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那时候苏联在阿巴坎地区,也就是现在俄罗斯哈卡斯共和国的地方,打算建个大农庄。工人们挖地基时意外塌了个洞,里面黑乎乎的,结果一探查,发现是座古墓。墓的风格一看就不是俄罗斯本土的,而是中国汉代的模样,砖瓦结构、墓道设计都对得上。苏联人请了中国专家过来帮忙研究,一看墓室布局和出土的东西,专家们就确认这是汉代墓葬。
后来,通过史料比对和位置分析,很多专家推测这可能是李陵的墓。因为阿巴坎在汉代属于匈奴控制的区域,李陵当年在那边打仗,最后投降了匈奴,就在那儿生活到老。虽说有争议,有人觉得可能是其他汉人,比如和亲公主的女儿啥的,但主流观点还是倾向李陵。毕竟,当地有些居民有黑眼睛黑头发,被认为是李陵后代留下的痕迹。
李陵是西汉人,生在前134年左右,家在陇西成纪,那地方是边疆重镇。他爷爷李广是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打匈奴打得匈奴人闻风丧胆。李广射箭准得离谱,带兵也猛,但运气不好,老是没封侯。李陵爸叫李当户,是李广长子,早死,李陵是遗腹子,从小在叔伯们教导下长大。他从小练武,骑马射箭样样行,还读兵书,懂战术。长大后进宫当侍中,管羽林军,就是皇帝的亲卫队。后来升建章监,统领骑兵。
前120年代,李陵带八百骑兵深入匈奴地一千多里侦察,没碰上敌军,但画了地图,回来得赏。之后他训酒泉和张掖的兵,五千步兵听他调遣。他教兵法,练弩阵,士兵前排持盾,后排射箭,配合默契。前104年,他护送李广利打大宛,管后勤,路上击退小股敌人,确保粮草不断。
到前99年,匈奴闹得凶,汉武帝派李广利主攻,李陵先护粮草。但他不甘心,上书要带兵打仗。汉武帝给了他五千荆楚步兵,让他单独行动。他从居延北上,走了三十天,到浚稽山。没想到撞上匈奴三万骑兵,他让兵结方阵,前盾后弩,一波箭雨打得匈奴退了,追击杀了几千。单于急了,加八万兵来。李陵兵损了两千,箭和粮快没了,还没援军。他撤到峡谷守,有人泄密给匈奴,敌军猛攻。打了好几天,汉兵箭尽,用车轴砸人,最后剩几百,李陵投降了。
这事传回朝廷,汉武帝气炸了,以为李陵叛国,下令杀他全家。大臣们骂李陵软骨头,只有司马迁替他说好话,说李陵家世好,待兵厚,投降可能是暂时的。结果汉武帝不听,把司马迁抓起来施腐刑。司马迁忍着痛,继续写史记,把李陵的事记下来。后来汉武帝冷静了,觉得李陵五千对十几万,确实难打,援军也没到,就派公孙敖去接他回来。公孙敖没接成,还听说李陵帮匈奴练兵。
匈奴单于喜欢李陵,封他右校王,给土地,还把女儿嫁给他。李陵帮匈奴打汉边境,好几次带兵南下,贡献大。他和匈奴老婆生了孩子,在那儿过日子。晚年他去西北边守着,不想和汉军正面打。汉武帝死后,前87年,汉昭帝上台,上官桀和霍光管事,这俩人和李陵年轻时是哥们,就派人劝他回汉。李陵见老朋友,觉得自己在匈奴二十年,汉朝没亲人了,不回去了。前74年,李陵在匈奴病死,六十岁。匈奴感激他,建了汉式大墓埋他。
现在说回那墓,1947年挖出后,出土了不少东西,像陶器、兵器残片啥的。墓室大,结构复杂,墙上有汉代纹样。中国专家去看了,确认是汉墓。位置在南西伯利亚,汉代是匈奴西北部,李陵活动区对得上。史书上李陵墓没具体说在哪儿,但推测就是那里。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同意是李陵墓。有人说可能是王昭君的大女儿须卜居次的墓,王昭君是汉元帝时和亲去的匈奴,她女儿嫁了匈奴人,墓风格也汉匈混杂。但证据少,大多专家还是觉得李陵可能性大。因为司马迁史记里详细写李陵,投降后生活轨迹清楚。
李陵历史上争议大。一方面,他爷爷李广是英雄,他自己也猛,五千打三万还赢了开头。但投降后帮匈奴打汉,就被骂卖国贼。汉武帝杀他家,司马迁替他说话遭罪,显示朝廷高压。李陵投降可能是保兵命,史记说他杀敌多,兵爱他。但后来真归顺,杀了李绪,娶匈奴女,带兵打汉,这就说不清了。
墓的发现,让人想历史不黑白。俄罗斯那墓,如果真是他的,证明匈奴对他好,建大墓。专家还研究墓中骨骼,试DNA,但结果没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