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慈禧人生最后一天:上午还处理光绪后事,下午删改遗诏后穿上寿衣
迪丽瓦拉
2025-09-06 11:02:43
0

公元1908年11月14日,清朝倒数第二位皇帝光绪帝驾崩的消息震动了整个天下。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为了清朝历史中的一大转折点。

光绪帝对于清朝人民而言,是一位颇具改革精神的君主。在其治下,光绪曾尝试发起戊戌变法,意图通过改革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安乐。尽管变法以失败告终,光绪皇帝也因此被慈禧太后架空,无法施展改革抱负,但这一变革的尝试给清朝的腐朽政权注入了一线希望,成为后人追忆的一个亮点。因此,光绪的去世无疑是民众心中的一大悲痛。

然而,更加令人意外的是,光绪的去世并未为清朝的动荡画上句号。仅仅一天后的11月15日,慈禧太后也在未正三刻(即下午五点)在仪鸾殿去世,享年73岁。光绪与慈禧相继去世的时机几乎相差无几,令人不禁联想到这两位权力中心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

清朝历代皇帝的平均寿命为53.25岁,显然,爱新觉罗家族是个长寿的家族,唯一一位早逝的皇帝是同治帝,他死时年仅19岁。由此,不禁让人疑问:光绪帝的死亡是否与慈禧有某种关系?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慈禧在光绪死后的第二天便离世?

光绪帝的病情在1908年11月14日恶化,经过御医全力抢救后,依然未能挽回他的生命。当时,光绪没有子嗣,根据传统惯例,应该由慈禧和朝中的重臣们商讨,挑选出一个合适的人选继位。当天,庆亲王、醇亲王、恭亲王以及权臣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纷纷赶至慈禧所在的仪鸾殿,商议后宫大计。

不过,作为汉臣的袁世凯和张之洞,自知在立皇帝的选择中并不占有话语权,便主动回避了争论。真正参与决定皇帝人选的,只有醇亲王、庆亲王和慈禧三位。庆亲王首先提议立溥伦为新帝,他认为,光绪虽然为旁支皇帝,但既然光绪未留下儿嗣,不如让道光皇帝的长子溥伦继位,恢复正统。这个提议得到了醇亲王的支持,虽然形成了多数意见,但慈禧始终没有表态,使得气氛一度僵持。

沉默片刻后,慈禧提出立醇亲王的儿子溥仪为新帝。她解释说,曾将荣禄的女儿许配给醇亲王,就是为了回报荣禄忠心耿耿。慈禧补充道,立醇亲王之子为帝,且封醇亲王为摄政王,可以加固自己的政权。听到慈禧这番话后,醇亲王当即跪谢,而庆亲王则无奈同意。

原来,慈禧早已决定了立溥仪为继位者。数日前,慈禧便已将溥仪接入宫中,开始安排其照顾,显然早有打算。随着决定的敲定,光绪病重的消息被传达给了他。令人惊讶的是,尽管光绪一贯沉默寡言,他在得知新帝已定后,反而表现出了难得的开朗。他不吭声地说:“立一长君,岂不更好?太后不必顾虑,这个主意很好。”他似乎心知肚明,自己无法对抗慈禧的意志,只得顺从。

就在光绪说完这番话不久,他的神志开始模糊,随着身体衰弱,太监开始为其准备寿衣。在当时的宫廷习惯中,寿衣必须在皇帝临终前一小时穿好,以免被认为不吉。然而,就在太监准备更衣时,光绪帝忽然出现了短暂的回光返照,努力挥动手臂,试图摆脱即将到来的命运。这一瞬间的抗争显得尤为激烈,然而在当天五点,光绪帝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根据英国记者普兰德·拜克豪斯的记载,光绪帝的死讯刚刚传出,慈禧几乎没有停顿片刻,立刻开始处理政务、颁布遗诏,指定溥仪继位。慈禧处理完政务后,开始忙于光绪的葬礼,直到深夜,依然精神饱满,面色红润。

然而,第二天中午,慈禧的精神状态突然急转直下。在与大臣们继续处理光绪后事时,她感到浑身乏力,之后午餐过后突然昏迷。清朝的重臣们急忙聚集在仪鸾殿,惊恐万分。过了一会儿,慈禧逐渐苏醒,甚至发布了旨意,明确交代今后的国政由醇亲王负责,直到她的最后时刻。

在她昏迷与恢复之间,慈禧还将自己的个人遗嘱草拟出来。她回顾自己从宫女到太后的半生,描述了自己如何扶持新皇、平定太平天国,如何在列强侵略下行训政等。她在遗嘱中总结自己的政绩,特别提到洋务运动的实施,称自己为清朝打下了改革的基础。尽管她的语气依然保持一贯的威严,但在生命的尽头,她对权力的掌控依旧未曾放松。

最终,慈禧的最后一句话,震惊了所有人:“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太监不可擅权。”她甚至在临终时反思自己一生的过错,尤其是她曾亲自干预朝政,任由太监左右朝局。这一遗嘱虽然看似在悔过,但更像是她自己内心的一种清算。

临终的慈禧最后没有再说什么,缓缓闭上了双眼,结束了她充满争议的一生。根据清宫史料的记载,光绪帝的死因在当时看来非常简单——久病成灾。然而,经过百年后的验尸研究,光绪的死因被证实为砒霜中毒,而最大的嫌疑人,毫无疑问是慈禧太后。

一些回忆和目击证人指出,在光绪临终前,有太监将慈禧送来的“塌喇”——一碗酸奶端给光绪。当光绪吃完这碗酸奶后,立即感到剧烈不适,腹痛不止,最终于当天去世。其面色发黑,痛苦异常。这些证据表明,慈禧极有可能在光绪死前暗中下毒,使得光绪死亡更加扑朔迷离。

慈禧为何要除去光绪呢?或许是担心光绪在她去世后,可能会清算自己的党羽与改革派。因此,她在最后时刻选择以毒药结束光绪的生命,以确保自己权力的延续。

慈禧的死后安排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她死后的葬礼规模浩大,甚至超越了光绪帝的葬礼,成为清朝历史上最为奢华的葬礼之一。她的陵墓工程耗费了巨额财富,然而最终,在慈禧去世后的三年,随着清朝的覆灭,她的陵墓也被盗墓贼掠夺,甚至连夜明珠也被盗走。

慈禧的生平和死后安排,如同她一生的政治生涯,充满了无数的争议与反思。而她的葬礼和陵墓的奢华,似乎也预示着她对名誉的极度执着,然而,正如历史所示,一切都无济于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隋唐英雄传》是一部讲述隋末唐初英雄人物事迹的作品,故事中许多英雄人物,如秦琼和程咬金,大家都非常熟...
原创 为... 一听到“日本工匠精神”,就来气。 很多人都会满怀崇敬地觉得那是一种挺值得去学习的“大和文化灵魂” 不...
滨田弥兵卫事件:日本商人降服荷... 公元1628年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席卷台南大员。大批日本武装商人暴走,突袭荷兰长官彼得的官邸,将他...
原创 清... 新中国成立后,章士钊被任命为中央文史馆馆长。他一直对清朝历史颇有兴趣,因此常常会去书摊逛逛。有一天,...
原创 公... 清朝时期,皇帝为了巩固与蒙古的关系,常常通过婚姻进行外交联姻。许多皇室宗女被送往蒙古,成为蒙古贵族的...
原创 如... 庞德,原本是马腾帐下的一名部将。马腾兵败后被曹操所杀,他的部队便归马超指挥。庞德因其出众的武力,被誉...
原创 李... 太祖开疆拓土,太宗安邦定国,这种模式在历朝历代都几乎是常态。自古以来,许多开国皇帝被尊称为战神,而作...
新手福音!三国谋定天下轻松畅玩... SLG老哥们都知道,很多三国策略游戏又肝又氪,新手进去根本玩不明白,很容易就被劝退。但《三国:谋定天...
原创 他... 在清朝时期,蒙古部落和大清朝廷的关系极为密切,尤其是其中的科尔沁部与清廷的关系尤为深厚。科尔沁部与清...
原创 曾...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四大中兴大臣之一,他不仅帮助清朝政府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在政治和学术领域也做出了不...
专家讲文物—“仓颉篇”汉简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扫一扫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大碗:海贸遗珍,彩瓷华章 一、年代溯源 此碗产自清代雍正年间(公元17...
原创 清... 在古代,由于缺乏现代的高科技刑侦手段,很多案件发生后都难以侦破,许多罪犯也因此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因此...
原创 历... 在漫长的历史中,有些瞬间像闪电一样转瞬即逝,而有些则成为永恒的痛,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中。提到燕云十六州...
原创 累... 在古代,各国都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大将,他们在战场上勇猛无比,征战四方,不少大将也因此死于沙场。但有些英...
原创 马... 马超在西凉被誉为神威天将军,不仅武力极为出众,而且深得羌人的尊敬。尤其是在潼关之战中,凭借过人的武艺...
播客|气候变化之下,如何让历史... 博物馆的文物,乃至分布在各处的文化遗产,都承载着很多信息,客观上记录了当时的人类如何组织起来,应对各...
原创 中... 最近,中日关系愈发紧张,局势如同紧绷的弦,一触即发。就在这敏感时刻,一些日吹和日奸却像雨后春笋般冒了...
原创 许... 曹操为了收降关羽,提出了三个条件,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土山约三事。有些人误将土山理解为屯土山,但实际上屯...
原创 清... 清朝末期的中国风云变幻,英雄辈出。在这动荡的年代,盛宣怀凭借着百亿家产,一度成为当时最富有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