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一:从电影《澎湖海战》看历史虚无主义的陷阱
迪丽瓦拉
2025-11-08 01:34:57
0

近期,围绕电影《澎湖海战》预告片所引发的争议,远非单纯的文艺评论。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对中国历史叙事权的深层博弈——一种以西方民族国家史观为模板、不断侵蚀中国主体性认知的“史观侵扰”。

首先,我们必须澄清一个根本性的概念误区:不能用18、19世纪西方形成的“民族国家”概念来定义中国数千年的历史。

中国自秦汉以来形成的是“天下一统”的政治文明,其王朝兴替、族群融合与文化传承,体现的是一个连续的文明体自我演进的逻辑。相比之下,西方的民族国家体系,是在封建解体与工业化基础上,通过战争、殖民与疆界划定形成的多主权体系。若用后者去回溯中国历史,便会出现严重的逻辑错位:王朝更替被误解为国家更替,族群融合被歪曲为征服与被征服,从而削弱了中国历史的连续性与统一性。

这种“错位史观”的影响极其深远。它直接催生了三类在当下仍具现实危害的“伪史观”:

其一,“内外亚史观”。 该理论以人为界,将“长城以内”视为中国文明的疆域,而将北方、西域、东北等地排除在外。其本质是以欧洲的殖民经验为蓝本,为分裂中国的领土完整提供“学术包装”。

其二,“元清非中国论”。 这是20世纪日本京都史学派在军国主义扩张背景下炮制的伪学说,意在通过窄化“中国”的概念——将中国等同于“汉人政权”——来论证中国历史的不连续性。如此一来,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领土与多民族格局,便被人为地割裂成若干“非中国”的断层。这种叙述,正是日本在近代对华扩张、否定中国主权合法性的意识形态工具。

其三,“新清史”。 由美国学者在20世纪冷战后提出,试图以西方民族主义理论重新解释清朝及近代中国的历史地位。其实质,是将“民族自决”包装为“民族分裂”,以学术外衣服务于现实政治目的。冷战结束后,这类叙述更被用作干预地区问题的舆论工具。

这三种史观的共同点,在于削弱中国历史的连续性与主权正当性,将中国从“文明型国家”降格为若干相互割裂的民族国家,从而在理论上为外部势力干预中国事务提供借口。

回到现实争议。为何“清朝收复台湾”这一历史事实,会引发如此激烈的争论?问题不在史实本身,而在史观立场。郑成功收复台湾、清廷设立台湾府,都是中国行使主权、维护国家统一的具体实践,是今日中国主张台湾主权的历史依据。若以“非汉政权非中国”或“民族国家对等关系”的逻辑否定这段历史,实质上是埋下了认知陷阱。

更危险的是,一些人以“反清复明”式情绪或狭隘的“纯血汉族论”混淆视听,将领土主权问题误导为族群政治问题。这种论调恰恰被外部势力所利用——日本当年提出“崖山之后无中华”、“满蒙非中国”,正是借助类似叙事,为其侵略寻找历史正当性。

中国的历史现实早已证明:我们是一个多民族共生共荣的文明型国家。中华民族的形成,不是单一民族的线性扩张,而是多元一体的融合过程。因此,中国的国家认同,必须建立在“爱国主义”之上,而非狭义的民族主义。

在单一民族国家中,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或可画上等号;但在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中,唯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共同体认同,才能维系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从根本上说,面对外部“史观侵扰”,中国需要建立自己的历史叙事体系与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我们不能用别人的理论解释自己的历史,更不能让“他者的知识体系”成为评判中国文明的标尺。只有从中国的主体性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在复杂的全球话语竞争中,守住历史的连续性与国家的完整性。

*本文参考复旦大学沈逸教授观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的言行举止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尤其是他...
原创 大... 在清朝,皇帝与后宫的婚姻中,依然保留了一些陈旧的习俗,其中之一就是姑表亲婚,也就是皇帝娶自己的表姐妹...
原创 清... 光绪皇帝是清朝最后一位年轻的帝王,他于1875年在北京的紫禁城诞生。作为封建帝制下的少数几位统治者之...
原创 1... 前言 1948年11月,寒冷的北京城外,五名身穿囚服的国民党军官正被押往刑场。其中,领头的是谢士炎,...
原创 同... 最难的境遇莫过于帝王之家。在权力的重压下,亲情往往显得脆弱不堪,就像一层薄薄的泡沫,轻轻一戳便会破裂...
原创 回... 《尼布楚条约》是清朝与沙俄于1689年签订的一项重要协议。条约的签署者分别是清朝的康熙帝与沙俄的彼得...
原创 朱...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人生充满了波折与艰辛。从一个贫苦的放牛娃,到最后成为一位拥有至高无上权力...
原创 戊... 甲午海战后,大清帝国就像一个被撕破了最后一层遮羞布的女人,原本的尊严被日本一举撕开。而在旁边围观的,...
原创 她... 清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朝代,关于它的历史记载非常丰富,影视作品中也常常以它为题材。紫禁城、颐和园等名...
原创 清... 清朝灭亡后,许多人依旧不愿剪掉辫子,这背后有几种原因。首先,这与不孝的观念有关,也与一些人过于守旧的...
原创 靖... 靖难之役之后,朱棣最终登上了心心念念的皇位,成为明朝的最高统治者。然而,作为太子朱标的儿子,朱棣登基...
原创 他...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衰败的过程,西方列强凭借船舰和炮火不断侵入中国,逼迫中国割地赔款,民族屈辱不断。...
原创 清... 道光二十七年,27岁的曾国藩考中进士当上翰林院检讨,在外人眼里这是光宗耀祖的美差,可谁能想到,这位未...
原创 1... 纵观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自从文明诞生的那一刻起,姓氏便一直伴随着每个人。最初的人名,是口口相传的,...
原创 雍... 雍正帝的后代,启功是位高知分子,但他的妻子却是一位来自农村、文化程度不高的妇女。这段跨越了73年的爱...
原创 赵... 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杰出的帝王之一,在许多君主中,他的武功堪称一流。毕竟,年轻时他是大军的将领,征...
原创 孙... 孙中山在1902年跟章太炎聊天的时候,摊开地图指了三个点,说中国要是想在亚洲称霸,就得把首都设在武昌...
原创 清... 在入关之前,后金政权的日常交流和政务大多使用满语。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虽然会一些汉语,但说得...
品《兰亭》韵味|相约龙博解锁南... 近日,黑龙江省博物馆推出“南宋风雅——《兰亭序》图卷”研学课程,以馆藏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俞紫芝《兰亭...
原创 文... 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她在历史上留下了独特的一笔,不仅因她是第一个与皇帝离婚的女性,还因为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