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门侍郎,亦称黄门郎,最早设立于秦代,最初作为宫门内的郎官,专责协助皇帝处理事务并传达诏令。此职务源自宫廷近侍的角色,而到了汉代后继续延续,并逐渐成为朝廷中协助皇帝进行行政管理的关键人物。由于黄门侍郎与皇帝的紧密联系,这一职务通常地位尊崇,权力不小。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曹魏时期,共有六位黄门侍郎,其中就包括了宗室出将的夏侯尚。
一、夏侯尚
夏侯尚(?~226年)是征西将军夏侯渊的堂侄。曹操平定冀州后,封夏侯尚为军司马及五官将文学,后晋升为黄门侍郎,随曹彰远征乌桓并凯旋归来。夏侯尚凭借着宗室身份,担任黄门侍郎这一职务显得尤为合适。在其职务生涯中,夏侯尚与曹丕有着较深的交情。曹丕即位后,任命夏侯尚为征南将军,掌管荆州并加封假节。夏侯尚在南征中功勋显赫,攻克蜀地的上庸,并稳定了三郡九县,晋升为征南大将军;在江陵击败了吴国将领诸葛瑾之后,他被任命为荆州牧,并封为昌陵乡侯。黄初七年(226年),夏侯尚去世,追谥为悼,其子夏侯玄继承其职务。正始四年,夏侯尚的庙祭仪式安排在了魏武帝曹操庙庭中。
二、卫臻
卫臻(生卒年不详),原是曹操部将卫兹的儿子。卫兹为了保护曹操而英勇牺牲,因而卫臻也获得了曹操及其后代的深厚信任。卫臻初时担任陈留郡的计吏,并得到曹操提拔,后来被升职为黄门侍郎、相府户曹掾、散骑常侍,并封为关内侯。魏文帝即位后,卫臻被晋升为安国亭侯,并先后担任侍中、吏部尚书等职务。魏明帝时期,他被任命为右仆射并晋封为康乡侯。在与诸葛亮的抗争中,卫臻被任命为征南将军,并一路升迁至光禄大夫、司空、司徒等职位。正始年间,卫臻被晋升为长垣侯并加封为仪同三司。然而,在晚年,卫臻因病去世,享年七十岁,追赠为太尉,谥号“敬”。
三、刘廙
刘廙(180年—221年),西汉长沙定王刘发之后,早年曾为荆州牧刘表的部下,后来投奔曹操,深受曹操器重,成为黄门侍郎。曹丕即位后,刘廙被提拔为侍中,并封关内侯,成为司马徽、丁仪等名士中的一员。刘廙在黄初二年(221年)去世,生前撰写了大量著作,虽然大多已失传,但在当时名声显赫。
四、杜恕
杜恕(197年—252年),是魏国名将杜畿的儿子,出身京兆杜氏。曹魏太和年间,杜恕被任命为散骑黄门侍郎,并得到侍中辛毗的推崇。然而,杜恕后来因与征北将军程喜发生冲突,依附于大将军曹爽。曹魏嘉平元年(249年),杜恕被贬为庶民,并被流放至章武郡。最终,杜恕在嘉平四年(252年)去世,时年五十六岁。
五、王肃
王肃(195年-256年),是魏国时期著名的大臣及经学家,司徒王朗的儿子,也是晋文帝司马昭的岳父。王肃出生于东海王氏,年轻时师从大儒宋忠。早年,王肃任职为散骑黄门侍郎,并被封为兰陵侯。齐王曹芳被废除后,王肃协助曹髦即位,并帮助大将军司马师平定了毌丘俭之乱。王肃先后被任命为中领军、散骑常侍等职务。甘露元年(256年),王肃去世,享年六十二岁,获赠卫将军,追谥为“景”。
六、傅嘏
傅嘏(209年—255年),是三国魏国时期的重臣,出身自西汉义阳侯傅介子之后。他年少时便以才学著称,被司空陈群聘为掾属。正始初年,傅嘏晋升为尚书郎,并迁任黄门侍郎,但因与何晏发生冲突被免职。司马懿发动政变后,傅嘏被重新任命为河南尹,掌管地方政务。傅嘏的政治生涯在魏国末期极具影响力,他在魏国政权更替的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黄门侍郎们,不仅在曹魏政权中担任要职,还为魏国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尽管他们的命运各异,但无一例外地都是魏国历史中的关键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