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和林徽因一辈子交恶,晚年她竟用这四个字评价林,大跌眼镜
迪丽瓦拉
2024-11-15 11:45:38
0

原标题:冰心和林徽因一辈子交恶,晚年她竟用这四个字评价林,大跌眼镜

如果民国也有“微信朋友圈”,那么林徽因和冰心两个人绝对是相互屏蔽动态,相互拉黑的关系。

在文人圈中,通常有一种“文人相轻”的说法,稍有才华的人往往心高气傲,看不上自己的同行。男性之间如此,女性之间的关系与之类似,并比这还要复杂许多。

林徽因和冰心二人,都是民国文坛中较为出众的女性,因此不免常被人拿来作比较。一个是专业做建筑,业余写作,美得让无数才子迷恋的“民国女神”,一个是以婉约知性,文笔清新著称的“文坛祖母”,两个才女之间不见兵刃的交恶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好奇。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林徽因和冰心最初的关系还是比较友好的。林徽因和冰心之间的渊源,从她们的祖辈就开始缔结下来了,两人的祖籍同为福建福州。冰心的老家在福建的三坊七巷,谢家的这一处的居所其实是从林家手里头买下来的。这栋房子最早的主人是林徽因的叔叔林觉民,林徽因小时候还曾在此居住过。某种程度上来说,林徽因和冰心两人是同乡。

除此之外,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和冰心的丈夫吴文藻曾经是清华大学一个宿舍的舍友。两人的结识完全也是因为梁思成和吴文藻这层同窗之谊的关系。

1925年,冰心和吴文藻以恋人身份一同在康奈尔大学学习,梁思成得知后,携未婚妻林徽因前来拜访,这是林徽因和冰心的第一次见面。双方还一起相约野炊,共同合影,从照片上看来,两人当时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冰心也公开称赞林徽因,说她的样貌比同期的文人女性要俏丽许多。

当然,所有的关系并非都是一成不变的,不然,不可能有什么“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感慨了。金庸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私以为,有女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而女人之间明争暗斗的目的无非是“利益”和“妒忌”四个字。林徽因和冰心之间最早的一次“交锋”是1924年的泰戈尔访华事件。

读过冰心作品的人都知道。她的创作,一直以来都深受印度作家泰戈尔的启发和影响。在冰心的心目中,泰戈尔简直就是她的头号偶像。但是在泰戈尔访华那年,负责陪同接待的人却是林徽因和徐志摩。

冰心眼看着偶像来了中国,和自己咫尺之遥,可是她期盼已久的机会还是被林徽因抢了先。在这次陪同翻译中,林徽因不光结识了泰戈尔,而且出尽了风头。且不考虑个人能力差距的问题,要说冰心心里一点都不嫉妒,那一定是假的。

但是嫉妒归嫉妒,冰心还不至于为此嫉恨对方。然而,真正让冰心和林徽因两人水火不容的还要数圈内名嘴的攻击和林徽因的情史。

林徽因作为公知女神,自带热点话题,文人圈里总爱拿她和别人作对比。林徽因当时给人留下的形象就是名门千金大小姐、兢兢业业的建筑系女神、腹有诗书的美女作家,她身上的每一个头衔都熠熠闪光。对比之下,冰心则相形见绌。

冰心虽然家世尚可,但是谢家远没有林家在社会上的地位来得煊赫;在长相上,林徽因是公认的民国四大美女之一,冰心则相貌平平,甚至被苏青公开吐槽形长相一般;在文学造诣上,林徽因作为一个业余作家,身后有一大帮才子名人追随、吹捧,而将文学作为主业的冰心却不如林徽因出名,甚至遭到圈内文人的批判。

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就曾坦言,冰心的作品不够大气,没有传统文学的严谨,呈现的格局狭窄,思想不够深刻,缺乏革命进取精神。冰心的“爱的哲学”在鲁迅先生眼里极为不齿。

同时期的张爱玲曾在自己的散文中写道:

“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心甘情愿的。”

其实,从这些文人的评述中也可以看出,冰心在当时的文人圈内本来就不大受待见,她的心中对此想必也有怨气。而更糟糕的是,有人直接拿她和自带光环的林徽因作比较。

傅斯年曾在为陷入经济困境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申请救济的时候,称赞林徽因的才学至少在谢冰心辈之上。林徽因听说了,不无得意地回信给傅斯年说:“一言之誉可使我疚心疾首,夙夜愁痛。”当然,这种抬一个贬一个的言论传到了冰心耳朵里,别是一番滋味。

如果之前对林徽因的态度只是一种暗暗的羡慕和妒忌,那么在多次“被对比”、“被贬低”之后,冰心自然不免也有了几分嫉恨。

林徽因的好友李健吾曾经评价她:

“绝顶聪明,又是一副赤热的心肠,口快,性子直,好强,几乎妇女全把她当作仇敌。”

那么,此时的冰心也不例外地将林徽因视为仇敌。并且,她的反击来得很快。

1931年,在徐志摩发生空难后不久,冰心在写给梁实秋的书信当中便提到“女人误他”。这里的“他”指的是徐志摩,而“女人”指的正是当时和徐志摩有过感情牵扯的林徽因。

女人潜意识里都喜欢攀比各自的外在形象和身后的追求者,女文人同样如此。在两个人的感情经历中,林徽因有先后被徐志摩、梁思成和金岳霖等人的追求的经历。个中情感,缠绵悱恻,不乏浪漫色彩。对比之下,冰心的感情经历便简单、朴素许多。

因此,冰心很长时间里拿这个矛头直指林徽因滥情。从她给梁实秋的信中也可以看出,她已经以此将林徽因污名化。关于林徽因和男性之间的交往,她还特意写了小说影射。

在民国文人中,林徽因结交甚广,她每周都会在自己的家中举办文化沙龙,邀请一些当时的文坛名流,相互交流学术思想。林徽因深受西洋文化影响,思想上较为开放,她虽是一介女流,但是每次交流都能做到侃侃而谈,遇到有见地之处更要高谈阔论,从不掩饰自己的锋芒。

而到了冰心和一部分文人的臆想中,这种频繁的学术交流在不知不觉中,早已变味。林徽因的这种豪迈,反而成了一种哗众取宠的张扬。

1933年,冰心写了一篇名为《太太的客厅》的小说,小说的主角“太太”时常举办沙龙聚会,并且参与者都是男性名流,直接影射了林徽因。其中,主角太太有个女儿,名叫“彬彬”,而当时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的小名就叫叫“冰冰”。小说中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是讽刺的意味也不言而喻。在冰心笔下,林徽因成了一个受男人环绕,爱出风头,工于心计的女人。

当时冰心在文坛也成名已久,小说一经发表,引起了国内文化界的广泛关注。林徽因当时恰好正在山西做文物调查,她知道后便托人给冰心送去一坛山西老陈醋,以此作为反击。二人从此彻底结怨,老死不相往来。

两人之间结怨有多深呢?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两人同住昆明,所住之处不过相隔十分钟的路程,但是两人硬是没有任何往来。直等到林徽因去世后,晚年的冰心才打开心结。

关于自己和林徽因之间的恩怨,晚年的冰心终于释然,她先是公开声称当年发表的《我们太太的客厅》是在映射陆小曼,并非林徽因,再是公开赞美林徽因,称其“文如其人”。

不过斯人已逝,这些都是漂亮的后话了。女性之间,有时候要做到真心地相互欣赏,其实比男性之间要难太多。反过来想,但凡是你妒忌的,何尝不是你想要活成的样子?生命短暂,修行却是一个漫长的历程。人与人之间最困难的较量往往还是格局。

在阅读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更多名人轶事,文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账号

@晓读夜话

~记得点赞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系统整理成都茶文化 《茶肆春秋... 今(17)日,《茶肆春秋:成都老茶馆档案文献精编》新书发布会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这是一部旨...
原创 秦... 引言: 秦始皇在我国古代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伟人,在他执政期间,创下了四大工程,分别是秦长城、...
原创 从... 美国是建国只有二百多年的移民国家,刚建国时候只是殖民地小国,但却后来居上,成为了经济高度发达,军事空...
原创 赤... 赤壁之战前,贾诩说什么来着? 《三国志贾诩传》: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
原创 刘...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刘伯温作为明朝的贤臣,尽心尽力地辅佐朱元璋,他擅长写文章,同时也...
原创 《... 《雪中悍刀行》中,徐骁好像很宠姜泥,但徐骁也应该知道姜泥是楚国公主,虽然姜泥现在不会武功,但不代表之...
原创 蒯... 公元前197年,韩信死在了长乐宫。刘邦洋洋得意地问韩信的谋士蒯通说:就你这样的人还敢劝韩信谋反,你看...
原创 苏... 在探讨苏联崩溃这一历史巨变的深层原因时,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无疑为我们揭开了其背后更为复杂的真相:据不...
原创 春... 在周代,中国有“华夷之辨”的思想,也就是将周人视为华夏、诸夏,而将周边的少数民族成为西戎、北狄、东夷...
通俗历史写作的难点 在于既要专... 马可·波罗到底来没来过中国?虽然《马克·波罗行纪》影响巨大,但对其中的记载是否实有其事,一直都有争议...
原创 击... 爱新觉罗·岳乐作为清朝第一猛将,乃统一女真的努尔哈赤的孙子,战功卓越,平定吴三桂,杀了张献忠,清朝前...
原创 吕... 引言 “反复无常”这个成语放在吕布身上最为合适不过。元代诗人杨维桢在诗中写道:“伟哉刘公论,吕布真难...
原创 自... 常言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很多帝王为何能做到这种程度,其实是因为他将一切被怀疑的对象之后,才能...
原创 被... 吕碧城 说起过往的故事,一半王侯将相,一半才子佳人。女人在故事里,不是殃民的祸水就是陪衬才子的美人。...
原创 “... 公元前224年,王翦即将带着60万秦军出征楚国,秦王嬴政亲自送行。到了城门口,王翦敏锐地发现嬴政一个...
原创 西... 汉朝的建立无疑让中原王朝开始崛起,从汉朝之后,中原王朝几乎在世界上变得非常强大。汉朝出现了一位能征善...
原创 蒋... 说起国民党的主席,蒋介石之名绝对绕不开,对国民党人来说,蒋介石至关重要,这与他多年统治国民党,并在抗...
原创 清... 笔者所在的城市是清王朝奠基之初的皇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又称盛京皇宫,距今近400年历...
原创 雍... 清世宗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阴历十月,雍正皇帝下旨加封正定知府朱之琏为一等侯爵,爵位还可以世袭,...
原创 刘... 在刘伯温气息尚存之时,他让儿子给朱元璋送去这两样东西,第一样是泛黄书籍,希望能保刘家人代代平安,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