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英雄辈出。在北周的皇室中,有一位杰出的将领,素有“智勇冠世,攻战如神”的美誉,甚至被认为可以与方叔、召虎、韩信、白起等古代名将比肩。然而,这位英雄却在一场阴谋中被自己的侄子陷害致死。如果他没有遭到暗害,北周外戚杨坚可能根本没有机会篡位,也不可能取得后来的成功。那么,这位英勇的将领究竟是谁呢? 这位名将名叫宇文宪,是北周皇室的血脉,宇文泰的第五子。从小,他便展现出了非凡的才智,“性通敏,有度量,虽在童龀,神采已然”,年幼时,他与四哥宇文邕一起学习诗书,学业出色。北周建立后,宇文宪先后担任了益州总管及益宁巴泸等二十四州的军事长官,政务处理得当,成绩显赫。在他离任回乡后,蜀地的百姓纷纷表示对他的敬佩,甚至立碑纪念他,表彰他治政有方。
当时,北齐有一名著名的将领斛律光,他以勇猛著称,历经多次战斗,几乎无敌。但他却曾在战场上败给宇文宪。据说,宇文宪曾在洛阳与斛律光交战,明月之夜,斛律光不得不败走,成为北齐将领心头的痛。571年,宇文宪带领两万大军出征,战况异常紧张。北周的另一名大将韩欢战败后逃散,北齐的兰陵王高长恭趁机追击,北周军队陷入困境。关键时刻,宇文宪亲自带队迎战,成功击退了追兵,为北周军队赢得了宝贵的撤退时间,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胆略。 宇文宪的才干极为出众,北周权臣宇文护对他极为看重,“亲委重任,赏罚分明”,宇文护对他深信不疑。然而,随着北周武帝宇文邕发动政变,杀掉了宇文护并亲自执政,虽然武帝表面上给宇文宪升职,但实权却被剥夺了,“虽然名义上授予冢宰的职务,但实际上已夺去他的权力”。这是因为宇文宪能力过于出众,又不是武帝的亲信,这让武帝感到威胁,担心他会影响自己的统治。 尽管如此,北周武帝并不愿意直接加害于宇文宪,因为他知道宇文宪的能力对北周的稳定至关重要。于是,武帝派遣重臣与宇文宪沟通,劝说他保持和睦,消除兄弟间的嫌隙,“要保持君臣和谐,骨肉和睦,不要让兄弟之间产生猜忌”。575年,北周武帝决定征伐北齐,他深知宇文宪的军事才干无可替代,于是与他一起商讨征战的战略。 在两次伐齐战争中,宇文宪率领两万精锐部队,充当先锋,屡次攻城拔寨,立下赫赫战功。尤其是在晋州一战中,宇文宪带领军队发起猛烈攻势,击败了北齐主力十余万大军。公元577年,他再次率军攻占北齐的首都邺城,随后迅速剿灭了北齐的残余力量,为北方的统一立下了巨大功勋。 宇文宪不仅是名杰出的军事统帅,“素善谋略,极擅调兵遣将,尤其擅长指挥与治军,战场上总是冲在最前线”,他深得士兵的拥戴。北齐灭亡后,宇文宪心中已萌生退隐之念,但命运却没有放过他。在北周武帝去世后,北周宣帝即位。新帝对这位叔父心存忌惮,因为宇文宪的实力与威望过于强大,让宣帝感到自己难以控制。 公元578年,宇文宪被一场阴谋诱入宫中。尽管心中不甘,他却无法反抗,最后只能叹道:“我身居高位,命运已定,生死由天,今生无法自保。但我的母亲还在家中,我担心她会因此受苦。”不久,北周宣帝下令将宇文宪处死,年仅三十五岁。而此时,隋文帝杨坚年纪比宇文宪大三岁。如果宇文宪没有被暗害,杨坚几乎不可能轻易篡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