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30岁才开启灭国之战,24—29岁时在做啥?
迪丽瓦拉
2024-11-27 05:49:00
0

原标题:秦始皇30岁才开启灭国之战,24—29岁时在做啥?

秦始皇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无法回避的一位皇帝,千年的帝制由他建立,第一次大一统的文化圈也是由他奠定,如果没有秦始皇,也许中华距离第一次统一还有着很长的时间。

都知道秦始皇千古霸业的第一步就是灭六国,在战国时期其他国家还在着眼于眼前利益的时候,秦始皇就已经预料到未来的事情:只有灭掉六国,才能开启新时代。

三十岁那年,秦始皇灭掉了韩国,拉开了灭六国的序幕,此时距离秦始皇独掌大权仅仅过去了七年,那么在24—29岁期间,他究竟在做什么?

十年的隐忍

嬴政的父亲秦庄襄王去世的时候,这个秦国王子只有十三岁,他也在这样懵懂的年纪当上了秦国的大王。

对于此时的嬴政来说,人生的危机第一次到来,他的母亲赵姬和吕不韦纠缠不清,而吕不韦在秦国浸淫了二十余年,虽然名义上是丞相,如今却是秦国真正的掌权者。

年纪尚轻的嬴政将吕不韦尊为仲父,这也是无奈之举,甚至说是放弃王权尊严的举动。

纵观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哪有皇帝拜丞相为父的例子呢?清朝初年,多尔衮一手掌握了清朝的军政大权,面对仅仅几岁的顺治皇帝,他也只敢自封为皇叔父摄政王,并没有用“父”这样的身份来压迫顺治帝。

嬴政却直接认了吕不韦为父亲,吕不韦也是欣然接受,这样的情形实在是不正常。

虽然历史上关于嬴政的生父究竟是谁争论不休,可是在场面上,君臣之间就要有君臣的样子,君是君,臣是臣,但吕不韦显然没有避讳这一点。

不仅如此,在秦庄襄王去世之后,大权独揽的吕不韦直接放飞了自我,他和此时的太后赵姬苟合在一起,这对嬴政来说侮辱更甚,但是他才十几岁,哪里有能力对抗吕不韦呢?

更过分的是,赵姬后来和嫪毐在宫中淫乱,还生下了两个孩子,此事秦王宫内部人尽皆知,嬴政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母亲与人淫乱,全然不顾太后和皇帝的颜面;仲父对自己的国家虎视眈眈,少年嬴政唯有忍耐。

没有人知道嬴政是怎么走过那段日子的,只能从史书中窥得一些蛛丝马迹,《史记》记载,公元前242年,赵姬借口宫中风水不好,要搬到雍县的行宫,嬴政准许。

赵姬之所以离开,就是因为肚子大了,为了生育所以躲到别处。嬴政应该是知道此事的,可他装作不知情,还让太后保重身体。

嬴政二十一岁的时候,按照秦律已经可以亲政了,但把持朝政十年的吕不韦当然不想交权,嫪毐也打算为了孩子放手一搏。

嬴政二十三岁那年,他平息了嫪毐的叛乱,软禁了母亲,吕不韦也被迫自杀,终于将秦国牢牢地握在了自己手中。此时距离他当初登基的日子,恰巧过去了十年,这十年是隐忍的十年,嬴政以此为起点,开始了自己的千秋霸业。

十年的奋斗

嬴政二十三岁亲政,一直到三十岁才开始进行灭六国的计划,而这将近十年的时间,就是嬴政奋斗的十年。

其他六国根本没有意识到,小小的秦国,疆域没有楚国大,军事没有齐国强,怎么会搅动战国的局势,以至于最后翻云覆雨呢?

如果把秦始皇嬴政的奋斗之路细分到每一年,对他来说最重要的24岁到29岁期间,他究竟做了些什么?

24岁,嬴政正式亲政的第一年,前一年他将国家彻底扫除了吕氏的阴霾,建立了属于自己的领导班子,重用了李斯等人,先从律法开启了改革。

之所以重用李斯,其实嬴政自己也没想到,因为李斯是吕不韦一手提拔的,他属于吕不韦派系的一员,但李斯的政治抱负和嬴政不谋而合。

李斯告诉嬴政,要想达成灭六国统一天下的目标,首先要让六国之间相互猜忌,这样六国就不会联合起来,力量一旦分散,秦国便可以逐一消灭。

于是,嬴政派遣李斯先去离间六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秦国获得了发展的时间。

25岁,嬴政听从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将全国分为了三十六个郡县,每个郡县各自设立地方官员,官员统一归中央调遣,此举加强了中央集权,嬴政对地方的控制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26岁,嬴政打算从打击赵国入手缓慢推进灭六国的计划,拜桓齮为大将,进攻赵国,此战赵国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赵国大将扈辄战死。

第一战虽然让秦国大胜,可是赵国也并非软柿子,在之后的肥之战中,赵国的战神李牧打出了一场精彩的围歼战,围魏救赵、釜底抽薪等计谋让秦军大败,桓齮也因此战死。

27岁、28岁,嬴政再次卷土重来,深知李牧才是赵国的顶梁柱,他用离间计让赵王迁对李牧产生了嫌隙,最后李牧被杀,奠定了赵国的败局。

29岁——30岁,嬴政数次攻打赵国未果,转而攻打韩国,韩王安被俘虏,韩国灭亡。

“韩非使秦,秦用李斯谋,留非,非死云阳。韩王请为臣。”

灭六国准备

灭掉韩国之后,秦始皇进入了收割模式,一年后终于灭掉了赵国,35岁灭魏国,36岁灭楚国,38岁灭燕国,39岁灭了齐国,一统天下。

可以看出,在二十三岁到三十岁期间,秦国的重点就是打击赵国,这让人十分看不懂,因为赵国并没有跟秦国接壤,中间还隔着魏国,为何秦国不从周边国家下手呢?

首先,秦国在七国中的战略位置并不好,秦国位于西北方,偏居一隅,赵国则处在魏国和齐国之间,还有韩国在夹缝中生存,绕一个大圈子打赵国很不明智。

但嬴政不这么想,正是因为秦国的位置不好,所以要首先拿下赵国取得对外作战的桥头堡,在六国的中心有了据点,才能逐一击破。

果不其然,在拿下赵国的平阳、武城等九座城池之后,秦国已经深入了六国的中央,于是夹缝中的韩国第一个被灭掉,然后是赵国。

这下局势就反转了,本来魏国西边是秦国,东边是赵国和韩国,如今这些土地都成了秦国的疆土,魏国在一夜之间被秦国包围了。

就这样,秦国采取“贪吃蛇”式的方法,一步步灭了六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自隋文帝杨坚创立科举制度以来,这一选拔人才的高效机制持续了千余年,成为中国封建王朝选拔官员的最主要方...
原创 岳...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岳飞无疑是一位杰出的将领,他的忠诚与英勇为世人所铭记和敬仰。然而在岳飞被冤屈而遭...
原创 夏... 《史记·殷本纪》中详细记录了商朝在其历史中的频繁迁都,前后分为两个阶段:前段迁都8次,后段迁都5次。...
原创 清... 提起清朝女性,许多人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那些泛黄老照片里的“刻板印象”,臃肿的旗装、厚重的刘海、呆滞的...
原创 镜... 一组泛着银盐冷光的玻璃底片正经历着数字重生,这些被现代技术唤醒的上色老照片,像一台时光显影机,让那个...
原创 曹... 公元220年,黄初元年,曾经在洛阳城中高高飘扬的大汉赤旗已经不复存在,而此时的洛阳早已成为魏国的心脏...
原创 曹... 黄门侍郎,亦称黄门郎,最早设立于秦代,最初作为宫门内的郎官,专责协助皇帝处理事务并传达诏令。此职务源...
原创 国... 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已无力回天,败局已定。1949年12月9日,解放军即将攻占重庆,蒋介石被...
5·18特辑 | 穿越时光的文... 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 【八大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 时间:5月17日至18日 地点:大连博物馆 ...
原创 老... 1943年,甘肃嘉峪关正门入口,李约瑟 摄。 1943年,英国驻华使馆的科学参赞李约瑟,踏上了一次意...
原创 慈... 公元1908年11月14日,清朝倒数第二位皇帝光绪帝驾崩的消息震动了整个天下。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社会...
从伦敦、上海到大阪:穿越百余年... 1999年,当中国驻国际展览局代表刘福贵代表中国政府正式提出申办2010年世博会时,普遍的观点是,首...
原创 多... 1643年,年仅六岁的福临即位成为了清朝的帝王。福临虽是皇太极的儿子,但年纪尚轻且没有任何显赫的功绩...
原创 同... 昨天我写了一篇关于“同为正二品,巡抚若调任六部侍郎,这笔买卖是亏了还是赚了?”的文章,结果有位读者私...
看见未来,郑州文博能有多“潮” 原标题: 聚焦5·18国际博物馆日 看见未来,郑州文博能有多“潮” 孩子们在郑州博物馆内感受历史文...
原创 三... 在《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中,廖化从黄巾之乱开始就展现了他的英雄气概,一直活到了蜀汉灭亡,活了大约一百岁...
历史上的今天 | 中国当代文学...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被誉...
原创 西...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句话曾广为流传,许多人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但在我看来,这句话充满了争议:“魏晋南...
原创 埃... 我们大家都知道,世界上存在着四大文明古国,而唯有中华文明至今仍延续。在古埃及,虽然其辉煌的文明已然消...
原创 李... 在那片星光璀璨的明代时空里,有一位杰出人物,刘伯温,他的智慧深不可测,似乎已经洞悉了天命。他不仅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