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国演义》的叙述来看,诸葛亮确实是费尽心机,才把司马懿引进了自己的口袋阵中。老实说,诸葛亮没有预料到,这场大雨会来得如此猛烈,而且恰好降临在关键时刻,帮了他一个大忙。
司马懿是一个极为谨慎的人,他做事从不追求功劳,只求不出错。因此,在决定出兵攻打上方谷时,他经过了多次确认,确信蜀军的主力不在上方谷,才敢带兵出动,准备围攻上方谷。对诸葛亮来说,想要诱使司马懿出兵,必须采取逼真的行动,如果不能把这场假戏演得足够逼真,司马懿绝对不会轻易中计,像缩头乌龟一样躲避战斗。正因如此,蜀军驻扎在上方谷附近的兵力并不多。 蜀军本就兵力不足,这次伏击战,实际上是依靠一把大火来致敌于死地。如果大火无法将敌人烧尽,那剩余的蜀军将无法围困住司马懿的军队。兵力不足是蜀国的一个硬伤,综合国力也不强,想要迫使魏军出兵,蜀军已经把所有的力量都投入其中,几乎是按人数来计算兵力的。在这种情况下,能驻扎在上方谷的蜀军人数本来就不多。而且,司马懿麾下的魏军可不是普通的士兵,跟随这样一位大都督的军队,哪个不是经验丰富的战士?正因如此,司马懿才敢放心地指挥这些兵力攻打上方谷。 即使蜀军能够在一瞬间封锁谷口,阻止司马懿的军队突破防线,魏军依然能够组织有效的反击,打破包围圈。毕竟,蜀军兵力不足,这已经是一个致命的弱点,再加上魏军的士兵战斗力强悍,蜀军的优势逐渐消失。站在诸葛亮的角度来看,虽然他一生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总是以巧妙的天文地理和智谋取胜,但这次他也意识到,天命不可预测。诸葛亮曾未出草庐时,大家都知道他精通天文地理、奇门遁甲等各类学问。赤壁之战时,他曾帮助周瑜借得东风,后续他也屡次运用天文地理的智慧来抵御敌军的进攻,因此他对自己的才智极为自信。他总是说,自己在这方面无人能敌,称第一没人敢称第二。诸葛亮自认最了解天命的变化,但这场战争让他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天意难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