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千龙网)
昨天(15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烽火铁道——抗战时期的中国铁路”在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馆)开展,350余件张珍贵历史图片、100多件实物展品按照历史脉络展出陈列,生动详尽地呈现了中国铁路在抗战中的战略价值与历史贡献,专题展将一直持续至12月底。
“这不是《南京照相馆》电影里出现过的那张照片吗?”昨天下午,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馆)展馆内,一位前来逛展的小朋友指着展出的照片问。
他所指的照片里,一个小孩子无助地坐在站台上哭,四周已全是废墟。讲解员说:“这张照片拍摄于1937年8月28日,当时日本轰炸上海南站,导致无数百姓死伤。这个1岁小孩儿被华裔战地记者王小亭拍下,发表在美国《生活》期刊上。据说当时有超过一亿人看到这张照片,也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佐证。”
老车站平面图,老列车时刻表,建设铁路使用过的劳动工具,游击队使用过的油灯、马灯等百余铁路老物件儿,每件都蕴藏着抗战故事。“印象最深的就是正太铁道线路一览图。”中国铁道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杜媛介绍,百团大战打响后,八路军对正太铁路全线进行大规模的破袭行动,这张地图详细标明了当时正太铁路的地理位置。
铁路是抗战时期的“钢铁生命线”。抗日战争中,占领区的铁路工人组织起秘密抵抗网络,开展看不见硝烟的地下战争。讲解员讲到,“中国共产党在津浦、平汉、胶济等主要铁路线上建立了地下党组织,领导铁路工人开展各种形式的抵抗活动,传递情报、破坏敌方设备。”很多铁路人积极抗战甚至牺牲,连名字也没有留下。
本次展览有“危机与筑防”“铁道与战场”“铁路与后方”“胜利与接收”“铭记与展望”五个篇章,讲述了1931至1945年期间铁路在抗战中的作用,用图文、实物的方式把人们的思绪拉回烽火岁月的年代,让观众对这段历史形成更立体的认知。“通过展览,人们可以理解铁路如何在国家危难之际,成为连接战场与后方、维系国家统一、支撑全民抗战的战略支点。”中国铁道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