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能打”的军队:刘裕北府兵,卫青汉军,还有谁?
迪丽瓦拉
2024-11-15 11:45:05
0

原标题:史上“能打”的军队:刘裕北府兵,卫青汉军,还有谁?

从对手实力角度看:最能打的军队,有5支。分别是:李牧麾下赵军、卫青麾下汉军、刘裕麾下北府兵、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朱棣麾下明军。

一、李牧麾下赵军

“李牧死,赵国灭”,李牧的军事能力没得说,他麾下的赵军也很能打。从对手实力角度而言,李牧麾下的赵军,堪称是劲旅中的劲旅,让匈奴、秦军闻风丧胆。

前260年,赵括瞎指挥,“纸上谈兵”,40万赵军被名将白起坑杀。此后,赵军对秦军非常畏惧,不敢与之正面交手,李牧则是例外。

李牧镇守雁门关,自己训练军队,设伏全歼10万匈奴骑兵。此时,马鞍、铵桥等尚未普及开来,匈奴骑兵的战斗力没有充分发挥,却也能看到李牧确实够狠。

王翦,与李牧都是“战国四大名将”,武力值没得说。东方六国,有5国都是王翦、王贲父子灭掉,秦始皇统一中原,一半的功劳归王翦,但王翦打不赢李牧。

秦始皇“统一六国战争”时,秦军的战斗力最强悍,名将如云,却都败在李牧手下,被赵军压着打。此时,赵军能打赢秦军,其战斗力非同一般。

史家评价战国军队:“齐国技击,不如魏武卒,而魏武卒又逊于秦国锐兵”。可知,秦军的战斗力是战国时期的巅峰,但依然不如李牧麾下赵军。

王翦两次挂帅出征赵国,出动30万大军,无一例外都被李牧击败。赵军作战勇猛,王翦害怕粮道被截断,更害怕被分割包围,干脆坚守大营不出,打起持久战。

即便是持久战,王翦也被李牧折腾,苦不堪言。可惜的是,赵王听信宠臣郭开之言,杀了李牧,自毁长城,邯郸陷落,赵国灭亡。

二、卫青麾下汉军

汉朝士兵,一直都是以“硬汉”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战斗力没得说。但是,说到最能打的汉军,还得是卫青麾下的汉军,而非韩信、霍去病率领的精兵。

从对手实力角度看,韩信、霍去病都不如卫青,作战难度相对较低。韩信能打仗不假,却没有跟当时最强悍的两位“王者”单独过招:楚霸王项羽、匈奴冒顿单于。

前202年垓下之战,韩信率先进攻,与项羽交战,遭遇失败。60万汉军围攻10万已经疲惫不堪的楚军,韩信初次交战失败,不敢正面强攻。

刘邦垓下之战获胜,关键是项羽没有粮食,经不起持久战。如果韩信单独与项羽打,估计输得很惨。韩信平定魏国、燕国、关中、齐国,都是硬碰硬,气势如虹。

与项羽交战,还是在刘邦统一指挥下,韩信初次交战失败,便采取围困战术。就此而言,项羽确实够强悍,独自领兵作战,韩信不是他对手。

冒顿单于,麾下匈奴骑兵骁勇善战,韩信没能与之过招。

霍去病麾下汉军,是汉武帝时期最精锐的部队,但说到“能打”,还是他舅舅卫青率领的汉军。霍去病擅长奔袭作战,但从未与匈奴主力正面硬刚,其战术风格类似游民骑兵,所过之处,寸草不生,人畜都被劫掠。

那么,为何说卫青能打呢?首先,汉武帝时期,汉军处在巅峰,匈奴也是巅峰,双方可谓势均力敌。要知道,卫青、霍去病之后,汉武帝屡次出征匈奴,几乎都是惨败收场。

再则,卫青以“偏师”硬刚匈奴单于,与对方主力遭遇,进行决战,差点就全歼他们。漠北之战,霍去病、卫青分别行动;相对霍去病而言,卫青此时率领的汉军,就是“偏师”。

汉武帝本想让霍去病与单于对决,卫青去攻打左贤王,结果闹了“乌龙”。卫青与单于发生遭遇战,汉军人数略逊,且精锐骑兵不多(相对霍去病而言)。

汉军有卫青坐镇,丝毫不畏惧,以战车护卫,直接决战。大风狂吹,沙尘漫天,汉军骑兵抓住机会,从后面包抄而来,匈奴惨败,数万人被俘虏,单于率十几位骑兵逃走。

可以说,漠北之战,将汉军“能打”之风表现得淋漓尽致。说到汉朝士兵能打,卫青麾下汉军当仁不让,实至名归。

三、刘裕麾下北府兵

南北朝时期,刘裕麾下北府兵,最能打,是东晋王朝能存在的根基。373年,桓温病逝,谢安掌握大权,主宰东晋朝政,延续国祚。

谢安是名士,也是门阀,但没有一支可以依靠的兵力。司马睿立足江东以来,门阀内部相互厮杀,王敦之乱、苏峻之乱、桓温专权,以及北方游牧骑兵的攻击,京师建康屡次陷入危机。

为了确保建康安全,更为了增强谢氏家族掌权的底气,谢安让谢玄去招募士兵,从北方流民中招募将士,组建“北府兵”,这是一支劲旅。

“永嘉之乱”以来,五胡南下,中原惨遭劫难,人民流离失所。国仇、家恨并存,又为了能生存下来,“流民”们斗志旺盛,踊跃应募,故而北府兵的战斗力非常强悍。

383年,淝水之战,谢安以8万兵马击败前秦93万大军,关键靠北府兵。谢安病逝,桓玄乱政,刘裕率北府兵平叛,开始了横扫天下英雄,收割皇帝“人头”的征程。

平定桓玄、刘毅、卢循、司马休之、诸葛长安,刘裕靠北府兵稳住江南。北伐开始,擒拿慕容超,大岘关之战,4千北府兵击败4万鲜卑骑兵,灭亡“南燕”。

417年,刘裕再次北伐,所向披靡,杀入关中,灭亡“后秦”,擒拿姚泓。此时,赫连勃勃惊心胆颤,惶恐不安,担心被刘裕顺带灭掉。

北府兵的强悍,在北伐“后秦”的战争中展现出来,绝对是劲旅。刘裕北伐关中,必须要借道北魏,而北魏与后秦世代姻亲,肯定会出兵拦截。

北魏,拓跋鲜卑部建立,兵力强悍,名将如云。要知道,北周、北齐、隋朝、唐朝的立国根基,几乎都是北魏打下来;没有北魏在中原的经营,就没有隋唐盛世。

刘裕北伐,面对的北魏鲜卑骑兵,正处在巅峰状态,且内部非常团结。结果呢?北府兵顺路与10万鲜卑士兵交手,北魏名将长孙嵩以3万骑兵突击,却不敌3千北府兵,惨败而归。

北府兵骁勇善战,配合“却月阵”的威力,以步兵克制骑兵,斩杀万余人。此后,北魏不敢阻挠刘裕北伐,后秦灭亡也就在所难免了。

鲜卑骑兵强悍,压着匈奴骑兵吊打,占据草原。但是,面对刘裕率领的北府兵,依然败下阵来,足以说明北府兵能打。

四、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

有些人说,成吉思汗横扫欧亚,是“时无英雄,竖子成名”,运气成分居多。此言差矣,能够横扫欧亚,开拓疆域数千万平方公里,岂能是靠“运气”?

13世纪,欧亚也是强敌如林,王者并不少,但遇到蒙古骑兵,也只能匍匐脚下。看下当时蒙古骑兵面对的劲敌,实力究竟有多强?

中原地区金国、西部的西夏、南宋,实力不容小觑。就拿金国来说,兵力不少于百万,猛将如云。1208年,韩仛胄北伐,15万宋军三路北上,被金兵一顿暴打,签署“嘉兴和议”。

此时的金国士兵,虽说不如阿骨打、金太宗时代们女真兵能打,但依然很强。南宋准备几十年,不忘收复中原,还不是败下阵来。野狐岭之战,金兵损失35万,元气大伤,被蒙古压着打。

西夏,铁鹞子骑兵,古代“五大重甲骑兵”之一,在蒙古骑兵面前,也没有还手之力。南宋士兵更是如此,成吉思汗晚年,出兵川陕,探索进攻金国渠道,蒙古骑兵与宋军交手,就是碾压。

西域新兴强国花剌子模,正处在巅峰状态,摩诃末也是雄主。结果呢?蒙古骑兵用两年时间,灭了花剌子模。讹答剌之战、玉龙杰赤之战、布哈拉之战,花剌子模死在蒙古骑兵手下的士兵多达六十万。

哲别、速不台率领2万蒙古骑兵,继续追击花剌子模残部,并深入钦察草原、高加索,战无不胜。1223年。迦勒迦河之战,蒙古骑兵2万对打钦察、罗斯8万精兵。结果,联军阵亡六万余人,数百位将领阵亡,罗斯对蒙古闻风丧胆。

强者对强者,蒙古骑兵更加强悍,无坚不摧。再则,蒙古骑兵每次投入战斗的人数都不是很多,却经常以少胜多。蒙古骑兵之强悍,除了成吉思汗指挥有方,名将如云,更得益于蒙古弓箭的威力,以及蒙古马超强的耐力。

五、朱棣麾下明军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生于战火,死于征途”,明成祖朱棣文治武功没得说,麾下明军战斗力更是强悍。从对手实力角度看,朱棣麾下明军非常厉害,遇强更强。

1406年,朱棣坐稳皇位,旋即对安南(越南)用兵,出动30万人马南下。都知道,中南半岛是出了名的“难打”,许多强盛王朝,以及精兵悍将都败在这里,碰得头破血流。

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即位,击败弟弟阿里不哥,夺取大汗之位。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屡次进攻交趾、占城,在中南半岛作战。

蒙古铁骑,横扫欧亚,丛林作战则不行,忽必烈前后调兵20万,都以失败告终,包括李恒在内的大将阵亡几十人。

蒙古骑兵折戟中南半岛,忽必烈本想第三次出兵,却力不从心。忽必烈死后,安南主动挑战元朝,经常袭击边境,元成宗只能忍气吞声,签署协议,换取对方表面上的顺从与朝贡。

乾隆时期,大清国力强盛,康熙、雍正打下的基础,乾隆任意挥霍。“十全武功”,让乾坤沾沾自喜,但清军征讨越南,以惨败告终,主将许士亨阵亡,损失一万多人。

对中原王朝而言,中南半岛就是个刺头,但朱棣可以搞定。张辅出征,平定安南,重新将其纳入明朝版图,五代十国独立出去的安南,再次回到中原怀抱。

能搞定中南半岛,朱棣时期的明军战斗力,可见一斑。1414年,朱棣率6万兵马奔袭忽兰忽失温,明军战斗力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其战斗力之强、战斗意志之坚定,都是一流。

忽兰忽失温之战,明军的对手是蒙古瓦剌部,这是劲敌。瓦剌支持阿里不哥,与代表蒙古正统的鞑靼部关系不好,形同水火,故而得到明朝支持。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来,屡次被漠北用兵,却对瓦剌赏赐有加。瓦剌需要的东西,明朝都极力满足,希望他们能跟鞑靼掰手腕,维持草原平衡。

明军持续打击下,鞑靼衰落,瓦剌崛起。马哈木时代,瓦剌有3万铁骑,是纯战斗力量,而不是部落民众。

瓦剌骑兵,与鞑靼骑兵不一样,几乎都是重甲骑兵,突厥化风格明显,冲击能力非常强。有实力,马哈木便叫板朱棣,想跟明朝掰手腕。

如何击败瓦剌呢?朱棣想出一个办法:故意进入瓦剌伏击圈,寻找决战机会,将其主力打残。

明军长途跋涉两千多里,三个月时间没得休息,在忽兰忽失温进入了对手的伏击圈。对朱棣而言,打仗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敌军。

马哈木占据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布阵,选择自己喜欢的战术,以逸待劳,三面围困明军。马哈木看来,明军必败,瓦剌终于可以出头了。

朱棣派明军主动挑战,到山下耀武扬威,瓦剌骑兵旋即冲杀而来。明军骑兵往两边移动,柳升率领的“神机营”位列前方,将对手打成筛子,瓦剌人仰马翻。

瓦剌骑兵逃回山上,明军骑兵乘势冲杀,瓦剌掉头反击,双方进行格斗。整个战斗过程,明军步兵几乎都不动,而是骑兵之间的砍杀,白刃战。

朱棣远征,投入战斗的明军不过六万,骑兵不到一半,对瓦剌而言,人数上优势不大。但是,明军战斗意志坚定,皇帝亲自操刀上阵拼杀,大获全胜。

黄龙旗下,朱棣跃马冲锋,明军士气大振,无不奋力搏杀。一番厮杀后,瓦剌被斩首四千余人,伤亡一万余人,王子被俘虏十几人,马哈木狼狈而逃,旋即对明朝称臣纳贡。

忽兰忽失温之战,明军打得非常精彩,强者对强者。明军笑到最后,瓦剌被斩首就四千多人,这非常了不起。要知道,康熙御驾亲征,4万清军在昭莫多设下埋伏,围着准噶尔(瓦剌分支)2千前锋打,还是惨胜,让噶尔丹逃了。

此外,岳飞的“岳家军”也很强悍,可惜没能遇上完颜宗翰、完颜娄室。岳飞崛起时,对手是完颜宗弼(兀术),此人也是名将,但此时金兵无论是主帅,还是士兵,都达不到宗翰、娄室时代水平。

参考书目:《中国古代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呼玛尔河口遭遇战:42名八旗兵... 原标题:呼玛尔河口遭遇战:42名八旗兵血战三百哥萨克,竟能重创敌军? 在第二次...
“蚩尤”是何物?为何黄帝当初一... 原标题:“蚩尤”是何物?为何黄帝当初一定要对他赶尽杀绝?有何瓜葛? 在中华文化...
实拍玉林16吨石棺出土,几千李... 原标题:实拍玉林16吨石棺出土,几千李氏族人过来祭拜 各位老表们大家好,近段时...
隋末窦抗被杨广猜忌;再见了表兄... 原标题:隋末窦抗被杨广猜忌;再见了表兄杨广,我要投奔表兄李渊去了哦 窦抗是隋朝...
隋文帝杨坚女儿襄国公主嫁给了谁... 原标题:隋文帝杨坚女儿襄国公主嫁给了谁?婚姻如何呢?子嗣情况如何? 隋文帝杨坚...
隋之仁寿宫;唐之九成宫;隋唐两... 原标题:隋之仁寿宫;唐之九成宫;隋唐两朝皇帝在此都有事发生 隋之仁寿宫;唐之九...
窦荣定孙子窦师伦,墓志参加李渊... 原标题:窦荣定孙子窦师伦,墓志参加李渊晋阳起兵,随李世民冲锋陷阵 窦师伦墓志出...
李多祚:唐朝辽阳郡王,镇守玄武... 原标题:李多祚:唐朝辽阳郡王,镇守玄武门三十年,参与两次玄武门之变 李多祚,爵...
揭秘:唐睿宗李旦有多少儿子?都... 原标题:揭秘:唐睿宗李旦有多少儿子?都是怎么死的?李隆基对兄弟如何 李旦是唐朝...
汉朝最终被三分天下,责任到底在... 原标题:汉朝最终被三分天下,责任到底在谁身上?刘邦刘彻恐怕难辞其咎! 嗨!大家...
1992年,大特务毛森回浙江省... 原标题:1992年,大特务毛森回浙江省亲,一辈子罪行累累,晚年病死美国 199...
张骞出使西域的终点:丝绸之路的... 原标题:张骞出使西域的终点:丝绸之路的开启 公元前138年,汉朝派遣张骞...
杨坚外甥窦庆,一郡太守死的有点... 原标题:杨坚外甥窦庆,一郡太守死的有点冤,竟然被盗贼所杀 窦庆是杨坚的外甥,杨...
曹操拿下荆州,获得了哪些人才?... 原标题:曹操拿下荆州,获得了哪些人才?除了徐庶还有谁? 在三国时期,荆州多俊才...
如果没有这位皇帝,清朝会早亡至... 原标题:如果没有这位皇帝,清朝会早亡至少100年,不是康熙,不是乾隆 如果没有...
她为康熙生下最长寿儿子,无宠活... 原标题:她为康熙生下最长寿儿子,无宠活到97岁,成为清朝后妃长寿之冠 1685...
雍正王朝:康熙为何当众评价胤禛... 原标题:雍正王朝:康熙为何当众评价胤禛一向以精明自诩?是在责怪他吗? 《雍正王...
隆裕皇后:新婚夜失宠,空守19... 原标题:隆裕皇后:新婚夜失宠,空守19年成太后,为何被骂作“大清罪人” 隆裕当...
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 原标题: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的回答有点绝 说起中国历史...
清朝时期的道台具体是什么官职,... 原标题:清朝时期的道台具体是什么官职,道台和知府哪个级别高权力大? 清朝的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