑成功则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继续为大明效力。第二年,清廷以郑芝龙的名义召集了不少他过去的部下和亲戚投降,其中就包括施琅。

郑成功虽然有强烈的反清复明之志,但当时他的力量远远不足以对抗清朝。最后,他选择收复了被荷兰占领的台湾,作为反清复明的根据地。然而,不久之后,郑成功便因病去世。

郑成功去世的1662年恰逢康熙登基的元年,同时,大名鼎鼎的吴三桂也在这一年创下了两个历史记录:一是汉族官员第一次被封为亲王;二是汉族官员第一次在封藩后拥有了较大的自主权。

郑成功的突然去世,让清朝看到了收复台湾的机会。然而,熟悉历史的人知道,康熙当时年仅8岁,实际掌握政权的是四位辅政大臣,包括鳌拜。而这四人各有心思,且西南地区仍未完全稳定,因此清廷并没有急于收复台湾。

但降将施琅深知台湾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威胁,便积极向清廷建议尽早收复台湾。当时清军战事顺利,清廷也认为台湾迟早要收复,能早日解决更好,因此决定采纳施琅的建议,先后两次派兵收复台湾。遗憾的是,由于多种因素,这两次快速的战斗都未能成功。

海战充满了不确定因素,施琅并不打算就此放弃。此时,朝中有些人开始推动和平政策,于是施琅急切地上奏了一封辞藻激烈的奏章。

然而,施琅没想到的是,这封奏章不仅没有为他争取到更多机会,反而差点打消了他继续收复台湾的念头。当时掌权的,已经不是四大辅政大臣,而是鳌拜一人独揽大权。鳌拜虽然是戎马出身,但在这个问题上,他采取了保守态度。鳌拜心中有自己的私心,他不喜欢施琅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不仅否定了施琅的建议,还削弱了施琅的军队力量,并将施琅留在了北京,限制了他的行动。

虽然施琅被限制了,但他并没有灰心丧气。他知道,清朝最终会收复台湾,而他作为精通海战的将领,必定会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于是,他一边保持低调,一边密切关注台湾的局势,并继续为收复台湾做着准备。

1669年,康熙开始名义上亲政,并通过一系列手段摆平了鳌拜,开始真正掌握政权。由于施琅之前的努力,再加上康熙本身的明智,康熙早就意识到台湾是必须收复的地方。可是,就在康熙整理朝政的过程中,三藩之乱爆发了。

如同我们在《纸面兵力不过2万余人的吴三桂,为何敢向拥兵近100万的康熙挺腰子》一文中提到的那样,吴三桂和康熙对峙时,吴三桂的实力并不弱。康熙看似风轻云淡地平定了三藩,但实际上,处理这场叛乱花费了康熙大量心血,差点就搞砸了。康熙的冲动和对吴三桂实力的低估,使得这场战争花费了八年时间,才得以结束,这也是急功近利的代价。

1681年,三藩之乱终于平定,隔海的台湾局势也发生了变化。郑成功去世后,他的长子郑经继位,但郑经整日沉迷享乐,处理政务几乎全由陈永华负责。陈永华是后来的红花会总舵主陈近南的原型,他帮助郑经维持了政权。然而,陈永华去世后,郑家面临了严重的内部问题。郑经失去支持后,郑克臧本该继位,但却被冯锡范等人控制,最终被杀。继位的名义上是郑克塽,但他年仅12岁,实际权力掌握在冯锡范等人手中。郑家内部的矛盾不断,民心涣散,局势动荡。

尽管康熙刚刚平定了三藩,但他已经意识到,收复台湾的时机已到。可是,清朝虽然擅长陆上作战,但在海战方面人才匮乏,康熙决定信任李光地推荐的施琅。康熙对施琅并不陌生,因为早在他登基不久,施琅就曾主导过台湾的收复工作,虽然当时未能成功。但康熙清楚,施琅是一个海战高手,后来鳌拜之所以压制施琅,部分原因就是施琅和康熙有过较为密切的接触。

李光地推荐施琅,可能也是康熙的授意。很多史书中简略地说施琅一被任命,就迅速收复了台湾。事实上,施琅在正式出征之前,曾进行过一次“实战演练”。如果不是天气原因干扰,演练可能就变成了真正的战斗。然而,这次演练为施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他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施琅经过充分准备后,再次出征,仅用了八天时间,就成功收复了台湾。史料记载,施琅的军队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兵力和郑家的军队差不多,但由于郑家内部动荡,民心失望,施琅很快便完成了台湾的收复。

康熙收复台湾的历史告诉我们几个道理:第一,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第二,收复台湾并不困难,但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三,凭借当今中国的实力,收复台湾的过程肯定会非常迅速。

因此,我们应该相信,台湾一定会回归祖国,而这一天的到来,将是迅速且顺利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蜀汉除了著名的五虎将之外,还有许多实力不容小觑的武将,比如关平、魏延、李严、姜维、傅佥、关兴、张苞、...
原创 八... 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关外起兵时,依靠八旗军的强大作战能力,逐步建立了后金政权,并与当时的大明王朝形成了针...
原创 唐... 历史上有一位被称为小太宗的唐宪宗,他重用了一批杰出的宰相,如武元衡、裴度、李绛、杜黄裳等,致力于恢复...
原创 刘... 两千多年前楚汉相争,最终以刘邦建立汉朝、项羽乌江自刎画上句号。 如今站在陕西咸阳原的长陵前,能看到松...
原创 这... 每个博物馆都不仅仅是一座普通的建筑,它们更像是历史与文化的宝库,馆内收藏的文物其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
原创 原...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烧后,曾国藩为何选择默然处之,不去救驾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
原创 1... 这是一组由澳大利亚摄影师莫理循于1870年拍摄的晚清时期老照片。照片不仅记录了晚清百姓一百多年前的生...
原创 康... 清朝圣祖康熙皇帝,以仁爱和孝道治理国家,并且以此教导自己的皇子和孙子。他告诫自己的儿子们:“每个人要...
原创 琉... 《——【·前言·】——》 琉球人现在还在喊着要复国,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 可在东南亚还有一个国家,比...
原创 清... 在中国悠久的五千年历史中,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包含着无数色彩斑斓的故事...
原创 公... 公元1645年,清朝的军队几乎彻底消灭了大明政权。这一年,有个名叫郑芝龙的人在福建支持了朱元璋的后代...
原创 历... 在古代冷兵器作战时期,一个武将的个人战力往往能改变战场的局势。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有许多出色的名将...
原创 西... 1205年,成吉思汗带领蒙古军队发动了对西夏的进攻。西夏和蒙古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仇恨或矛盾,蒙古攻...
原创 慈... 慈禧太后有一个难以启齿的秘密,甚至连她的御医都不敢直言其病因,但她却不得不面对并治疗这个问题。 ...
原创 古... 我国的酿酒历史非常悠久,历史文献中记载的酿酒时间已经超过4000年。而通过考古学发现的酿酒器皿可以推...
原创 他... 历史上,女性作为摄政王管理朝政并不罕见,但只有武则天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登基称帝的女性。武则天深...
原创 淮... 1948年12月9日,黄维指挥的第十二兵团在面临险境时,发生了一件令他愤怒的事——大王庄失守了。这个...
原创 史... 古代历史中,有许多英明神武的皇帝,他们的事迹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然而,在这些伟大的帝王背后,也有一些贤...
原创 1... 说起斯大林,大家都知道他是世界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尤其是在上世纪前半叶。他的决策和行动不仅深刻影...
原创 慈... 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是清朝晚期的实际掌权者,也是除武则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