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曹操主张“唯才是举”,为何曹丕上位后却推行“九品中正制”
迪丽瓦拉
2025-09-06 11:03:30
0

公元220年,黄初元年,曾经在洛阳城中高高飘扬的大汉赤旗已经不复存在,而此时的洛阳早已成为魏国的心脏。新帝魏文帝曹丕在登基不久后,便坐上了未央宫的皇位,正仔细听着阶下大臣陈群的上奏。

“……因此,先帝实行的唯才是举制度已无法高效地选拔出适合为魏国效力的贤能之士。因此,微臣建议,废除中常侍等官职,禁止宦官干政,并引入新的官制改革,我称之为九品中正制。”

曹丕的双眼微微眯起,虽然没有发声,但他不自觉地挑了挑眉,示意陈群继续讲下去。

陈群见皇帝显露出兴趣,便更加兴致勃勃地接着说道:“九品中正制的核心在于设立中正官。每个郡设有中正官,负责对地方人才的品评与分类……”

突然,曹丕打断了他的话:“如果地方上的中正官滥用职权,私下徇私怎么办?”

陈群答道:“中正官的选任和监督将由三公中的司徒大人负责,司徒大人将负责任命并审查中正官。每个中正官的任期为三年,到期就必须更换。”

“至于九品中正的具体内容,是根据家世、才能以及综合表现来评定品级,以此替代先帝的推举制。这种改革必定能源源不断地为魏国输送才俊。”

曹丕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就在他登基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将父亲曹操所设的“唯才是举”制度改为能沿用至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那么,曹丕为何做出这一决定呢?

1.白手起家的背景

严格来说,曹操“白手起家”这一说法并不完全准确。虽然曹操的出身并不算贫寒,但他成长的环境却充满了宦官的影子。作为宦官世家的后代,曹操从小便在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长大,周围充斥着复杂的家族背景和矛盾的社会气息。这也使得年轻的曹操一度变得桀骜不驯。

某次,他与小伙伴们在路边玩耍时,偶然遇到一队迎亲的队伍。曹操和伙伴们一时兴起,竟带着刀把新娘抢走。新郎急忙带队追赶,经过一番“折腾”才把新娘要了回来。曹操对人妻的喜好,也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端倪。

不仅如此,这件事还与袁绍有关。新郎新娘的家族,因畏惧这些富贵公子,也只能默默忍气吞声。从这点来看,曹操年轻时的所作所为充满了浪荡不羁的色彩。

更有一次,曹操听说了当时十常侍之一张让的贪腐事迹,决定刺杀张让。遗憾的是,由于功夫不过硬,曹操刚翻墙进入,便被家丁发现,最终引发了一场混战,最后曹操只能带着遗憾逃脱。

这些行为,或许与他自幼生活在宦官世家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毕竟,曹操的祖父是一名太监,父亲也因其身份而受到了社会的排斥。曹操或许正是因不堪这种身份的阴影,才立志要在历史上做一番大事,从而为自己赢得声誉。

随着年龄的增长,曹操逐渐意识到年少时的所作所为有些荒唐,他开始更加注重品德修养,并结识了许多品行高洁的士人。后来,曹操希望进入仕途,他按当时的惯例,请名士许勛为自己撰写推荐文。许勛在与曹操交谈后,做出了极高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正是许勛的推荐,让曹操顺利进入了官场,开启了他的职业生涯。

这段经历也反映出曹操生活的时代背景,在那个时期,官职的获得主要依赖名士推荐,而非考核个人能力。这样的制度,在当时或许有其合理性,但随着时间推移,却逐渐暴露出弊端。

曹操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成长起来,他为后来建立魏国,推行“唯才是举”的制度铺设了基础。然而,这种制度也有其局限性,许多人才未必能通过单纯的名士推荐而脱颖而出,官场的腐败问题便从这里开始显现。

2.事业的起步与崛起

曹操真正的事业起步发生在他二十九岁那年,黄巾之乱爆发,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第一次踏上了战场。从此,他开始投身于动乱的局势中,凭借他多年的兵书知识和战术素养,迅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战果,屡次斩敌数万,最终升任济南国相,相当于今天的副省长。

尽管曹操未曾在济南的官职上坐多久,但他在短短的任职期间,强力整顿腐败,毫不手软,深入查处各类不法之徒,百姓安居乐业。曹操这一系列果断的措施赢得了民心,但也因过于刚直的作风得罪了不少上级。最严重的时候,他甚至沦落为空有职务却没有实权的“员外”,这段时间也成为了曹操人生中的一大转折点。

就在此时,曹操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从那个热血沸腾的青年变成了一个更具谋略和深思熟虑的政治家。这一阶段,曹操已经开始对残酷的官场产生了深刻的厌倦,甚至选择了隐居。

然而,天下大乱,政治动荡不安,曹操很快就被卷入了风起云涌的战局中。

3.曹丕的即位与改革

公元220年,曹操逝世后,曹丕继位。他迅速意识到魏国的根基仍不稳固,需要进行一场彻底的改革。为此,他废除了名存实亡的大汉政权,正式称帝,建立曹魏。曹丕的改革,目的是为了集中权力,消除潜在的威胁,以确保魏国的长治久安。

随着历史的推进,曹魏渐渐脱离了战时的紧张氛围,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这时,曹魏急需一场适应新时代的官制改革,以此来适应更为复杂的政治环境,尤其是在官场上进行一场整顿,杜绝庸碌之辈的蔓延。

陈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正是应运而生。该制度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官场的选拔机制,也为后来的隋唐提供了借鉴。曹丕的这场改革,既是为了让魏国官场清明,又是为了缓解家族世族对官职的垄断,确保国家的长期稳定。

最终,曹丕在公元226年去世,魏国的政权交给了他的儿子魏明帝曹叡。随着宫廷内外的斗争不断,魏国的政权逐渐落入司马家族手中,形成了日后的三国鼎立局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1:10复原齐化门!紫檀雕刻朝... “5·18”国际博物馆日临近,位于东五环的中国紫檀博物馆悄然上新,一件重达数吨、堪称“镇馆之宝”的紫...
原创 蜀...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关羽受命留守荆州,负责镇守至建安二十四年。经过七年孤军奋战,关羽最终因兵...
原创 完... 说起完颜氏,这个姓氏在历史上可谓声名显赫。毕竟,完颜氏在宋末时期成功统一了女真各部,最终建立了金国,...
原创 陆... 在历史的长河中,陆逊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赢得了世人的尊敬。他在夷陵之战中以少胜多,成功击败了...
原创 三...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名将云集,谋士如雨,令人神往。然而,当谈到三国最为杰出的谋士时,众人却各有各的看...
原创 他... 我们国家一贯对待贪官采取严厉的态度,但即便如此,仍然有一些贪官无视法律、故意为非作歹,公然破坏社会秩...
原创 毛... 1929年1月14日,国民党发动了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大规模围剿,面对敌强我弱,且根据地的经济...
原创 靖... 弱势群体最大的悲哀之处就在于,当国家繁荣昌盛之时,他会成为人人口诛笔伐的对象,高高在上的强者仿佛只有...
原创 是... 在春秋时期,晋国无疑是最为强盛的诸侯国之一。晋国能够达到如此强大的地位,得益于六卿等异姓士族的充分运...
原创 各... 都察院,作为明清时期的一个重要政府机构,承担着监察百官、参劾不法等职责,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官员,甚至包...
原创 左... 1864年,新疆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局势陷入了极度混乱,清朝政府无力平息这一暴乱。与此同时,浩罕汗国...
2025科普讲解:大发真的有人... 大小与双单走势技巧规律【D F 5 3 8 · C C 】 “为什么贾宝玉那么爱林黛玉,却从来不劝她...
原创 古... 随着考古学的不断深入,人类对古代殉葬制度的理解逐渐丰富,这一制度在历代王朝中都时常出现,尤其是在黄河...
原创 南... 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在1949年至1958年间同时担任外交部长,...
原创 我... 前言 在中华民族绵延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许多神秘的未解之谜至今仍扑朔迷离,激起了人们对于古代历史、超...
原创 八... 金融霸权的衰落与世界格局的转变 金融霸权何时终结,垄断的力量又如何?列强们在过去的夜晚相互密谋,但霸...
原创 他...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谈到乌托邦,大家通常都会联想到那种理想化的社会形态,它是空想社会主义的象征。空想社...
原创 汉... 在提到汉朝的疆域时,人们通常认为其东界为朝鲜半岛,西界至葱岭,南界为交趾,北界则是阴山。谭其骧在其著...
原创 甲... 曾经和朋友讨论过这个话题,说实话,越聊越觉得有趣。有时候,我们大胆地提出一些历史假设,进行头脑风暴,...
原创 截... 在截江救阿斗的事件中,孙尚香为何敢辱骂赵云,却对张飞却不敢言语过激?其中的原因并非简单的个别因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