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的中央委员会做出决定推翻赫鲁晓夫时期关于斯大林的不当决议后,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国际共产主义阵营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关于修正主义的讨论再度升温。赫鲁晓夫的执政和继任者们推行的修正主义政策给苏联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带来了深远的负面影响,最终不仅导致了苏联共产党倒台,也使得苏联国家的解体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结局。这个历史过程警示我们,修正主义的错误政策是多么危险,其对国家的摧残是深刻而持久的。
从赫鲁晓夫上台开始,苏联共产党彻底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步入了彻底的修正主义道路。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标志着他对斯大林的不正当批判,这一报告不仅极力抹黑斯大林,而且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阶段性矛盾误导为“制度原罪”。赫鲁晓夫借此为资本主义复辟铺设了道路,试图把社会主义的困难归结为制度本身的问题。所谓的“制度原罪”便是在赫鲁晓夫的论调下,指的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原罪”,他把社会主义的种种矛盾夸大化,误导群众,并以此为理由进行修正主义改革。
赫鲁晓夫的政治路线不仅推翻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理,还在国内外推行了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和平竞争”以及“和平过渡”的三和政策。他提倡放弃阶级斗争,并提出了“全民党”和“全民国家”的理论,完全否定了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性。赫鲁晓夫这种消极的物质主义,利用简化的思维方式来麻痹人民,逐步侵蚀苏联的社会主义根基。
赫鲁晓夫之后的继任者们在修正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苏联的官僚主义逐步发展成了官僚资本主义,贪污腐败现象普遍存在,国家财富迅速集中在少数高级官员手中。这些官员对内横行霸道,剥削普通民众,致使人民失去了他们作为国家主人应有的地位。政府的腐败与民众的贫困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体制的恶性循环直接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苏联修正主义所带来的严重危害不言而喻,首先是对经济领域的摧残。赫鲁晓夫及其继任者盲目推行市场化改革和私有化政策,这不仅削弱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还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贫富差距急剧扩大。特别是在房地产私有化和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过程中,大量国家财富流入少数寡头手中,普通工人和劳动人民沦为雇佣劳动者,失去了对生产资料的控制,彻底丧失了“主人翁”的地位。
在政治领域,修正主义同样带来了深刻的危害。苏联逐步取消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相关条款和表述,模糊了苏联苏维埃政权的阶级属性。随着赫鲁晓夫等人取消了苏共阶级性的表述,苏联共产党渐渐蜕变为资产阶级的代理人,失去了原本的工人阶级基础与支持。这样,苏联的政治体制不仅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原则,还失去了对人民的合法性支持。
在社会领域,修正主义者通过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制造了人民思想与价值观的混乱。赫鲁晓夫及其继任者大力推崇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并试图掩盖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剥削本质。他们的政策让住房、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变成了资本控制下的赚钱工具,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剧,社会不公日益严重。许多苏联民众感受到沉重的生活压力,失去了对苏联共产党和政府的信任,社会信任危机逐渐加剧。
总的来说,苏联的修正主义者虽然高举红旗,实则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背离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角色,模糊了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将苏联共产党变成了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代理人。他们在经济、政治、社会三个领域的改革,不仅没有解决苏联的问题,反而加深了矛盾,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这个深刻的教训提醒我们,任何背离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政策,都会走向失败,必须时刻警惕修正主义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