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10月17日,溥仪在北京的协和医院病床上因尿毒症痛苦临终。此时,病中的溥仪不断喊着“河车丸,河车丸”。他为何在临终时念念不忘这颗药丸呢? 溥仪的帝王之路 溥仪,生于1906年,出生于北京的醇亲王府。当时清朝仍由慈禧太后掌权,光绪帝形同虚设。慈禧因光绪帝改革遇阻,决定废掉他,扶持一个更听话的傀儡皇帝。经过一番考虑,慈禧最终选中了年仅两岁的溥仪,接替光绪帝的位置。
1908年,溥仪在慈禧的扶持下成为了清朝的皇帝。当时他年幼无知,所有的权力都在慈禧和他的父亲载沣手中。清朝即将覆灭,但溥仪的皇帝身份依旧存在,成了清朝的最后一块象征。 1912年,清朝宣告灭亡,溥仪退位。然而,即便如此,他仍保留了皇帝的名分,住在紫禁城,享受着昔日的待遇。直到1917年,溥仪的命运再次出现波折。清朝大臣张勋发动政变,重新将他扶上皇位,但仅仅几个月后,他又被赶下了帝位。 之后的几年里,溥仪不断做着复辟的美梦。1924年,冯玉祥的部队强行将他驱逐出紫禁城,溥仪的生活开始急剧变化。先后辗转到日本驻华使馆、天津,他开始依赖日本人,为他们做傀儡。1932年,溥仪成为伪满洲国的皇帝,但他依旧没有实际的权力,名义上的皇帝仍然是日本人控制下的傀儡。 溥仪的衰败 1945年,二战结束,苏联出兵攻占伪满洲国,溥仪被苏联红军俘虏。新中国成立后,他被送回国。1959年,溥仪获特赦,开始了平凡的生活,在植物园工作,尝试过普通人的生活。 溥仪的身体问题 溥仪一生结过五次婚,但始终没有子嗣,这与他早年身体健康问题密切相关。据溥仪的病历显示,他早在三十多年前就被诊断为不育,原因与小时候在宫中的特殊环境有关。溥仪从小生活在宫中,宫里的太监和宫女们经常将他推向床上,这些过早的接触使他身心受损,导致了不育。 此外,溥仪年轻时吸烟成瘾,身体状况逐渐恶化,晚年更是因尿毒症痛苦不堪。临终时,溥仪在不断忍受病痛时,口中喊出的“河车丸”,其实是一种中药,用来缓解尿毒症带来的痛苦。这种药丸是由“紫河车”磨成的粉末,加上其他中药调配而成。 结语 溥仪的一生充满波折,从一位傀儡皇帝到复辟梦想的破灭,再到无儿无女的寂寞晚年,他的故事是清朝覆灭后中国历史变革的缩影。1967年,溥仪因尿毒症去世,享年61岁,最终未能逃脱病痛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