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和关羽之间的较量,实质上从曹操、张辽、关羽三人的态度和行为中,便能窥见其中的胜负趋势。如果我们细致地观察这三位重要人物的反应,或许就能解答夏侯惇能否打败关羽的问题。
夏侯惇的追击
这一场追杀发生在关羽离开曹营之后。关羽原本在曹操手下待过一段时间,并且在土山之战后,曹操对关羽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然而,关羽根据他与曹操之间的“约法三章”,提出了一个极为特殊的条款:一旦发现刘备的下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离开。这条规定对于曹操来说,显然是非常不合理的。毕竟,如果关羽可以随意离开,那么他投降曹操又有何意义呢?
然而,曹操却并未过多干涉,认为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将关羽牢牢把握在手中。然而,当关羽成功斩杀颜良和文丑之后,他终于提出了要离开的要求,寻找刘备。曹操心中虽然非常不愿意放走这位猛将,但由于已经做出承诺,不得不放行关羽。
但是,关羽在临走时却未取得通关文书,因此在途中与曹营的守将发生了激烈冲突。关羽凭借其超群的武艺和高傲的性格,一路过关斩将,甚至将曹营的六位守将斩杀,令夏侯惇愤怒至极。作为曹操的重要将领,夏侯惇不但要为曹操出头,维护曹营的尊严,还必须为自己手下的这些守将讨回公道。
最终,夏侯惇带着亲信追上了关羽,两人在黄河边展开了殊死较量。夏侯惇剑拔弩张,显然不打算轻易放过关羽,而关羽作为不服输的猛将,岂会轻易示弱,双方战斗了十几回合,却始终未分胜负。就在此时,张辽及时赶到。
张辽的调解
张辽以曹操的名义出现,要求夏侯惇暂时放手。张辽传达的消息是曹操担心关羽在路上遭遇阻碍,特别是可能被曹营的关卡拦截。面对张辽的命令,夏侯惇最终无奈撤兵,关羽得以安全离开。
但假如没有张辽及时到来,且让夏侯惇与关羽的战斗继续下去,结果会如何呢?从历史来看,夏侯惇的武勇和气度早已在战场上得到验证。如果两人单挑,关羽是否能抵挡得住夏侯惇的猛攻,未必能够保证。
关羽的态度
关羽以其极高的自尊心和不容侵犯的气魄闻名,尤其是在土山之战期间,他轻松击败了许褚和徐晃的联手。投奔曹操后,关羽享受了前所未有的礼遇,甚至获得了赤兔马等珍贵宝物。然而,正因为这些优待,关羽的自傲气焰逐渐上升,最终在过五关斩六将时,他的态度变得异常嚣张,毫不顾忌任何曹营的守将。
然而,面对夏侯惇时,关羽的态度却发生了变化。尽管他一向对曹营心怀不满,但在黄河渡口时,他并未像对待其他守将那样冲动。关羽在面对夏侯惇的挑衅时,反而表现得非常克制。他不仅没有动用自己的优势,甚至言辞中有些许退让,说道:“汝来赶我有失丞相大度。”这番话表明,关羽在面对夏侯惇时,心中已有所顾忌。
夏侯惇的强悍
那么,究竟夏侯惇为何能让关羽如此克制?其实,夏侯惇的武力早已为人所知。他曾在濮阳之战中,面对吕布这样的三国第一猛将,毫不退缩,最终成功挡住吕布的进攻,为曹操争取了逃脱的时间。此外,他还曾与吕布手下的高顺激战五十回合,最后成功击败对方。而高顺的武力与张辽不相上下,张辽本身又是关羽的劲敌之一。因此,关羽对于夏侯惇的实力,自然心知肚明。
土山之战时,关羽虽然成功击退了许褚和徐晃,但最终还是被夏侯惇拦住,未能轻易突破。这一场较量无疑让关羽更加了解夏侯惇的强大,而也正是因此,关羽在后续的黄河渡口时表现出异常的克制。
曹操与张辽的反应
曹操之所以如此在乎关羽的安危,显然是因为他非常清楚夏侯惇的脾气和实力。当夏侯惇追上关羽时,曹操便派出了使者传达命令,要求各关卡不得拦阻关羽。曹操深知夏侯惇若未收到明确指令,极有可能会与关羽发生冲突,而关羽的身边又有刘备的两位夫人作陪,这无疑会成为关羽的软肋。因此,曹操不得不三度派使者出面,甚至派张辽亲自出马,确保关羽能够顺利脱身。
结语
通过三人的态度和反应,我们可以看出,夏侯惇在这场较量中占据了上风。如果没有张辽的及时调解,关羽很可能会陷入困境,甚至落败。虽然关羽拥有赤兔马等优势,但夏侯惇凭借强大的武力和决断力,极有可能将关羽压制。然而,由于关羽忠义心切,不忍看到嫂夫人遭受伤害,他的战斗力无疑会受到一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夏侯惇若与关羽决斗,关羽败北的可能性较大。
最终,这场较量虽然未能真正展开,但从曹操、张辽、关羽的态度来看,夏侯惇无疑是占据了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