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历史上,对汉文化最为膜拜的胡人王朝,你觉得是哪个?我个人认为是辽朝。
当然我说这个,是有依据的:辽朝早在辽太祖时代,就修孔庙,祭祀孔子,表示对儒家的信仰。同时,辽太祖还给自己起了个汉族名字叫刘亿,并且声称自己不是蛮夷,自己的祖先也是中原人,只不过因为权力斗争失败,所以才逃窜到胡人地盘——故事版本类似匈奴说自己是夏朝的后代,迁移到漠北形成了匈奴一样。
而相比之下,其他的胡人王朝,对儒家文化的接受都没辽那么快——比如北魏是在孝文帝时代才开始汉化;金朝则是在第三代君主完颜亶时代才开始接受儒家;元朝的情况也差不多;清朝是在第三代君王顺治帝在位时期,才大规模接受儒家。所以都不像辽这样,从辽太祖时代,就对儒家高度推崇。
在辽朝开张半个世纪以后,中原确立了宋朝统治。宋朝的文化十分鼎盛。所以随着宋辽修好以后,辽朝达官显贵,都很关注宋朝文化界的动态。甚至苏东坡的文集在辽朝地盘上的销量出乎意料的高。
而在辽朝君王中,去过宋朝首都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耶律洪基。
不过,耶律鸿基抵达宋朝都城那会儿,还是做太子的时候(当然说到这有人要说,耶律德光也去过开封。不过,本文的意思是,宋朝建立以后)。
今天本文就说说,耶律洪基混入宋朝以后的经历。
耶律洪基做太子的时候,大辽的皇帝是耶律宗真。而宋朝的皇帝是在位长达四十年的宋仁宗。当然仁宗天子最初是小孩子登基。
仁宗皇帝在位那会儿,虽然大宋朝吏治腐朽(不然宋仁宗也不至于考虑庆历新政),但是文化昌明。这让热爱文学的大辽太子耶律洪基十分向往。所以耶律洪基一直想去开封看看,看看文化昌明的大宋朝的都城,比起大辽如何?
碰巧这期间,耶律宗真打算派人出使宋朝。耶律洪基于是打扮成使团跟班的模样,跟着使团准备进入宋朝。
虽然早在宋真宗时代,大宋和大辽就签订《檀渊之盟》,表示宋辽应该友好相处。但是,这不代表宋朝完全放心大辽。在辽朝地盘上,宋朝派遣了耳目。所以耶律洪基打算混入宋朝境内的消息,很快被宋廷知道
宋仁宗收到消息以后未置可否:其实说实话,我个人觉得仁宗皇帝虽然被后世视为软弱,但却是一个热爱和平的皇帝。宋仁宗不爱打仗,甚至在西夏李元昊打算称帝,请求自己册封的时候,宋仁宗也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打算承认李元昊的皇帝尊号。但是被打成拒绝。
所以宋仁宗认为,既然辽朝太子要来看热闹,那只要不搞破坏,大宋朝十分欢迎。
所以耶律洪基可谓一路顺风。甚至宋仁宗还关照宋朝的沿途安保部门,务必妥善保障使团在大宋境内的安全。毕竟,人家的太子可不能在大宋地盘上出问题。
耶律洪基到了开封以后,宛如遭到了降维打击:虽然在辽朝地盘上,耶律洪基听说开封的繁华富有。但是如今到了开封以后,才意识到,人终究无法想象出自己没见过的事物。
于是耶律洪基在开封开始了自助游,他的足迹几乎遍布开封全程。
当然他的行踪,宋仁宗也很清楚。
随着使团完成使命,准备离开前夕,宋仁宗还是专门召见耶律洪基,点破耶律洪基的身份,同时表示:现在宋辽和平状态,大宋和大辽好好做生意,不打仗,对皇帝和老百姓都是好处。所以希望将来你做了大辽皇帝以后,能继续和大宋保持友好。
在耶律洪基眼里,宋仁宗无疑是一个忠厚的长者。所以耶律洪基也表示,自己如果能做大辽皇帝,肯定不会擅自开启宋辽战端。
如何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实说起来也不难,那就是文治武功都超越对方,让对方心悦诚服。比如宋仁宗时代就是例子:在军事上,宋兵能和辽兵分庭抗礼,硬实力既然大差不差,那自然就是软实力的比拼。耶律洪基作为大辽太子,后来的皇帝,但还是臣服于宋朝文化,这说明了软实力的强盛。
当然,没有硬实力保障的情况下,文明也还是会被征服,但是,软实力只要强大,也可以反作用力征服者:比如北宋后期,虽然金兵武装上击破北宋,占领北宋大片领土,但是,金兵入主中原没几天,金朝就被儒家文明征服。
还有元朝。忽必烈的儿子真金太子,也是铁杆的儒家信仰者。
这就是文化的魅力。
耶律洪基就是典型的儒家文化对胡人输出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