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家族背景颇为显赫,他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史书记载中提及刘备的祖父刘雄因其孝顺被推选为孝廉,并在东郡担任范令。刘备的父亲刘弘去世得早,使得年轻的刘备与母亲只能以织席贩履为生,艰难度日。尽管贫苦的生活环境曾给刘备的成长带来了诸多限制,但他依然在东汉末年贤士的支持下,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力量,最终成为一方霸主。
一、刘元起的支持与培养
熹平四年(175年),年仅十五岁的刘备,在母亲的鼓励下走出家门追求学业。他与同宗的刘德然,以及辽西的公孙瓒,一同向原九江太守、同乡卢植请教,学习治国理政的知识。在此期间,刘备的表叔刘元起则常常向他施以援手,往往将刘备视作自己儿子般对待,尽心资助他与刘德然的学习之路。然而,刘元起的这一举动却曾引起其妻的不满。在面对妻子的抱怨时,刘元起坚定地表示:“我们宗族中有这么一个孩子,绝非平常之辈。”在他的支持下,刘备不仅有机会追随卢植继续学习,还结识了公孙瓒等杰出的人物,为日后展开自己的事业打下了基础。
二、张世平与苏双的慷慨解囊
根据史书记载,《三国志·先主传》明确提到中山大商张世平和苏双。这两位富商积累了丰厚的财富,以贩马为生,积极往来于涿郡。在他们目睹刘备的潜力之后,便主动赠与了他大量的金银财宝,为刘备的起兵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在他们的资助下,刘备不仅能广泛招募人才,还能够购置武器,参与到剿灭黄巾起义的多场战役中。对于张世平和苏双,两位历史人物的记载相对较少,但他们都是来自中山国,在东汉末年归于冀州管辖,因此可以推测他们作为冀州的商人,以贩卖马匹崭露头角。刘备的恩师卢植曾在冀州负责平定黄巾军,这也为他与张世平、苏双的结识提供了绝佳的契机。
三、糜竺与糜芳的鼎力相助
糜竺和其弟糜芳出身于徐州地区的富豪家庭,世代以来经营农田,身边环绕着数量众多的侍从与食客,富有程度甚至高达亿万。在徐州牧陶谦的提拔下,糜竺被任命为别驾,遂开始了从政之路。到了公元194年,陶谦去世后,糜氏兄弟承接遗愿,竭尽全力迎接刘备,并助其掌控徐州,成为他的关键支持者。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糜竺和糜芳拒绝了曹操的任用,选择站在刘备一方,给予其无私的支持。公元196年,吕布因怀恨在心突袭徐州,刘备处境艰难之时,糜竺兄弟不仅给予了他丰厚的金钱支持,还积极帮助他招兵买马,助他东山再起。此外,糜竺的妹妹也被嫁给刘备,这位被称为糜夫人的女子成为了刘备生活中的重要支柱,进一步巩固了两家之间的深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