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众多将领中,有一位不仅拥有元帅级的资质,而且在年轻时便展现出了极高的军事才干。他在26岁时就被任命为方面军的指挥官,曾是毛主席的重要副手。然而,建国之后,这位英勇的将领却仅被安排为部级干部,甚至在1955年的军衔授予名单中也没有他的名字。得知此事后,毛主席立刻作出指示,要求给予他大将待遇。那么,这位将领究竟经历了什么,为何建国后的职务如此低?毛主席又为何如此看重他?
这位将领就是滕代远同志。滕代远与粟裕将军曾是同窗,粟裕能够走上革命道路,部分得益于滕代远的影响。滕代远出生在湖南怀化的一个贫苦苗族家庭,家境十分困难,常年遭受上层阶级的压迫。为了改变儿子的命运,父母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终于把他送进了学校。滕代远也不负众望,19岁那年,他顺利考入了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在学校里,滕代远堪称风云人物。他不仅学业优异,而且热心于爱国主义宣传,时常组织集会,激励同学们参与社会变革。他的言行深深感染了许多青年。最初,学校领导对他十分器重,可惜,好景不长。滕代远因为支持进行革命活动的桃园女师,而得罪了当时的当局,最终学校不得不在压力下将他开除。此事在校园内引起了轰动,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在他的影响下加入了革命的行列。
离开学校后,滕代远毫不气馁,迅速投入到大革命的洪流中。1927年,毛主席来到湖南进行考察,滕代远作为向导全程陪同。两人思想一致,很快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谁能料到,当他们再次相见时,已经各自成为了指挥千军万马的领导者。
大革命失败后,滕代远回到家乡,投入到农民运动中。1928年,他参与了平江起义,并成功建立了红五军,自己担任党代表。起义的消息迅速引起了湘军的恐慌,他们趁着红军未完全稳固,发动了几路大军攻打平江。为了保存力量,滕代远和部队决定撤退。经过艰苦的长途跋涉,他们成功抵达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队伍汇合。毛主席见到他时非常激动,热情欢迎他的到来。
在井冈山,滕代远和彭老总都担任了重要职务。红五军被编入红四军三十团,彭德怀担任副军长兼团长,滕代远则担任军副党代表和团党代表。随着根据地不断壮大,敌人也开始对红军展开疯狂进攻。毛主席和朱老总决定带领主力部队向赣南转移,以打破敌人的封锁。而滕代远和彭德怀则决定留下继续守卫根据地。毛主席十分关心他们的处境,甚至想亲自给他们做思想工作。但滕代远却坚定地表示:“我们是党的队伍,一切听从党的安排。”此时的滕代远,已准备好为保护主力部队而做出任何牺牲。
当主力部队撤离后,国民党很快对井冈山展开了总攻。滕代远坚守战壕,与战士们并肩作战。然而,由于敌军实力强大,我军的主阵地最终还是失守了。在敌人如潮水般冲击下,滕代远带领仅剩的百余名战士,与敌军激战四天四夜,最终成功突围。滕代远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只得暂时隐匿在于都养病。彭老总则转赴赣南与毛主席会合。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滕代远于1930年回到了部队。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决定将彭、滕的部队扩编为红三军团,甚至计划将其发展为红三方面军。这一改变意味着地位和权力的增加,但滕代远却并未为此动心。他实事求是地认为,军队目前人员和武器有限,贸然扩大规模无疑会削弱战斗力。彭老总完全同意他的看法,认为这种做法不利于战斗力的提升。最终,滕代远放弃了红三方面军政委的职务,红三军团正式成立,他担任军团政委。
滕代远继续带领部队在前线展开战斗。他指挥的部队一举攻占了大冶城、石灰窑和岳阳等地。在攻占岳州后,日军的舰船在海岸上嚣张地炮轰城市,滕代远怒不可遏,亲自指挥炮火反击,最终将敌舰击退。这场炮战成为了我军与敌舰作战的先声。
1942年,左权将军牺牲,彭老总急需一名得力助手协助指挥八路军。在彭德怀的请求下,滕代远被任命为参谋长。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与敌人展开了坚决的斗争,为抗日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解放战争爆发后,滕代远被任命为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领导部队在内线作战,并成功扩大了解放区。1948年,我军正式成立了铁道部,滕代远被任命为部长。周恩来总理接见时特别强调,铁路工作对于国家的未来至关重要,任务十分艰巨。滕代远接到任务后,尽管转职到经济领域,仍毫不犹豫地投入工作,亲自指挥工兵修建铁路和桥梁,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1955年,我军进行第一次大规模的军衔授予,滕代远凭借着他长期的奋斗和贡献,原本应该获得元帅或大将的称号。然而,由于他已转职地方,错过了评衔的机会。很多人对此感到惋惜,但滕代远却没有任何怨言,他淡然表示:“就连毛主席都没有评衔,我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国家最终没有忘记他的贡献,在毛主席的指示下,给予了他大将待遇。
尽管如此,滕代远依旧坚守在铁路事业一线,继续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