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什么朱元璋一定要杀李善长?那时候他七十多岁了,能有什么威胁
迪丽瓦拉
2025-10-18 21:04:27
0

喜欢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即使司马懿年逾七十,仍能发动高平陵政变,成功夺取了曹魏的政权。武则天也是在接近七十岁时才登上了皇位。那么,李善长究竟对朱元璋构成了什么威胁呢?明朝是如何评价李善长的?

明朝史料中记载,李善长被形容为“元勋国戚,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这意味着,李善长作为开国功臣和皇亲国戚,不仅没有明确支持朱元璋,还帮着胡惟庸藏匿罪证,且心态不坚定,心怀叛意,实为大逆不道。在朱元璋眼中,任何不对自己绝对忠诚的人,都是不忠的。

李善长虽然是朱元璋的亲家,临安公主的公公,而且李善长的弟弟、侄子们都被朱元璋封了官,甚至他的儿子李祺,也时常被朱元璋派去处理赈灾事务,显示出朱元璋对李家的极大恩宠。然而,李善长依然没有完全站在朱元璋一边,这让朱元璋感到非常不安。 古代皇帝为了保证臣子的忠诚,通常会采取两种方式:一是用杀戮和震慑来威慑臣子,二是通过封赏和拉拢来笼络人心。而李善长,身为国公、宰相和驸马之父,虽然拥有如此多的权利和恩宠,却仍然表现得犹豫不决,不坚定站在朱元璋一方。这样的态度让朱元璋不得不考虑通过杀戮来震慑其他群臣,否则人们可能会效仿李善长,既享受封赏,又不忠诚于帝王,导致朝政动荡。 朱元璋显然不愿意重复历史上刘邦晚年大肆屠戮功臣的错误。刘邦晚年因为对一些功臣的不信任,最终动了杀心,许多曾追随他打江山的功臣都遭遇了不测。刘邦对韩信、彭越等半路出家的功臣并不信任,而对自己发小、知根知底的臣子如樊哙、萧何等人则保持了信任。朱元璋显然不想犯同样的错误。

李善长在朱元璋起事时,和徐达、汤和一样,都是早期的支持者,属于“知根知底”型的人物。如果李善长能够像徐达一样,始终站在朱元璋一边,他完全有可能安享晚年,甚至像徐达一样被追封为王。 关于徐达的死因,一些野史称其死于吃烧鹅,但正史记载他因病去世。朱元璋得知徐达病重后,立刻暂停朝政,亲自为徐达祈祷,徐达去世后,朱元璋为他写了碑文,追封为王,甚至为他配享太庙。由此可见,朱元璋的性格不容忍功臣被轻易杀害,尤其是徐达这种忠诚的功臣。

然而,李善长却没有享受到徐达的待遇,主要是因为他晚年的一些行为让朱元璋越来越不信任他。首先,李善长和胡惟庸的关系让全朝上下都十分清楚,而胡惟庸正是一个有叛乱之心的人。李善长是否参与了胡惟庸的谋反,始终没有定论,但朱元璋一旦产生怀疑,就很难再消除这种疑虑。

此外,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与胡惟庸有姻亲关系,按理说朱元璋应当追究李善长的责任,但出于对李善长的恩情,朱元璋没有追究。然而,李善长对此没有表现出任何感激之情,这让朱元璋更加怀疑他是否真正忠心于自己。

更令人不解的是,李善长在晚年竟然向汤和索要士兵来帮忙盖房子。一个身为宰相的人,竟然向一名武将求助,这种行为本身就有悖于古代帝王的信任法则。更严重的是,汤和将此事告诉了朱元璋,而李善长却没有主动汇报。李善长这一系列的举动都让朱元璋对他心生疑虑,最终决定杀掉他。

此外,李善长还截获了胡惟庸私通他人的信件,但他没有及时将信件交给朱元璋,这也加剧了朱元璋对他的不信任。朱元璋最终从锦衣卫得知了这些事情,而不是从李善长口中听到。 因此,李善长的种种行为最终导致了朱元璋彻底失去对他的信任,最终决定杀了李善长,以警戒其他臣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南... 1927年8月1日,党的领导下的起义军在南昌爆发了起义,成功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经过...
原创 1... 1971年,美国公民护照上禁止前往的国家名单中,中国被划掉了。远在海外的杨振宁很高兴,随之而来的难题...
原创 杨... 杨玉环,字太真,出生于公元719年,去世于公元756年,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女性人物,也是中国古代四大美...
原创 民... 清朝的皇陵分为三处,分别位于河北遵化的清东陵、河北易县的清西陵以及辽宁的关外三陵。清东陵在民国时期遭...
原创 成... 毛主席曾在诗中提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句诗并不是在贬低成吉思汗,而是表达了创...
石破茂通篇未提日本战争罪行的讲... 尽管面临日本右翼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即将卸任的日本首相石破茂仍在10日傍晚召开记者会,公开发表了他关...
原创 康... 康熙皇帝是清朝生育儿子最多的皇帝,一生共有35个儿子,其中24人参与了皇位继承的竞争。这些皇子在清朝...
原创 虎... 在虎牢关前,关羽和张飞联手都未能打败吕布,最终还是刘备出场,与三兄弟共同奋战,才成功击败了吕布。这一...
原创 楚... 在战国初期,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改革,使得楚国的军力变得强大,逐渐展现出争霸的潜力。到楚宣王和楚威王时...
原创 他... 你听说过汪辜会谈吗?那是在1993年4月27日至29日举行的,地点在新加坡,主要人物是汪道涵和台湾海...
原创 淮... 1948年5月,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响,黄寿发在太行山深处被执行死刑。令人震惊的是,黄寿发并非敌人间谍或...
原创 为...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知名的传奇故事,尤其在民间话本、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影响下,几乎每个人都知道...
成语“秋毫无犯”中的历史典故 【如文章引起大家共鸣,请“点赞”以及“转发”,以支持继续创作,谢谢大家!】 哎,你说这“秋毫无犯”...
原创 慈... 慈禧太后,虽然并非皇帝,但她却是清朝政权的实际掌控者。长达半个世纪的垂帘听政,让她在政治上拥有了无法...
原创 朱...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无比,在国家治理方面同样展现出卓越才能。无论是驱逐北元势力...
原创 李... 李世民,唐朝的开国皇帝,一直致力于巩固大唐的繁荣与稳定。他深知自己的时日不多,于是决定将国家的未来托...
原创 如... 如果丢失街亭的是赵云,诸葛亮会“挥泪斩杀”他吗?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其实有很多层面的考量。让我们从《...
原创 徐... 在许昌,曹操对徐庶极为重视,极力想让他加入自己的阵营。虽然徐庶心里憎恨曹操,因为曹操的种种行为令他无...
辽沈战役决战前,蒋介石能把国军... 全文共2396字 | 阅读需6分钟 1945年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战的胜利,这也是蒋介石的人生巅峰...
原创 公... 提到夫差,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一些成语,如“卧薪尝胆”、“兔死狗烹”以及“闭月羞花”等,这些成语常常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