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被誉为大清帝国最后辉煌的一战,不仅成功收复了新疆,还确保了国家边境的安全,狠狠打击了地区内的民族分裂势力。这场战役,正是道光帝最为自豪的——收复新疆、降俘张格尔。为了能制服叛乱头目张格尔,清朝耗费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那张格尔到底是何许人也,竟能引发如此惊天动地的叛乱?他不仅是维吾尔族的后裔,本名和卓·亚海亚,名字中“亚海亚”有着“世界和平”的美好寓意。张格尔的祖父和小祖父分别是大和卓布拉呢敦和小和卓霍集占,二人曾与弘历对抗,但最终被清朝剿灭。祖上被灭后,张格尔的父亲带着家人逃亡至浩罕国,为了防止他们再次掀起风波,清朝每年都向浩罕国支付一万两白银,要求其监督张格尔的父亲萨木萨克。
张格尔是父亲的次子,从小便显露出非凡的野心。听父亲讲述祖辈的辉煌历史后,他心中早已埋下复兴家族的梦想。长大后,张格尔曾在当时由英国殖民的阿富汗留学,接受了西方先进的军事理论和武器操作训练。学成后,他悄悄潜回新疆,策马奔腾,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恢复祖辈的辉煌。
为了让自己发动叛乱有正当理由,张格尔联合浩罕汗国商讨起了叛乱的借口。1817年,浩罕国开始向清政府提出在新疆地区享有贸易特权的要求,甚至以放出张格尔一家作为要挟。但清政府并没有轻易妥协,于是浩罕国又提出派遣两名代表驻扎新疆的方案,然而这一提议再次被清朝驳回,浩罕国最终不满,决定支持张格尔发动叛乱。
在浩罕的支持下,张格尔于嘉庆二十五年潜入南疆,迅速挑起了叛乱,彻底打破了清朝在新疆长达八十年的和平统治。面对张格尔的叛乱,清朝立即派兵前往镇压,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清军很快将张格尔的队伍击退。战后,张格尔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传闻中他逃回浩罕时,身边仅剩下二三十名士兵。
叛乱结束后,浩罕国稍微收敛了一些,开始着手与清朝恢复谈判,希望能够获得免税特权。尽管双方就恢复贸易和进贡权达成了一些协议,但关于免税的要求却始终没有得到清朝的同意。谈判最终破裂,浩罕国的统治者死后,张格尔趁机逃出浩罕,藏匿于柯勒克孜地区,并开始积蓄力量。
1824年,张格尔带领几百名柯勒克孜人骚扰清朝边境,经过两年的骚扰后,他终于决定全面反叛。在正式发动叛乱之前,张格尔前往他祖父的墓地扫墓,但在墓地与清军发生了激烈冲突,导致他失去了四百名手下。接着,他在牙忽都与清军交战,虽然最终突破了包围圈,但却已损失惨重。
随着张格尔的军队日益壮大,清军只能被动防守。在与叛军的对抗中,张格尔一方面在城市中掠夺财富,另一方面肆意虐杀汉族商人,泄愤并彰显自己的仇恨。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战斗,清军被逼入困境,资源紧张,士气逐渐低落。在张格尔进入喀什噶尔城后,更多的当地居民也投身到反叛阵营中,这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然而,尽管张格尔一度气势汹汹,但他却始终未能获得浩罕的支持。浩罕国认为张格尔极其不可信,拒绝了他再次合作的请求。与此同时,叛军内部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叛军的扩张进程开始出现裂痕。
1827年初,清朝决定出兵平定叛乱。由两万二千名清军组成的大军从阿克苏出发,准备彻底解决张格尔。为了确保军队能够长时间持续作战,清军必须带着大量的牲畜和粮草,甚至这些物资的数量超过了军队本身。面对强大的清军,张格尔只得撤退至山区,清军虽然未能彻底消灭张格尔,但开始了对余党进行清剿。
为了尽快抓获张格尔,清政府向周边国家发布了通缉令,并许诺丰厚的赏金和好处。然而,周围的穆罕默德阿里却提出了无理的要求,要求派遣使者前往新疆并愿意出兵追捕张格尔,同时要求北京承担所有费用。这种无礼的要求激怒了清政府,甚至一度考虑切断与他们的贸易联系。
张格尔在外逃亡了整整一年多,期间,清政府为抓捕他付出了巨大的财力和资源。最终,张格尔的叛乱因失败而落得无人再愿意伸出援手的境地,他在清朝官员杨芳的追捕下被抓获。
道光帝听闻张格尔被捉的消息后,命令将其押送至北京。因为张格尔的狡诈,押送过程中清军特意安排了极为优厚的待遇,确保其顺利到达。为了避免张格尔在途中自杀或再次制造麻烦,清军给予了他如同藩王般的优待,确保他一路平安。
最终,在1828年,道光帝为张格尔举办了盛大的“死亡仪式”,在公开场合宣布张格尔的死刑。张格尔的首级落地之后,新疆地区的叛乱也随之平息。此役的胜利,不仅为大清边疆带来了安全保障,也成为道光帝一生中的一项骄傲成就,对中国历史产生了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