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句古代的谚语,用来形容诸葛亮和庞统的才能,的确再合适不过。遗憾的是,刘备虽然得到了这两位谋士,却依然未能真正实现统一天下的宏图大志。
“卧龙”诸葛亮以其深思熟虑的智慧闻名,为了能将他请出山,刘备曾不惜亲自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茅庐。那么,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又是怎样一位人物呢?为什么他虽然英年早逝,仅36岁就离世,但依然能与诸葛亮并肩并且留下如此深远的影响?他究竟为蜀汉做出了哪些卓越的贡献? 庞统的一生,实际上只参与过一次大规模的战役,但正是这一战,奠定了他在历史中的声誉。 “凤雏”指的正是这位卓越的谋士庞统。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庞统最初竟是周瑜的幕僚。在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庞统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他只是默默无闻地待在周瑜身边。 庞统为人非常朴素,外貌也不出众,甚至有些粗犷,看上去并不像那种让人过目不忘的英雄人物。第一个发现庞统才华的人,是当时名声显赫的“水镜先生”司马徽。 当时庞统拜访司马徽,司马徽正在忙着采摘桑树上的桑叶。庞统便在树下静坐,两人一边品茶一边交谈,话题从容自在,似乎是老朋友见面,聊了整整一天一夜。司马徽感叹道:“天下谋士众多,南州士子,能及庞统者,实属罕见。”这番话一出,庞统的名字迅速传遍四方。 尽管之后庞统投身于周瑜麾下,但他依旧只是一个普通的幕僚,未曾得到重用。人们大多不知道,正是在著名的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破曹操,赢得了全天下的赞誉,但其中的连环计,正是庞统所献出的计谋。 因此,周瑜开始重视庞统,任命他为功曹,并给予了高度的尊敬。然而,庞统的才能未能得到完全发挥,因为不久之后,周瑜因病去世,庞统的仕途也受到了阻碍。 庞统一路送周瑜的灵柩返回东吴,在此期间,东吴的许多名士听闻了庞统的才华,纷纷前来结识他,包括陆绩、顾劭等人。庞统借此机会,广交天下英才。 正是在这个时候,庞统再次被诸葛亮看中。周瑜去世后,诸葛亮前往江东吊唁,临行时对刘备说:“我去江东,也顺便请一个人过来。”这个“人”就是庞统。 然而,庞统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古人常说“相由心生”,但偏见的外貌往往让庞统遭遇冷遇。鲁肃曾向孙权推荐庞统,孙权本打算重用他,但一见庞统的外貌后,便心生疑虑,最终决定放弃。孙权认为:“如此容貌的人,内心必定藏有阴暗。”这一误判,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孙权未曾预料到,他错失的,将是一个终生的遗憾。 庞统的外貌虽然平凡,但他的才华却是无人可忽视的。即使刘备初见他时,也未对庞统产生好感,但在诸葛亮的极力推荐下,刘备终于改变了看法,决定留下庞统,并任命他为县令。 这位“凤雏”开始了基层的工作,令人惊讶的是,仅仅几天的时间,就有人向刘备告发庞统玩忽职守,不务正业。刘备派人调查,才发现庞统短短几天就解决了许多积压了数月的案件。这一发现令刘备非常震惊,庞统递交了鲁肃的推荐信,并得到了诸葛亮的证明,最终被任命为副军师,从此开启了他施展才华的舞台。 公元211年,庞统献计攻占益州,展现出了非凡的谋略。当时法正曾劝刘备攻取益州未果,而庞统则提出:“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大展宏图;益州地广人多,资源丰富,若能占据,必能成大业。”刘备采纳了庞统的意见,决定亲自带领大军进攻益州,并派遣诸葛亮、关羽镇守荆州。 庞统协助刘备与益州牧刘璋建立友好关系,刘璋热情接待,甚至向刘备提供了军粮和兵员,并将白水关交给刘备管理,为接下来的战斗奠定了基础。庞统的远见卓识在此时得到了充分体现。 然而,次年刘备杀了刘璋的弟弟,导致双方决裂。庞统献计假装撤军,引诱蜀中的名将现身,随后擒获他们,带领大军发起进攻,势如破竹,一举获得了大胜。 刘备大喜,举行盛宴犒劳将士,然而庞统却显得神情凝重,他提醒刘备:“把征伐他国当作乐事,非仁者之兵。”刘备听后不悦,反驳道:“武王伐纣,岂非仁义?你若不快,便可离去。”庞统愤然离席,刘备急忙挽留。最终,二人彼此谅解,气氛才逐渐恢复平和。庞统虽然外表傲气十足,但内心却深具仁义,与外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庞统的成名战,也成为了他生命的终结。刘备为庞统赢得了名声,但也因此失去了庞统的生命。 公元214年,诸葛亮和张飞攻下白帝城,刘备围攻雒城。庞统带领军队攻城时,却因一场意外失去了生命。 这一切源自早年徐庶曾对刘备说过的一句话:“卢马必为主上带来祸害。”刘备一直记得这句话。此次,庞统骑上刘备赠送的卢马带领军队进攻,黄忠等人在前方开路。没想到,庞统所在的中军却遭到了张任的埋伏,张任只对中军发起了箭雨,误伤了庞统。埋伏者认马不认人,以为是刘备本人,结果将箭射向了庞统,导致他当场身亡。 庞统,年仅36岁,正是大展宏图之时,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雒城是攻占成都的最后障碍,庞统的死让刘备损失巨大。 庞统死后,诸葛亮深感力不从心,虽然帮助刘备稳定了蜀中,但因无暇顾及荆州,最终导致了蜀汉丧失荆州、关羽的死等一系列悲剧的发生。虽然庞统的死并不是直接导致这些事件的原因,但无疑他的一去,带来了深远的连锁反应。 庞统的离世对刘备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但这一场战役也让庞统的“凤雏”之名传遍了历史。了解了庞统的贡献,就能明白他为何能与诸葛亮齐名。 庞统和诸葛亮一样,都有着不小的自负,但庞统的傲气更多表现于外貌,而诸葛亮则能将傲气转化为策略,驾轻就熟地运筹帷幄,掌控天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庞统的才华就逊色于诸葛亮。 刘备称帝后,追赠庞统为“关内侯”,并赐谥号“靖”,这无疑是刘备对庞统极高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