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衢州市衢江区,一场别开生面的“考古小学堂”现场会于11月17日至18日隆重召开。这场会议不仅是对考古文化的推广,更是对基础教育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的探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与各校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将考古成果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历史。
“考古小学堂”自去年4月正式启动,旨在通过所、校、地三方的协同合作,将考古内容融入到跨学科的教学中。各联盟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主题绘画、文物修复体验、历史童话剧排演等,提升学生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热爱。此次现场会的召开,标志着这一特色文化品牌的进一步发展与深化。
在会议开始前,举行了“种下一颗考古的种子”图书捐赠仪式。捐赠的15册图书均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撰的通俗读物,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考古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方式,考古知识不仅在课堂上传授,更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了文化的种子。
现场会中,省考古所还启动了“跟着文化特派员QU研学”项目,结合姑蔑文化的研究成果,为孩子们提供更丰富的研学课程。通过考古遗址博览园等项目的参与,学生们将有机会深入了解本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让孩子们走出课堂,更让他们在真实的历史环境中学习。
与会的代表学校分享了各自的成功经验,云溪乡中心小学通过将姑蔑文化深度融入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苍南县灵溪镇第一小学的考古主题绘本则以趣味性和知识性兼具,深受学生欢迎。这些创新实践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更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会议总结时,李晖对联盟学校的多样化做法表示肯定,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未来,考古小学堂将进一步聚焦学生需求,构建分层次的内容体系,通过课程的提质与资源整合,提升品牌效应,让本土历史成为学生了解浙江文化的生动缩影。
最后,参会人员参观了姑蔑古国考古遗址公园及云溪乡中心小学,看到孩子们的文化作品随处可见,文化传承的力量在校园中悄然生根。通过这样的方式,考古小学堂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历史,更培养了他们对文化的热爱与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