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八国联军侵华时,有七个国家想瓜分中国,只有一个国家坚决反对
迪丽瓦拉
2025-10-21 01:34:55
0

1900年8月14日的北京城,算是彻底没了往日的样子。

八国联军打进来,慈禧带着光绪帝一路往西逃,留下一座没人做主的城。

联军士兵闯进紫禁城,没想着保护文物,反倒在里面搞起了“阅兵式”,踩着宫里的鎏金铜缸、踏着丹陛石阶拍照留念。

他们心里想的根本不是啥时候撤军,而是怎么把中国这块大“蛋糕”切成八块,各自揣进兜里。

密室里的分赃大会

当时,英、俄、日、德、法、意、奥匈七个国家的代表,凑在西班牙使馆的一间密室里,吵得脸红脖子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目标:英国说要“按比例划分领土”,觉得自己实力强就该多拿;俄国一直盯着满洲,之前借着甲午战争的机会,已经强租了旅顺和大连,这次想把整个满洲都攥在手里。

日本眼睛死死盯着福建,早就把那儿当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德国更直接,就想要山东,毕竟1897年就已经强占了胶州湾;法、意、奥匈也没闲着,各自盯着沿海的海口,就等着分一杯羹。

密室的橡木桌上,还摊着一张标满彩色箭头的《中国瓜分方案图》,哪块地归谁,看着都快定下来了。

本来想这事儿就这么定了,七国各拿各的,没人会反对。

但后来发现,美国特使柔克义突然推门进来,撂下一句话:“合众国坚决反对任何领土要求。

”这话一出口,密室里瞬间就安静了,只剩烛光在那张瓜分图上晃来晃去。

我当时翻这段历史的时候就琢磨,美国咋突然跳出来唱反调?难不成真跟其他国家不一样,有啥“正义感”?后来查了资料才明白,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1898年美国刚打完美西战争,虽说赢了,可陆军总共才10万人,海军的吨位连英国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真要隔着太平洋来中国占一块地,光驻守的军费就是个天文数字,美国根本扛不住。

更何况,那时候七国之间早就有矛盾了日本和俄国在满洲快吵到动手,英国和法国在华南暗地较劲,德国还担心英国和日本联手,断了自己在山东的路。

随便哪个国家多占一点,都可能让其他国家炸锅,美国这时候站出来,正好能插一手。

美国的“反对”藏着猫腻

美国反对瓜分,不是不想占便宜,是算过账,知道抢地不划算,还不如换个方式捞好处。

这账主要算在三方面,实力上的账,美西战争后,美国虽说抢了菲律宾这些殖民地,可军费已经花得差不多了。

要是再在中国占块地,光派兵驻守、维持秩序,花的钱就能把当年联邦财政的一大部分搭进去。

美国那些官员不傻,知道这种赔本的买卖不能干。

当时有个叫马汉的军事理论家,提过“海权论”,里面就说中国的市场很重要,但没必要非要占土地,费劲还不讨好。

然后是利益上的账,这才是美国最在意的。

1895年到1900年这几年,美国卖给中国的东西越来越多,从1100万两银子的量涨到了2440万两,像棉籽油、面粉这些东西,赚的利润能到三成多。

要是中国真被七国瓜分了,每个国家肯定会在自己的地盘上设关税壁垒,美国商人再想进去卖东西,门都没有。

美国那些大资本家怎么可能答应?所以反对瓜分,其实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市场。

还有就是形象上的账,那时候美国正忙着拉拢拉美国家,天天喊着“反殖民”的口号,显得自己多正义。

要是这时候跟着其他国家一起瓜分中国,不就等于自己打自己的脸?而且当时美国要搞国会中期选举,反战派的选票很重要,真要参与瓜分,这些选票肯定就没了。

所以美国后来提出了“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主张,1900年10月到12月,还连续给其他列强发照会,说要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但条约口岸、铁路运费得人人平等,中国的关税还得由列强一起管。

说白了,就是“土地我不要,市场必须给我”。

俄国当时的财政大臣维特说得特别直白:“华盛顿要的是一扇永远敞开的门,而我们却得替他们守门。”

我觉得这话太到位了,美国这是用“自由贸易”的名头,干着垄断市场的事儿,比直接抢地还精明。

中国早不是任人拿捏的样子

可能有人会问,七国那么想瓜分中国,为啥最后还是同意了美国的主张?其实原因挺多的。

除了七国之间互相提防、怕打架之外,还有个重要原因是义和团没彻底散。

当时直隶、山西还有20多万义和团成员转到地下,继续跟联军对着干。

要是列强再强行割地,光镇压这些人就得花不少钱,占领成本太高了。

而且美国还扔了个“胡萝卜”说只要其他国家同意“门户开放”,美国就承认他们在华的“特殊利益”,还承诺不跟他们抢菲律宾以北的领土。

这么一来,其他国家觉得不吃亏,也就松口了。

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签了字,里面没提割地的事儿,只让清政府赔4.5亿两银子,这钱相当于清政府12年的财政收入。

美国代表柔克义在日记里写:“我们没有得到一英寸土地,却得到了整个中国市场。”你看,这话把美国的心思暴露得明明白白。

不过有件事必须说清楚,美国虽然反对瓜分,但也没少干坏事。

他们当时派了5800人参与攻打北京,骑兵第6师在保定府杀了700个平民;天津的美租界还趁机扩大了1200亩;后来分赔款的时候,美国分了3290万两银子,折合成美元有2440万,这钱占了美国1901年联邦财政收入的不少份额。

后来还是中国公使梁诚在1904年到1907年之间反复交涉,美国才在1908年把多收的1278万美元退回来,用来办学校。

所以说,美国的“反对瓜分”,根本没让中国人少受苦难,只是换了种更隐蔽的方式掠夺而已。

再往后看,这“门户开放”的影响还挺久。

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这主张被写进了《九国公约》,成了国际法条文;1945年抗战胜利后,美国又借着《中美商约》,把“门户开放”升级成了全面最惠国待遇;1999年中美谈WTO的时候,美国还拿“门户开放”说事儿,要求中国开放金融、电信、零售这些领域。

1900年的时候,中国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商量怎么分自己;2001年中国加入WTO,用全球市场的机会发展自己;到现在,中国已经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对美国的直接投资存量也有1850亿美元。

当年拿着“门户开放”算计中国的美国,现在也得好好算算中国资本带来的影响了。

如此看来,历史从来没有简单的好人和坏人,只有不断变化的谁强谁弱。

现在有些西方智库,把中国的“产能过剩”“国企补贴”说成是“破坏自由贸易”,这逻辑跟1900年美国那套简直一模一样规则对自己有利的时候,就喊着自由;对自己不利了,就赶紧筑墙。

读懂了1900年美国那句“反对瓜分”,就不难看懂现在的各种“去风险”说法。

这些都不是啥良心发现,只是算完利益后做出的选择。

毫无疑问,只有自己国家强大了,才能把“门户”的控制权握在自己手里,让开放成为自己的主动选择,而不是别人施舍的好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人... 刘备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仁君,但同时他也被认为是“虚伪”的代表。曹操曾多次批评刘备是一个伪君子,虚伪地做...
原创 北... 赵匡胤篡位建立宋朝后,首要任务就是巩固自己的政权,特别是要处理好军队的问题。解决军队问题并非只是简单...
原创 秦... 在春秋时期,秦国的主要对手是晋国,而且秦国被困在西边,形势非常艰难。同样,楚国的对手也是晋国,而晋国...
原创 杜... 这篇文章讲述了韩信和晁错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结局,其中分别涉及他们的伟大功勋和最终命运。 首先,韩信的死...
原创 他... 在中国近代历史的百年屈辱中,武器落后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然而,武器的落后并非源于国人的智慧不足,而...
原创 偶... 清朝的第二位皇帝是康熙皇帝,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圣祖”。他成为皇帝的经历有些特别。在古代,天花病毒十分...
历史故事库丨天地万象,笃正风华 -晨星历史故事库- 天地万象 笃正风华 当风云变幻成为笔下的方程,当万里山河化作案头的数据,叶笃正先...
哥哥传位给他,他跪地拒绝,2年... 文|星海 编辑|星海 《——【·前言·】——》 南朝陈的宫墙下,权力在安静地移动。陈顼,一个出身...
原创 为... 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们在中华文明的孕育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古代由于科技和生产力...
原创 他... 在三国时期,东吴的战略家中,鲁肃无疑应当位居首位。鲁肃(172-217年),字子敬,来自临淮东城(今...
大运河如同“古代高铁”,这场讲...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杨芳 谢梦冰 10月19日,《文史研究中的大运河:城市记忆与文化传承》主题讲座...
破除“西方伪史论”的迷障:一场... 近年来,在短视频的鼓噪与算法的推波助澜下,“西方伪史论”如同一场网络瘟疫席卷中文舆论场。从“金字塔是...
原创 不... 这段文字讲述了汉代名将李广的孙子李陵的悲壮故事。 一、李陵的早年经历 李陵是汉代名将李广的孙子,早...
原创 万...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防御工程之一。它的意义远不止一座简单的砖石墙,它还承...
原创 他... 在朱元璋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他经历了多场激烈的战斗,其中最为惊险、困难的一场战役,就是平定陈友谅的鄱阳...
为何“乌孙归去不称王”? 全文共2807字 | 阅读需6分钟 西汉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一封自乌孙发往长安的信函,随着急促...
原创 八... 1900年8月14日的北京城,算是彻底没了往日的样子。 八国联军打进来,慈禧带着光绪帝一路往西逃,留...
原创 他... 在中国古代,科技水平不高,许多方面的发展都相对落后,军备也未能例外。现代战争常以国家间的武器先进程度...
原创 三... 关羽(161-220年),字云长,来自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是东汉末年的蜀国名将。年轻时,他一直跟...
原创 位... “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这句古话揭示了古代功臣们常常面临的悲惨命运,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