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原本出身于怀朔镇兵户之家,后参加杜洛周、葛荣的起义军。普泰元年(531年),高欢起兵于信都,带兵攻入洛阳,拥立孝武帝元修。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出逃关中,高欢改立孝静帝元善见为帝,后迁都于邺城,史称东魏。高欢控制东魏大权时,麾下有四位大臣,号称东魏“四贵”。那么,问题来了,他们都是什么结局呢?
一、司马子如
司马子如是西晋南阳王司马模八世孙,鲁阳太守司马兴龙的儿子。北魏末年,司马子如投靠尔朱荣。“河阴之变”后,司马子如被册封为平遥县子,官至大行台郎中,助守邺城有功,迁相州刺史。]普泰元年(531年),出任南岐州刺史。东魏天平初年(534年),高欢将司马子如册封为左仆射,也即让他参与朝政的处理。
兴和年间(540年-541年),司马子如为北道行台,负责查看各州,手握官吏黜陟大权,累迁尚书令,成为东魏“四贵”之一。北齐建立后,司马子如继续获得重用,别封须昌县公,累任司空、太尉。北齐天保三年十二月廿五日,司马子如于邺城病逝,享年六十四岁,获赠使持节、太师、太尉、怀州刺史,谥号文明。
二、高岳
高岳是北齐宗室名将,官至太子太保,封爵清河王。太尉高翻之子,神武帝高欢堂弟。根据史料的记载,高岳追随高欢信都起兵,参加韩陵之战,累迁卫将军,留守邺都,拜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册封清河郡公。
东魏建立后,高岳与孙腾、高隆之、司马子如合称东魏朝廷“四贵”。大将军高澄辅政后,出为冀州、青州、晋州刺史,颇有成绩,迁太尉兼侍中。从平侯景叛乱,擒拿西魏大将王思政。北齐建立后,高岳作为宗室,官拜司州牧、太子太保,进封清河郡王。率军援助江陵,生擒陈朝郢州刺史陆法和。
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尽管高岳为北齐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天保六年(555年),高岳受到平秦王高归彦的谗害,为文宣帝高洋赐死。高岳自尽后,北齐朝廷追赠假黄钺、太宰、太傅、定州都督,谥号昭武王,配享世宗庙庭,累赠太师。
三、孙腾
孙腾是北魏到东魏时期大臣,北凉中书舍人孙通之孙,赠冀州刺史孙机之子。北魏末年,孙腾随从肆州刺史尔朱荣进入洛阳,任冗从仆射。之后,孙腾隶属于高欢帐下,随平邢杲起义,拜后将军、晋州长史,册封石安县伯。
东魏时期,孙腾历任侍中、左仆射、司空公、尚书令、太保等重要官职,进封咸阳郡公。武定六年(548年),孙腾去世,享年六十八岁,追赠使持节、太师、开府、录尚书事、冀州刺史,谥号为文。皇建年间,孙腾配享高祖(高欢)庙庭,这对于东魏和北齐大臣来说,堪称至高的荣誉了。
四、高隆之
高隆之,字延兴,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氏,他本姓徐氏,是阉人徐成的养子。但是,高隆之后来有辅佐之功,高欢认他做了自己的堂弟,所以也可称高隆之为渤海郡蓨县(今河北景县)人氏。 北魏建义元年(528年),高隆之担任员外散骑常侍。普泰元年(531年),进封大行台右丞。中兴初年(532年),高隆之跟随高欢剿灭尔朱氏,拜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东魏建立后,高隆之被拜为大行台尚书、侍中、尚书右仆射,也即成为朝廷四贵之一。武定年间,高隆之任河北括户大使,被朝廷召还,进封领军将军、录尚书事。北齐天保元年(550年),高隆之进爵平原王,进封录尚书事,兼领大宗正卿、监修国史。
到了天保五年(554年),高隆之去世,时年六十一岁。高隆之去世后,北齐朝廷追赠高隆之为太保、太尉、大将军、都督冀定瀛沧幽五州诸军事、冀州刺史、阳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