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远征军的将士们书写了一段惊心动魄的辉煌历史。在这一历史长河中,许多英勇的战士甚至未能留下姓名,默默为国捐躯,远在异国他乡的烈士们中,有一位团长的事迹尤为值得铭记和传颂。他就是来自湖南大庸县的覃子斌,身为远征军第54军198师594团的团长,他的一生可谓传奇。
1913年,年仅21岁的覃子斌自云南讲武堂毕业,迈上了军人的征程。他的脾气火爆,勇于与上级唱反调,然而对待士兵却始终关怀备至。身为团长,他的个人作战能力极为卓越,随身携带着一把锋利的大刀,直面肉搏战时,鲜有日军能逼近他的身边。实际上,他的军旅生涯颇为丰富,曾担任了长达九年的连长,九年的营长,接着又是九年的团长。凭借非凡的战斗经验和卓越的指挥能力,他理应升任军长,但由于性格直率,不善讨好上级,他的晋升之路却始终受阻。
覃子斌是一位以实干著称的军人,士兵们亲切地称他为“老虎”。1943年,他从抗击日军的东线战场调往云南滇西,开始筹划对日军的反攻。他在这里针对日军的敢死队,成立了一支名为“华夏敢死队”的部队,为了更有效地应对敌人,积极进行战斗准备。1944年5月,他在攻占北斋公房时,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较量。他所率领的远征军与日军在两座高地对峙,彼此之间的距离仅有三四百米。为了消灭对面山头顽固的日军,他下令进行猛烈的炮火轰击,然而日军就是固守阵地,始终难以攻陷。
为了解决这种僵局,覃子斌亲自率领一队士兵从日军的侧面发起偷袭。当时,日军第56师团148联队驻扎的兵力超过3000人,面对大约相当的敌我力量,偷袭的机会带来了胜利的可能。然而,日军并非没有防备,他们的敢死队早已做好准备。就在覃子斌发起侧面攻击时,日军十几挺机枪同时开火。顷刻间,爆炸声中,覃子斌的一条腿惨遭炸断,部队随之也遭受了重创。
在危急关头,战士们纷纷要求将受伤的覃子斌抬走,但他却坚决拒绝,选择让士兵背着他继续指挥进攻。尽管身体遭受重创,他依旧毫不退缩,直到最终成功地打乱了日军的阵脚,成功攻占了北斋公房。战斗结束后,覃子斌被紧急送往医院,但他因伤势过重,在不久后含恨而终,享年52岁。牺牲之时,他不幸被升为少将,他的副师长任命尚在路上,也算是对他长达九年团长生涯的一丝安慰。
在他的遗体运回湖南张家界永定区安葬时,虽已升为少将,其壮烈的事迹依旧让人深感惋惜。不过,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覃子斌的子女至今下落不明,后人至今未曾找到,似乎让他的光辉事迹更加笼罩着一层阴影。这样的英雄事迹,犹如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星辰,值得后人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