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封神之前,天上到底有没有天庭?如果有,那它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跟大家解释一下:虽然姜子牙封神的过程中,有许多神仙被封为神祇,其中不乏一些高大上的大佬,但实际上,大多数神祇的地位都并不高,只是一些普通的公务员而已。虽然这些神仙被封进仙班,成为了官方的公务员,但他们大多并没有参与处理重要事务的权力。
天庭的真正掌权者,往往都是那些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存在。他们隐藏在幕后,只有在发生影响世界的大事时,这些隐形大佬才会出现在前台,亲自出手调整局势。 尽管《封神演义》这本书在历史地位上,可能比不上《红楼梦》或者《西游记》,知名度略显逊色,但它在民间神话传说中的影响力却是巨大的。这本书几乎重新塑造了人们对神仙这一概念的认知。就这一点而言,古今中外,很难找到其他作品能与之相提并论。 不过,由于古代科技较为落后,许多人识字不多,《封神演义》大部分是通过评书人、民间故事传口口相传的。正因为如此,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变化,甚至和最初的版本有了不少出入。如今比较流行的一种解释是:天庭是在姜子牙完成封神任务之后才正式成立的,连天界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玉皇大帝,也需要经过姜子牙的册封。 然而,《封神演义》原著中的设定并非如此。作为一个对原著十分熟悉的忠实粉丝,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事实并非如此。早在姜子牙封神之前,天庭就已经是一个存在了很久的固有机构。 天上不仅有天庭,还有强大的圣人。目前大家普遍认为最强的大神鸿钧,其实不过是天庭三十三仙宫中的一位宫主而已。在天庭这个庞大的体系中,虽然不清楚是否有人能与鸿钧匹敌,但至少有三十二位神仙的地位与鸿钧相当。 一、天庭的存在 在《封神演义》的原著中,天庭在姜子牙封神之前,实际上已经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出现在哪吒闹海一节中。 那时,巡海夜叉是凌霄宝殿钦点的公务员,他死后,龙王自然要派人调查清楚。当时的凌霄宝殿指的就是天庭的核心,大家应该知道是什么意思吧?或许是因为龙宫的机构庞大,反应稍慢,所以龙王虽然接到指令,却没有立即行动。 不过,事情并没有等到龙王彻查完,龙王的三太子敖丙就被哪吒干掉了。看到儿子被杀,龙王怒不可遏,决定亲自前往陈塘关找李靖理论。一番大战后,龙王虽然知道自己不是哪吒的对手,但他还是愤怒地扬言:明日我一定向玉帝报告,向你师父讨个公道。 这里已经明确提到玉帝的名字,验证了天庭早就存在的说法。哪吒听到后,急忙找到师傅太乙真人商量对策。听从师傅的暗示后,哪吒跟随龙王来到了天宫宝德门外(即南天门),趁龙王不备给了他一记猛击。龙王竭尽全力反抗,但还是被哪吒打得落花流水,龙鳞脱落了四十多片。 最终,为了保命,龙王不得不化作小蛇,任由哪吒凌辱,才保住了性命。龙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成功向玉帝告状,召集四海之力来问罪。为了保护百姓,哪吒最终自愿自刎,剖腹以还父母。 虽然在这段故事里,天庭的威力已经很强,太乙真人都不敢轻易对抗,但从他暗示哪吒的做法来看,天庭当时的地位并不像《西游记》中的天庭那样一统天下。 第二次天庭的出现发生在殷郊岐山受犁锄一章。此时,《封神演义》第一次提到瑶池势力。燃灯道人设计了一个局,打算通过四方之旗困住殷郊。为了破解这个困局,南极仙翁只得去瑶池借来素色云界旗。 瑶池其实也是天庭的一部分。 瑶池的主宰是瑶池金母,她与昊天上帝为夫妻。昊天上帝是玉皇大帝之前的天庭最高统治者,后来与鸿钧发生矛盾,才被鸿钧罢免,改任玉皇大帝。而有些人认为,昊天上帝和玉皇大帝其实是同一人。 至于南极仙翁的脚踩祥云进入瑶池,《封神演义》也有详细的描写:祥云托足上仙行,跨鹤乘鸾上玉京。这里的玉京金阙其实就是天庭的别称。因此,南极仙翁和龙王一样,也是从南天门进入天宫的,不过他的目的地是瑶池。原著中,南极仙翁一路行来,看到仙猿摘果、白鹤栖松、彩凤双飞、青鸾对舞等美景,这些细节进一步证明了瑶池金母的非凡地位。 作为阐教的第三人、玉虚宫的第二弟子,南极仙翁的身份绝非普通。而即便是这样高位的存在,在拜见瑶池金母时,也只能跪在金阶上,自称小臣。这一细节也凸显了天庭的强大与不凡。 二、什么是三十三重天? 天庭不仅有管理者,也有不少干活的苦力,这些人就是黄巾力士。黄巾力士最早出现在哪吒闹海这一情节中。当时有个桥段,龙王来到南天门外,发现黄巾力士还没有到场,便开始等待。 龙王必须等到黄巾力士通报完,才能递交奏章,正式进入天庭。事实上,在《封神演义》中,许多强大的角色都曾使用过黄巾力士,比如闻仲、老子、广成子、赤精子等人。 关于三十三重天,这是天庭的一部分,里面的圣人实际上才是三界真正的掌权者。虽然这些大能很少涉足凡尘,但他们依然是天庭中的重要存在。在仙宫排名中,鸿钧所在的紫霄宫是排名第三的。 天庭的存在,显然远不如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