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566年12月14日,嘉靖皇帝朱厚熜在紫禁城乾清宫去世,享年61岁,这一天成为了大明王朝全体百姓悲伤的日子。嘉靖皇帝去世时,他唯一在世的儿子,裕王朱载坖,尽管内心怀有些许欢愉,但还是强忍着情感,披散头发来到御榻前,痛哭流涕。 **隆庆元年(1567年)**的正月,新的皇帝继位后,给嘉靖皇帝定下了尊号:钦天履道英毅圣神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庙号世宗,也简称为世宗肃皇帝。二月时,新皇帝还为世宗的原配陈皇后和继后方皇后分别定下了尊号。
**同年**的二十八日,礼部官员趁着更换神主牌位的机会,将孝烈皇后的神主牌位从太庙移出,安置在奉先殿西侧夹室。直到三月二十二日,世宗与孝洁皇后的神主一起进入太庙,孝烈皇后的神主则被安放在弘孝殿。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孝烈皇后的神主牌位在嘉靖皇帝在世时就已经放进了太庙,而在世宗去世后,牌位又被新皇帝从太庙中移除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位命运多舛的皇后。 **皇帝的救命恩人** 方氏出生在南直隶应天府江宁县(今江苏南京),是方锐的长女。由于世宗在位十年未能有子,礼部尚书张璁提出选秀的建议,目的是通过选拔淑女充实后宫,为皇帝储备后嗣。 通过一番选拔,世宗在嘉靖十年(1531年)十月册封了九位妃嫔,其中方氏被封为德嫔。她的父亲方锐因为女儿晋升而被封为锦衣卫正千户,享受俸禄。值得一提的是,方氏入宫时,世宗的原配陈皇后已去世三年,而现任皇后则是顺妃张氏。 然而,到了嘉靖十三年(1534年)正月初六,世宗突然废除张皇后,称其侮肆不悛,并在两天后的初八,将方氏立为皇后。由于方氏性格端庄谨慎,世宗特别为她定制了礼仪,允许她陪同自己外出拜谒太庙。太庙是供奉世宗父亲恭睿献皇帝的地方。 方氏的父亲方锐随着女儿的晋升被封为锦衣卫都指挥使,并因在南狩中随驾而进一步升职。后来,方锐的封号又不断升高,最终成为安平侯。 **壬寅宫变** 然而,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发生了震惊宫廷的壬寅宫变。当晚,曹端妃与其他宫女联合企图杀害世宗。所幸,在宫女张金莲的警告下,方皇后及时带人赶来救驾,世宗才得以幸免。 经审讯,宫女们供认,谋杀计划的主谋是端妃曹氏和宁嫔王氏。世宗愤怒至极,下令将所有涉案人员凌迟处死,包括曹端妃和王宁嫔。这场宫变显然不仅是宫女个人的不满,更是内外勾结的政变。虽然方皇后被认为是公报私仇,但这背后显然有复杂的宫廷斗争。 **借刀杀人**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11月18日,方皇后去世。根据清初史学家毛奇龄的记载,宫中发生了失火事故,世宗却阻止内官扑火,最终导致方皇后被烧死。虽然有说法称这与世宗对曹端妃之死的怀恨有关,但事实上,世宗非常痛惜方皇后的去世,并以元后规格为其举办了盛大的葬礼。 然而,方皇后并未因此获得真正的尊荣。世宗在她去世后为其定下了葬礼,却一度否决将陈皇后从袄儿峪迁葬到永陵。实际上,方皇后的葬礼与陈皇后葬礼有着深刻的差异,世宗明确表示要将方皇后作为原配来安葬。 **皇帝的工具人** 世宗对于方皇后的安葬安排,是否仅仅是为了回报她的救命之恩呢?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在嘉靖十七年(1538年),世宗重新调整了太宗朱棣和自己父亲朱祐杬的庙号,这一做法显然是为避免未来在太庙中发生冲突。世宗意识到,自己的父亲的庙号不太具备长期的权威性,他决定在自己去世之前解决这一问题。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世宗通过各种手段,最终将孝烈皇后迁出太庙,并为其安排了新的神主位置。这一决定引发了朝野的强烈反对,礼部尚书和内阁首辅均表达了不同意见,但世宗坚持自己的决策,最终按计划进行。 方皇后尽管在世宗的统治下获得了长时间的尊荣,但她始终无法脱离继配的身份。在她去世后,她的神主牌位经过了长时间的变动,最终被移出太庙。这一切,似乎都表明方皇后无论多么忠诚,始终无法超越自己的身份。 **结语:** 方皇后作为继室虽然在世宗朝获得了一些权力和地位,但她始终是一个工具人,无法享有与元配皇后相同的待遇。尽管她救过皇帝一命,并在朝中担任了重要角色,但最终她的神主牌位仍被从太庙中移除,彰显了她在宫廷权力斗争中的微妙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