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悼天王冉闵,是中国十六国时期重要的军事领袖人物,同时他又是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的建立者。
公元316年,司马氏篡夺曹魏建立的西晋王朝,在经历“八王之乱”后,国力空虚,民生凋敝,百姓累不堪言苦不堪言。此时的西晋国如同风中弱柳,简直是虚弱不堪。
彼时,北方和西域各胡族势力暗然崛起,他们趁天下大乱之机,大举入侵中原。胡族异族所到之处,蹄尘飞扬,横尸遍野,举目所至,烽烟四起,一片狼藉。
在先后百余年的时间里,纷纷落落差不多有十几个割据政权先后建立,天下简直乱得一团糟。西晋后期,匈奴大肆入侵,他们一路猛打,攻破了晋都,并俘虏了晋帝。八王之乱后期,刘曜攻破长安,俘虏了司马邺,西晋政权正式敲响了下课铃声。
永嘉之乱后期,中国汉地再次出现分裂局面,彼时残留的晋朝集团迁徙至汉地南部,这便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中原南迁现象,史称“衣冠南渡”,而此时的中国北部,则逐渐进入了五胡十六国时期。
南渡导致经济中心彻底南移,永嘉之乱后期,中原陆沉,惠帝时的八王之乱导致晋室完全分裂,民生凋敝,华夏大受挫伤,此时,胡人趁机起兵,滋扰中原,纷纷乱乱百余年时间,政权频更,天下大乱,这便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五胡乱华”。
据历史记载,匈奴、羯等异族军队所到之处,屠城掠地,烧杀淫抢。《晋书》记录当时永嘉丧乱,中原士族十不存一;《晋阳秋》残本所称的“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杀百姓数十万,诸晋史中也有大量屠杀汉族百姓之记录。
而最为凶残的便是其中的羯族,羯简直可以称之为“食人恶魔”了。史载他们在行军作战过程中,如若没有粮草,便会掳掠汉族的女子作为军粮,羯族称汉族女子为“双脚羊”,夜间奸淫,白天则宰杀烹食,简直是令人发指。食汉族女子的不仅有羯族,鲜卑更是残忍,鲜卑不仅吃,还把吃不完剩下的全部淹死,因为死去的人数实在太多,甚至导致易水为之断流。
就在此亡国灭种之际,一代猛人横空出世,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冉闵。
说起冉闵,就不得不提他的父亲冉良。冉良是反抗胡人军队“乞活军”的著名将领,后赵石勒大败乞活军,石勒一眼就看中了冉良,冉良此人勇猛无敌,史书记载他熟于骑马,力大无穷,而且极擅射术,11岁时就已经率领族人与胡作战,20岁时,因为十分勇猛,被石勒命石虎收为养子。
介于这层关系,冉闵从小就被石虎当亲孙子一样养育。长大成人后,冉闵变成了和父亲一样勇冠天下的猛将,并为后赵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当然他也手握雄兵。
在长期的斗争过程中,身为汉人的冉闵,他目睹胡人对汉人的残暴,于是从小,他心里就埋下了复仇的火种。石虎死后,后赵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宫廷政变,兄弟相残的戏码屡次上演,冉闵也被卷了进去。石虎的儿子们几次想置冉闵于死地,被逼无奈,他决定奋起反抗。
公元350年,冉闵劫持了汉族将领李农和王基,遂发动了兵变。他在乱军中杀死了石鉴,尔后建立了魏国,定都邺城,改年号永兴。随后,他颁布了《杀胡令》,纷纷下发,致书各地,号召汉人团结起来,杀胡复仇,史载全国各地:“所在承闵书诛之。”
《杀胡令》总共三道,原文已佚失,简述下大概意思。
第一道杀胡令,号称:“内外六夷,敢称兵器者斩之”,也就是说所有敢拿兵器的胡人都必须杀死。
第二道杀胡令,“与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
这道命令据说是冉闵的试探,他要看一看到底有哪些人是和他同心的,哪些人不同心。结果,胡人纷纷逃窜,冉闵看明白了,这些后赵的羯人根本不可能和他同心,于是第三道杀胡令来了。
第三道杀胡令:“所有汉人,凡是斩一个胡人,凭人头加官晋爵。”
有了杀胡令的支持,被欺凌已久的汉族人展开了疯狂的报复模式,可以说人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
当时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北部、陕西等地的汉人都纷纷起兵,仅邺都一地被杀的胡人就高达二十多万。前前后后,几百万羯族、匈奴、羌、氐、鲜卑等胡人平民死亡,士兵被斩。而受屠杀最多的则是羯族,也就是前文给大家所讲的吃汉族女子的羯族人,他们在迁移和逃亡途中基本在中原灭绝。
除了向侵略者报仇外,冉闵最大的功绩还在于驱逐胡蛮数百万出中土。迫于冉闵和诸路中原汉军的武力威胁,氐、羌、匈奴、鲜卑数百万人不得不退出中土,各自返还陇西或河套草原一带原来生活的地方。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史书上并没有留下“杀胡令”的详细文字,现在网上流行的杀胡令文字是后人根据其意杜撰的,因此历史上真正的杀胡令内容如何,我们无从得知。但可以推测的是,杀胡并非全部源于冉闵对于华夏民族的全部情感,而且最开始,笼络胡人是冉闵的原始政策,而到了最后,杀胡只是迫不得已罢了!
俗话说,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说。关于冉闵杀胡令的评价,学术界大概有以下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冉闵应该和林则徐、郑成功一样,是汉民族的大英雄。他率众举旗,一扫阴霾,驱除了百万胡人,更将屠刀砍向汉人的胡人尸首永远留在了中原大地,尽显汉族雄风,威慑五胡,异族莫敢动弹,冉闵才是把汉族从灭族之灾中拯救回来的民族大英雄,理应立碑载传,歌颂百代。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冉闵是胡人养大的孩子,石家待他如己出,石氏养育了冉闵,冉闵却反过来屠了石氏家族。慕容俊直接狠批冉闵,说他“负恩作逆,耻为丈夫!”,还说他是个不忠不义的人。但冉闵对此不以为然,他的解释是:“大丈夫不作妇人之仁,身为汉人,身上流着汉血,眼看同胞被屠戮殆尽,必须要反起一击,报仇雪恨。”
而且冉闵的杀胡令一出,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不少学者认为冉闵本身就是一个杀人如麻的乱世刽子手,更是一个以杀止杀以暴制暴的人屠。而且冉闵颁布杀胡令是出于对自己政权的的巩固,是唯利是图的做法,他的出发点根本不是什么拯救大汉的灭族之灾。
后世还有不少学者更是旁征博引,反复论证,说汉族远远没到离了冉闵就会灭族的境况,譬如后世也出现了王猛、杨坚等这样的猛人。因此这些学者认为冉闵的很多事迹是过分夸张的延伸描述罢了。
不过在本人看来,那段充满血腥的历史纷争之际,不管冉闵是处于何种目的,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那种以杀止杀以暴制暴的行为,我个人完全理解。因为我们不能站在当下的社会梯度去审视并解释一千多年前的历史。在当时那个混沌的历史战乱时期,冉闵救下了摇摇欲坠濒临灭亡的大汉民族,这无疑是汉民族的英雄。
俗话说:“乱世人命如草芥。”站在当下,我们根本无法去客观评说冉闵的功过是非,只能说,冉闵的行为是民族矛盾激化到了临界点的产物,是汉民族生死存亡边缘的血腥反抗。
不管冉闵当时动机为何,"杀胡"确实起到了恢复中华先进文明的作用,至少让汉族的先进文化在中原地带得到了保留,这个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因为文化代表中国,中国人的民族认同不是看血缘的,而是看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