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74年,陈永贵批评北大荒不会种地,当地领导怒骂:他懂个屁?
迪丽瓦拉
2025-10-18 11:32:38
0

1964年12月,陈永贵刚刚参加完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他和人群一起走出会场,正准备离开,忽然听到背后传来一声呼喊:“永贵同志,请等一下!”他回头一看,竟然是周恩来总理。周总理邀请他去见毛主席,为毛主席庆祝生日。

上世纪60年代,山西昔阳的陈永贵带领大寨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带领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最终重建家园,战胜了自然灾害。他们靠着满是补丁的双肩和布满老茧的铁手,努力发展生产。这一切,传遍了全国,也引起了中央领导人的注意。

1963年年底,李一清,中南局书记处书记亲自到大寨考察,深受触动。李一清表示:“虽然陈永贵只是个农民,但他身上有着强大的个人魅力,他在复杂的环境下展现了非凡的领导才能,这让我看到了农民以外的东西。”毛主席也记住了陈永贵的名字。这次,陈永贵来京参加会议时,毛主席特意把他召来。

见到陈永贵时,毛主席握住他的手,热情地与他打招呼:“永贵好啊!”席间,毛主席亲自为他夹菜,和他亲切交谈。进入中央领导层的视野后,陈永贵的名字传得更广,声望越来越高。他从大寨党支部书记一路升职,先后兼任昔阳县委书记、晋中地委书记、山西省委副书记等职。

毛主席将他视为新鲜血液,逐步推上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高位,这让陈永贵感到十分意外。

1975年初,陈永贵前往北京参加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时,周总理叫他到身边,开门见山地说道:“你要做好准备,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把大寨精神推广到全国,怎么样?”陈永贵听后非常震惊,完全没想到自己会承担如此重任。他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总理,我文化水平不行,实在无法担任副总理!”

周总理的语气变得严肃:“陈永贵,你是党员吗?是党员,就应该接受党的安排。”在总理的坚定要求下,陈永贵只得接受了这一重要职务。

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陈永贵被选为国务院副总理,位列第七。他从大寨的虎头山走进了中南海,成为中共高层核心成员之一。在一次昔阳干部大会上,陈永贵感慨万分,他表示:“古今中外,还没有把一个农民提到国家领导岗位上的,马克思没有做到,列宁也没有做到,毛主席做到了,这就是毛主席对工农分子的重视与信任。” 走上副总理的职位后,陈永贵面临了许多新的挑战。他常自谦:“我文化低,连个记录都写不好,根本不算合格。”每当需要写信或报告时,他通常是口头叙述,由秘书或他人代笔。进入国务院后,陈永贵更是需要处理大量的文件,这让他感到极大的压力。

有一次,老上级张怀英来到北京看他,刚好看到工作人员送文件。张怀英问他:“你怎么批文件的?”陈永贵笑着回答:“咋批?别人画圈,我也画圈呗。”他解释道,“如果他们画了圈,我也跟着画,没画的话,我就不画。”他并不擅长批文件,真正擅长的是到基层去、扑到农业工作中。

面对堆积如山的文件,陈永贵深感困扰。最终,他写信给毛主席,申请回大寨和昔阳县一线工作,亲自参与生产劳动。他还请求搬出钓鱼台3号楼。毛主席体谅他的困难,同意了他的请求。

1975年8月,陈永贵搬到了交道口的一个小院子里,家人并未随他一起搬来,他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一起在这里生活与工作。闲暇时,他就回到基层,走访各地,实地考察。根据资料统计,陈永贵自从调到北京后,前后回昔阳已超过20次。无论去哪儿,他都秉持大寨的经验,主张艰苦奋斗的精神。

有时,陈永贵提出的建议与实际情况不符,引发了人们的反感。例如,他曾赞扬陕西“地是好地”,却说“就是人懒”。虽然他提倡勤奋精神,但这样的话让陕西人民听了并不高兴。他去吉林时,看到伪满时期建立的体育馆,称赞吉林“条件太好”,又说:“如果我带5000个昔阳农民来,吉林一定能焕然一新。”这些言辞让吉林的群众感到不满,很多人暗地里批评他。

1974年,陈永贵到北大荒军垦农场考察。他注意到农场里堆积了大量马粪,便批评农场领导没有有效利用这些肥料:“我们大寨有句老话,‘地里没粪就是跟人瞎混’,你们有这么好的肥料却没有用,真是浪费!”农场领导虽然接受批评,但私下里却说:“他懂个啥?大寨才几亩地,我们这里几十万亩,收都收不过来,哪有时间捡马粪?”

陈永贵的话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反感。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陈永贵不仅面临工作上的困难,也经历了许多挑战。邓小平曾表示:“有机会,我还要去大寨。别人怎么说,我不管,我要实事求是。”这些话给了陈永贵很大的安慰。

最终,陈永贵在1980年提出辞去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并得到了批准。辞职后,他搬离了交道口的住所,继续为国家做贡献,在北京东郊农场担任顾问,并始终关注祖国的土地,直至1986年病逝。

陈永贵的一生,充满了从农村到国家领导岗位的传奇,他的故事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农民的崛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辛...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的火种迅速蔓延,迅速席卷全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令人难以置...
原创 汉... 汉武帝与匈奴开战的原因之一,涉及匈奴人对粮食的依赖。 《史记·匈奴列传》和《汉书·匈奴传》曾提到匈奴...
原创 李... “一个皇帝,为什么会写出让人泪崩的绝唱词?”李煜被后世称作“千古词帝”,却又为何要以“千古亡国之君”...
原创 为... 喜欢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即使司马懿年逾七十,仍能发动高平陵政变,成功夺取了曹魏的政权。武则天也是在接近...
原创 日... 日本皇室成员虽不多,但其间的戏码却让人叹为观止。从弟弟成为王位第一顺位继承人,到天皇之位传给侄子,网...
原创 史...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因军功卓著却不得善终的将领,其中最为人知的便是斛律光。他曾是一个无比英勇的战神,但最...
原创 庐... 彭德怀,这位在中国革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将领,在1959年庐山会议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黄克诚将军...
原创 他...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陈锡联作为开国将领,在国家建设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父亲的陈锡联不拘泥于名利...
原创 大... 1895年,甲午战争的惨败给大清帝国带来了极大的打击,曾经辉煌的北洋舰队彻底覆灭。那时,《马关条约》...
原创 刘... 穰山之战是刘备入荆州前,与曹操之间的最后一次大战。最终,刘备以惨败告终:战斗开始时,刘备的军队至少有...
微史记 | 鲁迅的金陵印记:最... 2025年10月19日,是鲁迅逝世89周年纪念日。南京是鲁迅走向世界的起点,南京求学时光奠定了鲁迅一...
原创 刘... 在中国历史上,汉光武帝刘秀被视为一位极具能力和威望的帝王。他凭借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干,击败了王莽及多...
原创 军... 这篇文章讲述了王庆莲的军统生涯以及她的个人经历。王庆莲在1943年加入重庆的军统局,本是因为家境贫困...
原创 刘... 刘备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蜀汉的开国皇帝。虽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波折,但也充满了遗憾...
原创 在... 根据历史记载,唐高宗和武则天育有四个儿子:李弘、李贤、李显和李旦。令人感到特别的是,在这四个儿子中,...
原创 北... 在2009年1月,北京大学收到了一批海外捐赠的竹简,这些竹简的内容打破了历史学界的传统认知,带来了新...
原创 三...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一段极为纷乱的分裂时代,皇帝频繁更换、朝代更迭成了家常便饭。...
原创 唐... 唐朝的禁军和地方军队在当时的军事体系中扮演了不同但同样重要的角色。禁军是由皇帝直接管理的中央军队,主...
原创 关... 在《三国演义》这部史诗巨著中,关羽被誉为“武圣”,凭借其卓越的武艺,许多人都不是他的对手。但实际上,...
原创 公... 在公平对决的情况下,河北名将颜良和蜀国大将关羽,谁能取胜?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令人好奇。在官渡之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