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抗战老物件儿汇聚“烽火铁道”
迪丽瓦拉
2025-09-28 04:34:09
0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千龙网)

昨天(15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烽火铁道——抗战时期的中国铁路”在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馆)开展,350余件张珍贵历史图片、100多件实物展品按照历史脉络展出陈列,生动详尽地呈现了中国铁路在抗战中的战略价值与历史贡献,专题展将一直持续至12月底。

“这不是《南京照相馆》电影里出现过的那张照片吗?”昨天下午,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馆)展馆内,一位前来逛展的小朋友指着展出的照片问。

他所指的照片里,一个小孩子无助地坐在站台上哭,四周已全是废墟。讲解员说:“这张照片拍摄于1937年8月28日,当时日本轰炸上海南站,导致无数百姓死伤。这个1岁小孩儿被华裔战地记者王小亭拍下,发表在美国《生活》期刊上。据说当时有超过一亿人看到这张照片,也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佐证。”

老车站平面图,老列车时刻表,建设铁路使用过的劳动工具,游击队使用过的油灯、马灯等百余铁路老物件儿,每件都蕴藏着抗战故事。“印象最深的就是正太铁道线路一览图。”中国铁道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杜媛介绍,百团大战打响后,八路军对正太铁路全线进行大规模的破袭行动,这张地图详细标明了当时正太铁路的地理位置。

铁路是抗战时期的“钢铁生命线”。抗日战争中,占领区的铁路工人组织起秘密抵抗网络,开展看不见硝烟的地下战争。讲解员讲到,“中国共产党在津浦、平汉、胶济等主要铁路线上建立了地下党组织,领导铁路工人开展各种形式的抵抗活动,传递情报、破坏敌方设备。”很多铁路人积极抗战甚至牺牲,连名字也没有留下。

本次展览有“危机与筑防”“铁道与战场”“铁路与后方”“胜利与接收”“铭记与展望”五个篇章,讲述了1931至1945年期间铁路在抗战中的作用,用图文、实物的方式把人们的思绪拉回烽火岁月的年代,让观众对这段历史形成更立体的认知。“通过展览,人们可以理解铁路如何在国家危难之际,成为连接战场与后方、维系国家统一、支撑全民抗战的战略支点。”中国铁道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大... 闽浙总督,这一职务在清朝的封疆大吏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总督福建、浙江的军政事务,并肩负责粮饷...
原创 清... 在清朝衰亡之后,正如那句“树倒猢狲散”所说,曾经的权力中心开始瓦解,许多高官纷纷寻求自己的出路。上篇...
原创 战... 在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战国时代无疑是一段充满烽火与争斗的岁月。刘向在《战国策》一书中提到过:“万乘之国...
学术争鸣|杨博:探讨“昆仑石刻...   【学术争鸣】    青海扎陵湖北岸的“昆仑石刻”,亦被称为“尕日唐石刻”(王子今《昆仑河源方向...
原创 朱... 公元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逐渐发现,他的得力将领常遇春最近行为有些异常。于是,他决定在御花园中设宴...
以历史纵深观照当下:基层干部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华民族历经14年浴血奋战终获胜利。80年后的今天,作为基...
原创 三... 中国历史上涌现了众多伟大人物,每个朝代都有着不同的角色,他们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共同...
原创 吕... 公元前180年七月,垂危的吕雉躺在未央宫的榻上,深知自己时日无多。这位执掌西汉政权十五年的实际统治者...
原创 从... 宋代以前,人们处理剩余肉品的方式较为粗犷,多采用风干之法,古籍所载的“熬珍”便是这一时期的见证。然而...
司马光砸瓮还是砸缸,何必刻舟求... 司马光砸瓮还是砸缸,何必刻舟求剑强求“标准答案” 近日,“司马光砸缸应为砸瓮”的讨论甚嚣尘上,引发了...
原创 都... 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从小就知道,讲的是孔融在年仅四岁的时候,就知道把大一点的梨子让给哥哥吃。长辈问他...
日本曾经的科举制度-全盘照搬中... 日本在奈良、平安时代,政治、文化诸方面一切以唐朝为范本,却惟独没有引进科举制度,这是学术界公认的看法...
原创 诸... 在诸葛瑾加入孙权麾下时,恰巧孙权收到袁绍的来信。信中袁绍提议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诸葛瑾得知这一消...
赫英忆:为君难——雍正帝和他的... 明清两朝,故宫内部各座宫殿的主要功能整体上比较稳定,但也有过一些变化。比如皇帝的寝宫,从故宫建成到康...
原创 英... 英布就算主动申请去除封国,到长安接受刘邦的监视,也很难避祸。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英布本身能...
原创 1... 1965年,法国摄影大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以其独特的视角拍摄的日本,感觉战败20年后,国家已经开...
原创 戊... 其实中国历史,最有意思的部分,莫过于晚清以来的历史。很多细节如果仔细研究一下,会发现历史人物都是复杂...
原创 刘... 提及诸葛亮,许多人便会露出敬佩的神情。诸葛亮,这位三国时期享有盛誉的谋士,凭借其卓越的智慧和机智,赢...
苏联30年代的“大清洗”运动全... 苏联30年代令世人震惊的“大清洗”,其余波回音至今仍在原苏联各国萦绕。千百万“大清洗”受害者的遗孤们...
原创 我... 洪洞大槐树移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人口迁移事件,影响深远到今天。许多家族的祖谱中仍明确记载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