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4月,毛主席在北京最后一次接见了来华访问的金日成。作为两国的领导人,金日成来见毛主席,当然是要谈政治的。
可毛主席在见到他之后,直截了当的说:我不跟你谈政治,我现在有三好,三不好。
毛主席为何不跟金日成谈政治,是对他有意见吗?毛主席所说的三好,三不好又都是什么呢?
毛主席不跟金日成谈政治,并非是对他有意见。
金日成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老友,也是毛主席的挚交。想当年,朝鲜半岛遭遇美国侵略之时,金日成紧急向毛主席求援。尽管当时中国也面临诸多困难,但毛主席并未袖手旁观。
面对邻邦之困,援手相助乃义不容辞。正如古语所云:“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毛主席深思熟虑三天三夜,最终毅然决定出兵朝鲜,展开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此举不仅极大地援助了金日成,更为朝鲜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福祉。
试想,若无中国出兵相助,朝鲜或许早已沦为美国的殖民地。金日成对毛主席的深情厚谊铭记于心,频繁访华,而毛主席亦对金日成极为重视。
自1974年至1975年间,毛主席因视察工作与休养之需,长时间不在北京,足迹遍及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等地。然而,当得知金日成到访北京的消息后,毛主席特地赶回,以表对金日成的尊重与重视。
此举充分彰显了毛主席对中朝关系的珍视,以及对金日成同志的尊重。1975年4月18日,毛主席在自己的居所——中南海游泳池,亲切会见了金日成首相,邓小平同志陪同接见。
交谈中,金日成提及朝鲜当前的三大中心工作,毛主席也坦言中国同样面临社会主义建设、台湾问题以及第三世界事务等三大中心任务。毛主席的话语直击国际问题的要害,指出南朝鲜与台湾问题棘手,美国势力盘踞不去,而柬埔寨、越南的局势则相对明朗。
谈及自身健康状况,毛主席与金日成如叙家常,毫无避讳。他笑称自己有三好:能吃饭、能睡觉、能思考,且听力尚佳;同时也有三不好:视力不佳、行动不便、言语不清。毛主席的视力问题尤为严重,虽经白内障手术,但视力仍大不如前,需工作人员为其读书读报。
此外,他的双腿也不便行走,连参加周总理的追悼会都感到力不从心。至于言语不清,则是因长期抽烟所致,晚年时已成功戒烟。
毛主席还向金日成透露,自己为迎接首相来访,特地从外地赶回北京。这份深情厚谊让金日成深受感动,深知自己在毛主席心中的分量。
在谈及个人政治生涯时,毛主席坦诚地表示,自己已82岁高龄,时日无多,不再过多谈论政治,而是将接力棒交给了小平同志。他向金日成隆重介绍了一旁的邓公,称赞其不仅会打仗,还能反修正主义,虽曾历经磨难,但如今已重获重用。
小平同志虽以刘邓大军政委的身份闻名,但毛主席却强调其军事才能,特别是在淮海战役期间担任总前委书记,以及后来的渡江战役中担任前线总负责,均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