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四年那场大火真是邪门,南京皇宫烧得黢黑,建文帝朱允炆就那么没了踪影。可朱棣进了城,先不急着找侄子尸首,反倒盯着宫里的文书档案眼冒凶光。这事儿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脊背发凉,他哪是要登基,分明是要把这四年的光阴全抹了。
头一招就够绝的,年号说废就废。朱允炆当了四年皇帝,“建文” 俩字早刻进了百官的奏折、百姓的黄历里。朱棣一声令下,全改成 “洪武”—— 就好像他爹朱元璋压根没驾崩,这四年还是老皇帝在掌权。你想想,当时民间得乱成什么样?家里的旧账本、官府的告示,但凡有 “建文” 俩字的,要么烧要么改,连刻字的石碑都得凿平了。
更吓人的是杀大臣,方孝孺那事儿简直是噩梦。就因为不肯给朱棣写即位诏书,被人拿刀把嘴撕到耳朵根,最后凌迟处死。最狠的是还灭十族,连朋友门生都没放过,八百多号人说没就没了。礼部尚书陈迪更惨,凌迟的时候从衣带里搜出首诗,“三受天皇顾命新”,字字都是对建文的忠心,结果全家被株连。说实话,这哪是杀奸臣,分明是杀给天下人看 —— 敢记得建文的,都得死。
杀完人就开始改书。解缙和姚广孝这俩文人,硬是被拉来当 “擦史官”。原来的《太祖实录》被改得面目全非,朱棣硬是把自己写成马皇后亲生的,说太子朱标死后该轮着他当储君。后来还编了本《奉天靖难记》,把朱允炆骂成卑鄙小人,说削藩是迫害亲王。你别说,这谎编得真够圆的,可偏偏皇家族谱《天潢玉牒》漏了馅,有的版本里压根没太子朱标,有的又说马皇后生了五个儿子,自相矛盾得可笑。
建文朝的档案几乎被烧了个干净,除了些打仗、收钱的记录留着有用。后来编《永乐大典》,表面说是集天下群书,其实就是趁机把民间藏的建文史料全搜出来销毁。有老人说当年家里藏了本建文年间的诗集,官兵搜出来当场就把书烧了,人也抓去坐牢。这种连纸都要灭的狠劲,真是少见。
最可怜的是朱文圭,才两岁就被关起来,一关就是五十多年。朱棣连个小孩都不放过,不就是怕有人借着建文后代闹事吗?可越是这样遮掩,越让人觉得心虚。民间早传开了,说朱棣根本不是马皇后生的,他妈是元顺帝的妃子。虽然这说法未必真,但能传得那么广,不就是大伙都不信他那套正统说辞嘛。
直到万历年间,建文的事迹才敢附在太祖后面,年号也恢复了。可那四年的真事儿,早就被改得七零八落。有时候我就想,那些被烧掉的奏折、被杀的大臣,他们心里都明白,朱棣能改史书,却改不了人心里的记忆。你说这事儿怪不怪?越想抹掉的,反倒越让人记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