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王朝时期,想要成为一名清廉正直的官员实属不易。这些官员往往因为刚正不阿、坚持原则而得罪权贵,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明朝初年就发生过这样一桩令人扼腕的悲剧:一位官员因家中有事,向明太祖朱元璋请了六天假期。要知道在那个皇权至上的年代,官员请假本就罕见,更令人意外的是,朱元璋竟然破例批准了他的请求。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看似平常的请假竟会演变成一场杀身之祸。 七日后,当这位大臣如期返回朝廷时,却意外地落入了朱元璋精心设计的陷阱。朱元璋以欺君之罪为由,下令将其处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一代开国皇帝会对一个臣子如此残忍?让我们揭开这段尘封的历史真相。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周衡,他出身于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门第。凭借过人的才学,他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顺利通过会试进入仕途。朱元璋对这个来自无锡的才子颇为赏识,将其提拔为右正言,负责规谏皇帝过失。这本该是平步青云的开端,却不想命运给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某日,周衡因突发家事,不得不向朱元璋告假返乡。出于谨慎,他只请求了六天假期,并郑重承诺会按时返朝。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家中事务比预想的更为复杂,最终耽搁了一天行程。当周衡风尘仆仆地赶回京城时,已是请假期满的第七日。 令人震惊的是,等待他的不是寻常的公务交接,而是一道索命的圣旨——朱元璋以欺君之罪将其处死!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满朝哗然,群臣都在暗自揣测:这位素来清廉的官员究竟犯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 其实,周衡的悲剧命运早在他与朱元璋的一次正面交锋时就已埋下伏笔。当时江南地区因连年战乱,百姓困苦不堪。朱元璋出于怜悯,下诏免除江南各郡一年的赋税。然而诏书墨迹未干,朱元璋就出尔反尔,又派税吏前往江南催收秋税。这种朝令夕改的做法,在朝野间引起轩然大波。 令人唏嘘的是,满朝文武慑于皇威,竟无一人敢直言进谏。就在这万马齐喑之际,身为七品言官的周衡挺身而出。他在朝堂之上慷慨陈词:陛下既已下诏免税,今又复征,是失信于天下也!这番掷地有声的谏言,直指朱元璋言而无信的过失。 朱元璋虽碍于颜面收回成命,但对周衡的耿直进谏始终耿耿于怀。当周衡请假逾期一日返朝时,朱元璋终于找到了报复的机会。他怒斥周衡:朕不信于天下,汝不信于天子!这句话彻底暴露了朱元璋狭隘的心胸——他一直在等待时机报复这位敢于直言的臣子。细究《大明律例》,根本没有因请假超期一日就处死官员的律条。朱元璋此举完全是借题发挥,公报私仇。周衡之死,实则是因其先前直言进谏触怒了皇帝,而招致的残酷报复。 这位清正廉明的官员,仅仅因为一日之迟,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成为历史上唯一因请假被处死的官员。这个悲剧不仅令人扼腕叹息,更警示后人:绝对的权力会导致怎样的暴行。周衡用生命诠释了伴君如伴虎的至理名言,他的遭遇永远镌刻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专制皇权下忠臣悲剧的典型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