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12日凌晨,西安事变爆发。
西安事变的主要行动,大体发生在四个地方。
第一个,西安郊区的临潼,目标是华清池行宫的老蒋,主要由张学良部负责。
1936年12月12日凌晨4时左右,东北军卫士一营(营长王玉瓒)首先向防卫老蒋的第二道防线发动进攻,随后在卫士二营(营长孙铭九)的协助下,击破华清池第二、一道防线,在后山(骊山)一山洞中逮捕蒋介石,随后将其押送西安城。
第二个,兰州城,12月12日凌晨,东北军五十一军接到张学良密令后,当晚拘留了兰州绥靖公署参谋长章亮琛等主要官员,解除了驻兰州的中央军两个团的武装,控制了兰州全城和机场。
第三个,西安,主要由杨虎城部负责,目标是逮捕下榻在西安西京招待所南京大员。
临潼方面传来枪声以后,杨虎城部特务营长宋文梅率部队包围了西京招待所,将这里的随行大员一并逮捕。
被逮捕的人员主要有以下人等:
南京军政部次长陈诚;
福州绥靖公署主任蒋鼎文;
兰州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
鄂豫皖边区绥靖公署卫立煌;
豫陕边区绥靖公署主任陈继承;
军事参议院院长陈调元;
二十五军军长万耀煌;
铁甲车司令蒋锄欧;
另有高级军政人员蒋作宾、蒋百里、张冲等;
包括部分随行家属。
蒋百里出现在这里,纯粹是机缘巧合,他本来就是主战派,主要是因为声望比较高,且早年曾在奉系工作,这次来到在西安,主要是调解张蒋矛盾的。
这三个行动都比较成功,失败的是第四个:
12日凌晨,驻防洛阳的东北军炮兵第八旅旅长黄永安,也接到了张学良的密令,他的任务是解决洛阳的中央军,接管洛阳,但他选择了向巩洛警备司令祝绍周告密;
与此同时,驻防大荔的十七路军第四十二师师长冯钦哉,也接到了杨虎城的密令,他的任务是渡过渭河,占领潼关,阻止中央军西进。结果这哥们也选择了告密。
洛阳和潼关的失败,导致中央军迅速抵进,占领潼关,对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造成了威胁。
在整个事变中,主要的伤亡还是来自临潼和西安城,简单罗列如下:
杨国珍:宪兵二团团长、中将(追赠),死亡。
杨震亚:宪兵三团团长、中将(追赠),死亡。
蒋垫:宪兵团副团长、少校,死亡。
毛裕礼:警卫队长、中尉,死亡。
王景樾:边业银行西安分行经理,死亡。
张乃强:边业银行军代表、上校,死亡。
肖乃华,侍从秘书、中校,死亡。
蒋瑞昌:侍卫官、少校,死亡。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钱大钧,重伤得免。
毛裕礼手下的17名卫兵、西安城里宪兵、军警100余人死亡
事发当日,老蒋在侄子蒋孝镇的帮助下,翻墙逃入后山,老蒋藏进山洞以后,蒋孝镇不忍离去(老蒋语),在附近徘徊,被搜山的东北军发现,彼时卫士二营营长孙铭九拿枪顶着蒋孝镇的脑袋,逼问蒋介石下落,蒋孝镇虽然没有回答,但下意识向山上看了一眼,孙铭九马上让人向目光所处搜捕,随后蒋介石被东北军士兵陈思孝抓获。
蒋孝镇倒是没有死,死掉的是蒋孝先。
蒋孝先的身份有两种说法,一种说他是蒋介石的侄子,但我擦花了不少资料, 关于其父都未曾说明。
另一种说法称他是蒋介石之孙,其父蒋正寅,其祖父蒋谨藩是蒋介石堂兄,各位读者老爷如有更好的资料来源,欢迎评论区补充。
蒋孝先的死,纯属偶然;
事发前一天,杨虎城在西安宴请国民党军政要员,蒋孝先参加完晚宴以后,先是去戏院看秦腔表演,然后又打牌到半夜,属于是彻夜未归。
次日上午,蒋孝先和侍从室会计蒋和畅(老蒋另一侄孙)同车返回临潼,结果在路上碰到东北军盘问。
这时候的兵变已经结束,但忙了一夜的蒋孝先并不知情,于是自报姓名,结果被东北军士兵拖下车直接枪毙。同车的蒋和畅因为身穿便服,谎称自己是搭便车的商人,因此逃过一劫。
东北军跟蒋孝先的之间,其实还有一段渊源,1933年,蒋孝先曾在的北平干了两年的宪兵副司令,其主要工作就是负责整顿北平的军纪,跟当时驻守北平的东北军颇有冲突。
在另一个视角中,蒋孝先在北平期间,还曾血腥镇压“一·二九运动”,制造血案。
不论如何,他确实是死在了东北军枪下,且死在了路边,死在了本可以逃脱的莽撞之下。
老蒋的随行军政人员中,有且只有一个,死于西安城内的行动中,此人来头不小,早年参加同盟会,国民党元老,曾经是孙中山的机要秘书,黄埔军校第二届政治部主任,也是孙中山遗嘱的见证人之一,同样也是反对国共合作的“西山会议派”代表之一。
此人就是邵元冲。
邵元冲的关系链极其复杂,他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会员常委,老蒋的拜把子大哥,反对国共合作,但主张抗战,他是国民党右派,但他的小舅子张天翼是左翼作家联盟成员,也是知名小说《包氏父子》的作者,他的连襟是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
长城抗战的时候,作为一介文人的他,甚至要跑到前线参加抗战。汪精卫散步妥协退让的时候,邵元冲也是党内大骂汪精卫投降卖国的一个。
恰恰是因为跟汪精卫的矛盾,1935年春,邵元冲就辞去了本兼各职,转而游离各地,结果在1935年底又被选为国民党中执委委员。
西安事变前夕,他正在广西游离,跟李宗仁、白崇禧会晤商谈抗日,结果被蒋介石叫到西安来反对抗日。
杨虎城部特务营冲进西京招待所的时候,邵元冲反应比较快,率先跳窗逃生,结果被士兵在背后开枪击中,伤重不治。
按照其他人的结果,西京招待所的行动旨在控制国民党军政大员,邵元冲的死,实在是一个意外的不能在意外的意外。
跟邵元冲同为国民党中执委委员的钱大钧,其实也差点死于交火中,事发前,钱大钧刚“和平”调解了“两广事变”,11月份因这份功劳刚刚被选为国民党中执委,结果也被蒋介石叫来说服张学良。
事发时,同在清华池的钱大钧听闻枪声,匆忙赶到现场指挥卫队抵抗,结果在华清池五间厅转角处被乱枪流弹击中肺部,跌坐墙角,后因自报身份,被东北军士兵紧急送往医院,所幸被抢救过来。
此人后来还有一个身份,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之一。
最后还有一个死掉的人,却是老蒋同父异母的哥哥蒋介卿。
蒋介卿不是死在西安,而是死在奉化的溪口老家。
西安事变传到奉化的时候,蒋介卿正在溪口武山庙看戏,听闻蒋介石被扣押当场中风,不省人事,被抬回家以后三天就去世了。
最后,留个问题给各位,同样是和平协定,老蒋在事后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可为什么在西安事变以后,回到南京的蒋介石,为何没有撕毁抗战协议?咱们评论区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