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直臣鲁宗道:一位不畏权贵的铁面谏官
公元1022年,宋真宗赵恒驾崩,皇后刘娥以皇太后的身份开始临朝听政,成为北宋王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在逐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后,刘娥的野心日益膨胀,她开始效仿唐朝的武则天,渴望成为一代女皇。然而,她的这一梦想最终未能实现,因为她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强烈反对。其中,有一位宰相尤为刚正不阿,多次直言顶撞刘娥。那么,这位敢于挑战太后权威的北宋官员究竟是谁呢?
一、北宋直臣的崛起
这位刚正不阿的官员名叫鲁宗道,字贯之,亳州人士。鲁宗道自幼命运多舛,父母早逝,由外公抚养长大。他的舅舅们都是武将,对这个寄人篱下的外甥并不待见,甚至常常冷眼相待。然而,逆境反而激发了鲁宗道的斗志,他发奋读书,立志通过科举改变命运。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寒窗苦读,鲁宗道终于考中进士,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他最初被任命为濠州定远尉,后调任海盐令。在海盐任职期间,他主持疏通了长期淤塞的港口,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交通和贸易条件,赢得了百姓的交口称赞。此后,他又改任歙州军事判官,并因政绩突出升任秘书丞。
公元1017年,宋真宗在两省设立六名谏官,并选拔政绩优异的官员担任,鲁宗道凭借其才干和正直品格,成为首批入选者之一。在此之前,谏官向皇帝进谏通常是通过书面奏章,而鲁宗道则提出了“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的建议,即当面陈述意见后再上奏,这一建议得到了宋真宗的采纳。鲁宗道以“遇事敢言,不为小谨”著称,他的直言不讳甚至让宋真宗感到不耐烦。有一次,鲁宗道直言不讳地对皇帝说:“陛下任用臣,难道只是为了博取纳谏的虚名吗?臣耻于尸位素餐,若陛下允许,臣愿辞官归乡。”这番话充分展现了他刚正不阿的性格。
二、太后的赏识与矛盾
宋真宗虽然对鲁宗道的直言感到无奈,但也深知其忠诚可贵。有一次,皇帝在宫墙上写下“鲁直”二字,表达对鲁宗道的思念和赞赏。此后,鲁宗道的仕途一路高升,先后被任命为户部员外郎兼右谕德,一年后又升任左谕德、直龙图阁。有一次,鲁宗道与友人相约酒馆饮酒,恰逢宋真宗派人召他入宫。鲁宗道并未隐瞒自己的行踪,如实向皇帝禀告。宋真宗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认为他“忠实可大用”,并将此事告诉了皇后刘娥。
刘娥垂帘听政后,鲁宗道继续得到重用,先后担任户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判吏部流内铨等职,后又升任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然而,刘娥很快发现,尽管鲁宗道是她一手提拔的,但在政治上却并不支持她的野心。刘娥曾试探性地问鲁宗道:“唐武后是怎样的君主?”鲁宗道心知肚明,立即答道:“她是唐朝的罪人,几乎危及社稷。”这一回答直接表明了鲁宗道对刘娥野心的反对态度。
三、“鱼头参政”的刚直风骨
鲁宗道的回答让刘娥哑口无言,谈话不欢而散。然而,朝中一些趋炎附势的大臣为了讨好太后,竟提出为刘氏设立七庙的建议。按照礼制,只有皇帝才能享有七庙的尊荣。面对这一僭越之举,群臣噤若寒蝉,唯有鲁宗道挺身而出,质问道:“若立刘氏七庙,将置嗣君于何地?”他的直言再次挫败了刘娥的野心。
后来,刘太后与宋仁宗一同前往慈孝寺时,又生事端,她企图让自己的车辇走在皇帝前面,以显示自己的权威。鲁宗道再次站出来反对,引用古礼说道:“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刘太后无奈,只得命人将自己的车驾置于皇帝之后。鲁宗道的刚正不阿不仅体现在对太后的直言进谏上,他还多次在皇帝面前弹劾恃权骄横的枢密使曹利用。朝中的王公贵戚对他既敬又畏,私下称他为“鱼头参政”,形容他像鱼头一样硬骨难啃。
公元1029年,鲁宗道病重,宋仁宗亲自前往慰问,并赏赐白银三千两以示关怀。鲁宗道去世后,刘太后也亲临祭奠,并赐谥号“肃简”,以表彰他一生清廉刚直、简朴无私的品格。鲁宗道的故事,成为北宋历史上不畏权贵、坚守原则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