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青白瓷出圈,明清御窑加码,现代非遗续章---景德镇窑
迪丽瓦拉
2025-10-03 03:03:42
0

南海华光礁出土的宋代青白瓷碗,海水滑落时 “白中泛青” 的光泽,像把千年月光从海底捞起

这抹惊艳,串联起景德镇窑的千年传奇:从宋代青白瓷的 “环球旅行”,到明清工匠的 “深夜较真”,再到现代孩子捏出的 “歪扭瓷碗”,窑火里藏着有温度的匠心。

一. 宋代:青白瓷 “出圈”—— 凭 “独一份美” 火遍中外

宋代景德镇的窑火格外旺,只因工匠烧出了 “别家没有的青白色”,让青白瓷从江南火到波斯: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缠枝牡丹纹碗 成交价 RMB 268,143

1. 御赐名:从 “昌南” 到 “景德镇” 的跃迁

北宋景德年间,新瓷入贡时,皇帝抚着瓷面叹 “如晒过太阳的玉”,御赐镇名 “景德镇”。消息传来,窑工们熄了火、买了浮梁酒,围着窑炉欢呼:“咱的瓷,皇帝都认!” 此后 300 多座窑场沿昌江铺开,昼夜烟火不断,小镇成了 “江南瓷业第一镇”。

2. 三大 “圈粉王牌”:别人学不来的 “青白魔法”

· 颜值王牌:“月光釉”—— 柔过白瓷,亮过青瓷

老工匠指尖沾釉浆晃着调:“多一分铁成铁青,少一分成死白,必须卡 1% 的量!” 白天瓷碗是 “雨后天青”,比龙泉瓷淡三分;夜里成 “裹奶月光白”,比定瓷暖三分。苏轼在信里赞:“青白之间,如见月升东山。” 这份 “中间美”,在青瓷白瓷市场里成了独一份稀缺品。

· 工艺王牌:“半刀泥”—— 竹刀刻出 “透光花”

安徽宿松宋墓的青白瓷注子,腹部牡丹纹藏巧思:楠竹刀先深 0.3 厘米刻轮廓,再浅 0.1 厘米修边。烧后釉层厚薄不一,阳光一照,花瓣影子透到瓷外,像 “花在瓷里晃”。曾有窑工比拼,半个时辰刻完牡丹盘,花蕊都能透光。

· 出圈王牌:“定制瓷”—— 跟着丝路走

昌江码头,阿拉伯商人要 “铜盘样瓷盘”,窑工就刻波斯卷草纹;东南亚商人要 “香料矮罐”,就做胖罐加密封盖。华光礁沉船里,带波斯纹的瓷盘仍清晰,波斯诗人萨迪写:“捧此瓷饮酒,酒也成月光色。”

二、明清:御窑 “加码”—— 用 “极致较真” 堆出瓷都巅峰

明清御窑厂夜里总亮灯,工匠在跟 “0.1 毫米瑕疵” 较劲,皇家需求让瓷艺登峰:

1. 明代御器厂:“碎瓷山” 堆出的铁律

朱元璋定规:“气泡超 0.1 毫米、花纹歪 0.5 毫米,全砸!” 一次烧永乐青花压手杯,3 个款识歪 0.3 毫米,督窑官当场砸碎:“皇家用瓷,差一丝不行!” 如今故宫 3 件存品,握着手不滑不硌,釉如 “刚剥壳的蛋白”,珠山遗址的碎瓷堆,印证这份 “宁毁不存瑕” 的较真。

2.清代唐英:雍正时驻窑厂学技艺,试 27 次攻克珐琅彩,改良窑具、助工匠,御瓷藏 “官民同心” 温度。

三、现代:非遗 “续章”—— 让千年技艺 “活在日常”

现在的景德镇,老柴窑与新工作室相邻:老工匠添松柴,年轻人用 3D 扫瓷型,孩子捏着歪碗学陶艺 —— 千年技艺没进博物馆,成了能摸能用的日常:

1. 非遗传承人:李师傅的 “月光釉之战”

60 岁的李师傅复原宋代青白瓷,试釉 37 次才成功。天不亮就磨瓷石,粉过 120 目筛比面粉细;调釉用 “指尖测温”,必须 25℃;烧窑守 3 天 3 夜,看火从橘红变靛蓝。烧好的瓷碗和宋瓷片几乎一样,有人高价买,他却留 10 个当教学样本:“老手艺不是古董,是能学的。”

2. 年轻人:让青白瓷 “圈粉 00 后”

亲子课上,孩子捏着歪碗,陶艺师小周教刻太阳,李师傅偶尔来演示 “让瓷透光”—— 老手艺成了孩子的快乐、年轻人的日常美。

四、传承:千年窑火,烧的是不变匠心

从柴窑到电窑,从注子到文创,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

宋代调釉 “差一分重调” 的较真,明清 “砸瑕疵瓷” 的坚持,现代 “让手艺活起来” 的心意 —— 这份 “把土变美的执念”,才是景德镇窑成 “瓷都” 的根本。

傍晚的景德镇,老窑火渐弱,新工作室灯亮起,昌江船载着新瓷远去,像宋代那样。窑火千年不熄,烧的从来不是瓷,是一代代人的极致匠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想象一下,躺着就能年赚数千万,管着一万户人家,收他们的税,用他们的钱。 这不是做梦,这是古代万户侯的...
“清酒起源研讨会”在四川成都邛... 中国发展网讯 2025年8月29日,在东方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专业指导下,“清酒起源研讨会”在四川...
原创 采... 权威资料来源:《毛主席时了解我的——肖劲光与毛泽东的情谊》 1979年3月,在特殊时期受到打压的肖劲...
原创 冯... 黄来生 微信版第1788期 绩溪冯村,是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我国著名建筑专家郑孝燮先生在...
原创 晚... 晚清时期,朝廷内外交困,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半壁江山,外有列强环伺虎视眈眈。在这风雨飘摇之际,四位杰...
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 新华社记者 刘艺 米思源 于晓泉 时间见证伟大。 1945年9月3日,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
原创 1... 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日本与朝鲜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深受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彼时中原地区在政治制度、...
原创 曾... 曾国藩的用人四忌:从湘军统帅的识人智慧看晚清官场生态 在晚清政治舞台上,湘军集团作为一支举足轻重的...
原创 田... 公元前516年,齐景公与名臣晏婴谈话时,晏婴曾郑重提醒他:“田氏虽无功勋德行,却用大斗借粮、小斗收粮...
毛主席:说曹操是白脸奸臣,那是... 曹操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有人称赞他是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有人批评他为奸诈阴...
原创 昆... 昆明周易起名大师谢咏谈:昆明起名字的由来和历史简介 昆明著名起名大师谢咏老师分享昆明各区县起名字的由...
原创 诸... 《草船借箭背后的军事智慧:为何曹操不用火箭?》 三国时期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典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每当读...
盐城射阳:红色记忆浸润开学第一... “临海镇上故事多,红色基因代代说。张謇先生有担当,实业救国办厂忙。办学堂呀教娃娃,点亮心里一盏灯。小...
这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孩子们穿...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1日开学第一天,上海福寿园与上海市青浦区第...
原创 最... 郝柏村这个人,跟着蒋介石干了六年侍卫长,对蒋的决策看得最清楚。晚年他直言不讳,说蒋这辈子犯的最大错就...
苏联霸占北方领土威胁日本主权和... 1975年7月14日《人民日报》 上海工业生产提前完成上半年国家计划 欲与天公试比高——记中国登...
警惕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表里不一 历史是一面镜子,映照着过去,也警示着未来。在对待近代侵略历史的态度上,日本的表现始终充满着矛盾与割裂...
龙泉青瓷的釉色分辨 首先,龙泉青瓷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传统瓷器珍品。在南宋时龙泉烧制出晶莹如玉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使龙泉青...
原创 神... 历史上那些被誉为“神机妙算”的人物,往往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依然心系天下,忙碌不已。刘伯温便是如此。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