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顺口溜流传了下来,内容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这首顺口溜把三国中的名将进行了排列,从吕布到姜维,二十四位英勇的武将虽然各有千秋,但其中的一些名将其实并不算真正的“三国将领”。
细心的读者一定能够发现,这二十四位名将的排列依据并非来自《三国志》或《三国演义》这两本经典的史籍,而是按照一种较为随意的方式编排的。事实上,像吕布、颜良、文丑等人,早在三国历史的三分天下之前就已陨落,因此他们更应该归类为“东汉末年”的名将,而不应算作“三国”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将这些不符合“三国”定义的将领如吕布、颜良、文丑等剔除掉,再加上那些只在评书中出现的武将,比如张绣,那么剩下的二十位武将才更符合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如果要在这些名将中选出真正的“三国十八条好汉”,选择就相对简单了。比如,邓艾在曹操生前不过是个普通的小职员,直到司马懿提拔他,才逐渐展现出惊人的军事才能;姜维更是未曾见过刘备一面。所以,去掉这些“后起之秀”,剩下的将领大多与曹操、刘备、孙权有过亲密的关系或是直接由他们指挥。
经过这样的筛选,我们可以得到这份更符合历史逻辑的三国名将名单,包含赵云、典韦、关羽、马超、张飞、黄忠、许褚、太史慈、夏侯惇、夏侯渊、张辽、张郃、徐晃、庞德、甘宁、周泰、魏延等十七位英雄,再加上孙权的大哥孙策,这样的排名就比较符合历史的实际。
然而,如果按照《三国演义》的描写来看的话,赵云、典韦力压关羽并不合理。在小说中,关羽在五十回合内轻松斩杀文丑,而赵云在与文丑的较量中未曾取得决定性胜利。更别提典韦,他的武功虽不逊色于许褚与徐晃,但与关羽相比差距依然明显。关羽的传奇事迹不可小觑,他不仅擒获了曹操的大将于禁,还斩杀了庞德,震慑华夏,连曹操都曾为之动摇,差点迁都,难道这样的战绩还不能证明关羽的无敌?
在三国中,关羽无疑是排名第一的好汉。排在第二的自然是关羽的三弟张飞,张飞在《三国演义》中的表现同样突出,能在百万军中斩将夺头,堪称“万人敌”。如果关羽自己来排榜单,或许会把第一的位置让给他那威猛无比的三弟张飞。张飞的勇猛,甚至能和吕布单挑不败,其他将领根本无法匹敌。再看历史记载,张飞的武艺可不亚于关羽,正史中有记载“雄壮威猛,亚于关羽”,也就是说,在三国的名将中,除了关羽,张飞可以说是最强。
关羽和张飞虽然在三国的初期非常无敌,但随着战局的变化,赵云渐渐展现出更强的战力。赵云在《三国演义》中屡次立下赫赫战功,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单枪匹马救阿斗的“长坂坡之战”,可谓三国最具传奇色彩的英雄之一。赵云在正史中也有很高的评价,与马超同为顶尖战力之一。
如果要排除掉诸如赵云、马超等人之间的细节对比,典韦、许褚、徐晃等人就显得逊色了。虽然他们的勇猛不容忽视,但相较于关羽、张飞、赵云等人,显然差距不小。毕竟,赵云曾一枪秒杀高览,马超虽然有过与张飞的交手,但终究不敌。
除了上述的这些名将,我们也不能忽视黄忠、庞德等老将,他们同样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屡次立下赫赫战功。魏延虽有一些争议,但他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刘备的事业做出了贡献。至于徐晃,他虽然在与关羽的交战中表现不佳,但作为魏国的名将,他在其他战斗中的表现仍有一定的功绩。
总体而言,《三国演义》中的名将排名,虽然有些地方受限于小说创作的需要,但实际上也基本反映了三国时代各个英雄的武力与地位。至于最终的排名,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典韦等人的表现无疑最为突出。尽管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但谁才是最值得称颂的“好汉”,恐怕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