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83年,慈禧内棺被打开的罕见镜头,遗骸已经发黑,牙齿仍然完整
迪丽瓦拉
2025-09-27 05:01:07
0

慈禧出生在1835年11月29日,北京一个满洲镶蓝旗的家庭里,父亲叫惠征,在安徽做道员,家境还算过得去,但也没啥特别显赫的地方。她本名叫叶赫那拉氏,小时候也没啥特别出众的事迹记录下来。

1851年,她通过秀女选拔进了咸丰帝的后宫,一开始封为兰贵人,后来因为得宠,逐步升到懿嫔。1856年,她生下了咸丰帝唯一的儿子载淳,这让她地位一下子水涨船高,很快就成了懿贵妃。咸丰帝在1861年驾崩后,她联合恭亲王奕䜣搞了辛酉政变,干掉了那些顾命大臣,从此和慈安太后一起垂帘听政,实际掌控了清朝的朝政大权。

慈禧这个人,手腕挺硬的,她在位期间,清朝经历了各种风雨。她推动了洋务运动,建了海军,修了铁路,还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啥的,这些事让清朝暂时稳住了阵脚,有人叫它同治中兴。但她也犯了不少错,比如在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里,清朝打得挺惨,丢了台湾,赔了不少银子。

她对改革的态度摇摆不定,1898年光绪帝想搞戊戌变法,她觉得威胁到自己权力,就发动政变,把光绪帝软禁在瀛台,自己又重掌大权。1900年义和团闹起来,她支持排外,结果引来了八国联军,北京城被占,她带着光绪帝逃到西安。

回京后,她又搞了些新政,废科举,建学校,预备立宪,但清朝已经积重难返,内部腐败,外患不断。她在1908年11月15日病逝,享年73岁,就在光绪帝死后一天,这事历史上争议挺多,但事实就是她走了,清朝的实权统治结束了47年。

慈禧死后,清廷给她办了场大葬礼,花了不少银子。1909年,她的棺椁被安放到河北遵化的清东陵菩陀峪定东陵里,那地方是她生前选的,建筑挺讲究,地宫深埋地下,棺材是金丝楠木的,刷了49道金漆,里面塞满了珠宝玉器、金银器啥的,价值上百万两白银。这些陪葬品是她生前攒的,象征着她一生的奢华。

但好景不长,1928年,军阀孙殿英带兵盗掘了清东陵。他当时是国民党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部队缺钱,就打起了陵墓的主意。以军事演习为名,封锁了陵区,用炸药炸开地宫入口,士兵进去后把珍宝全抢了,还把慈禧的遗体拖出来,撬开嘴取夜明珠,敲牙齿找宝石,衣服也撕了,现场乱成一锅粥。

孙殿英这人出身草莽,当过兵贩过毒,盗墓对他来说就是发财的路子。他后来贿赂了蒋介石圈子里的宋美龄、孔祥熙啥的,案子就这么不了了之了。溥仪派人去收拾残局,把遗体重新敛葬,这算是慈禧的第二次入棺。

时间拉到1983年,清东陵成了文物保护单位,管委会决定清理慈禧的内棺。这事起因是陵区旅游淡季,想做个慈禧塑像吸引人气,就申请开棺测量遗骨。12月,他们组了小组,进了地宫,撬开棺盖,里面一股腐气。遗体已经严重腐坏,皮肤发黑,肌肉没了,骨头和皮连着,头偏向左,右手放腹部,长153厘米,估算生前身高160厘米左右。

在棺底黄布包里找到指甲碎片和牙齿,几颗牙齿还完整,没啥缺损,这跟她晚年注重保养有关,74岁时只掉了几颗。整个过程拍了照片,记录了这些细节。清理后,他们鉴定黄缎被子和两件衣服没啥研究价值,就喷了防腐药,重新合棺封了地宫。所长宁某因为擅自开棺被撤职,但没别的处罚。

慈禧这个人,一生掌控清朝近半个世纪,她从一个普通秀女爬到最高位,靠的是算计和平衡各方势力。她在同治、光绪两朝垂帘听政,推动了一些现代化尝试,比如建北洋水师,办同文馆学外语,但这些努力在战争中都砸了锅。她对权力的执着,让她镇压了变法,软禁皇帝,这直接加剧了清朝的衰落。义和团那事,她支持排外,结果赔了款,丢了脸,八国联军进京后,她逃跑时还得靠变卖宫中东西凑路费。

晚年新政虽然废了科举,建了学堂,但根子上的腐败没动,立宪也只是纸上谈兵。她的统治,让清朝多苟延残喘了几年,但也埋下了灭亡的种子。孙殿英盗墓那事,暴露了民国初年的乱象,军阀为钱啥都干,陵墓被毁,珍宝流失,这对历史文物是巨大损失。1983年的清理,虽然是为了保护和研究,但也反映出文物管理在那个年代的随意性,好在没造成更大破坏。

想想慈禧的陪葬品,本来堆得满满的,象征她一生的积累,结果20年后就被抢光,只剩空棺和几件破衣服。她生前那么讲究排场,死后却落得遗体三次入棺的下场。第一次1909年下葬,第二次1928年被盗后重敛,第三次1983年清理。

这事让人感慨,权力再大,也挡不住时间的侵蚀。她的牙齿完整,可能是因为饮食好,保养到位,但遗骸发黑,就说明防腐技术再牛,也敌不过自然规律。历史上对她的评价两极,有人说她祸国,有人说她续命清朝,但事实摆在那,她的手腕让清朝在列强夹击中多撑了会儿,却没从根本上救国。

孙殿英这家伙,盗墓后还厚着脸皮说报祖仇,因为清军入关时杀了他祖先,但其实就是贪财。他后来投了国民党,打过日本人,但名声早臭了。清东陵被盗后,溥仪气得要死,派载泽、耆龄他们去收拾,他们钻盗洞进地宫,看到遗体趴棺盖上,霉斑长出来了,手反搭背,下身只剩裤子。重新安葬时,用黄绸裹脸,铺黄缎褥,放回棺里,牙齿和指甲也收好。这细节说明盗墓多残暴,遗体被糟蹋得不成样。

1983年的开棺,照片成了珍贵资料,那些镜头显示遗体状况,让人直观了解历史。专家测量后,推算她身高,跟史料对得上。她晚年牙好,可能跟吃山珍海味有关,但这也侧面反映清宫生活奢侈,百姓却苦哈哈的。清理小组没取走东西,保持原样,这点还算负责。事后地宫继续开放,游客能看,但遗体没展出。

慈禧的陵墓设计,本来防水火,入口灌铅,石门严实,但孙殿英用炸药全破了。1928年盗掘持续几天,士兵抢了翡翠、金器啥的,价值没法估量。这些宝物流入市场,有的进了私人收藏,有的毁了。民国政府虽派人查,但孙殿英靠关系脱身,这反映当时法治多薄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人... 《——·前言·——》 法国失去欧洲霸主地位,真正的根源并不在于军事战场的失败,亦不在于外交上的失策...
原创 祖... 在重庆的某个宁静角落,莫先生家中珍藏着一枚别具意义的藏品 —— 一枚中华民国元年军政府造的四川银币壹...
从微观叙事到宏大叙事 ■ 魏峻 十年光阴,沧海桑田。在这片蔚蓝的文明记忆里,“水下考古在中国”展完成了从微观叙事到宏大叙事...
原创 张... 你知道吗?三国那阵子,有场仗打得特别邪乎。曹操这边就派了几千人守合肥,领头的是张辽;孙权那边呢,带着...
原创 忽... 咱今天来聊聊忽必烈,这人可太有故事了。他当年为啥要废黜 “蒙古大汗” 的称号,转而建立元朝呢?这里面...
原创 郭... 在中国内战的关键时刻,郭汝瑰,作为国民党72军的军长,面临着人生中最为艰难的抉择。他选择了背叛一直效...
原创 康... 康熙皇帝的前四位皇子均早早便夭折了,所以在康熙重新序齿后,惠妃乌拉那拉氏所生的皇子胤褆便是实际上的长...
原创 陈... 在汉末的群雄逐鹿中,尽管经历了长时间的激烈竞争,最终统一的西晋并未实现人们对未来繁荣的期待。相反,继...
许倬云:但悲不见九州同 2025年8月4日,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美国去世,享年95岁。 个人简介 许倬云,1930年9...
原创 冯... 1982年,冯玉祥的儿子冯洪志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祖国,参与他父亲百年诞辰的纪念活动。在他回国的消息传...
《山河为证》发布“血捍山河”预...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首部全景式展现中国人民14年抗战...
原创 为... 自古以来,君臣之间最为传世的佳话莫过于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的深厚情谊。许多人提起这段故事时,都会不由自...
原创 兵... 1950年9月25日,在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隆重召开。这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英雄们...
出彩00后 | 当千年技艺遇上... 传承里见创新,热爱中显担当,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总是有年轻的血液注入其中。 指尖上的时光修复师—— ...
骨头里的千年故事:青年考古学者... 8月3日下午,由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开展的“探索人骨考古的奥秘”讲座成功举办,作为考古博物...
原创 帝... 各位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历史上一个超级巧妙的政策 —— 汉武帝的推恩令。这政策啊,对西汉的政治格局影...
历史学家许倬云去世,生前他曾说... 据媒体报道,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史学大家之一许倬云先生8月4日于美国去世,享年95岁。 归少离多的...
原创 隋...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64岁的杨坚在仁寿宫养病,尚书左仆射杨素等四人在仁寿宫侍疾,皇太子杨广被父...
原创 康... 古代人们的真实面貌,一直是历史学者和普通观众讨论的热点话题。尽管历史剧中的人物形象富有艺术性,但常常...
原创 唐... 在封建王朝的历史中,许多皇帝的传奇经历总是充满了神秘与玄幻,而这些与众不同的事件往往更能体现出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