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在得到了荆州全境后,为什么不从荆州北伐,而一直死磕合肥?
迪丽瓦拉
2024-11-28 12:53:05
0

原标题:东吴在得到了荆州全境后,为什么不从荆州北伐,而一直死磕合肥?

东吴得到荆州全境,这还谈不上。

蜀汉势力虽然退出了荆州,但曹魏势力还在。

东汉荆州的北部,南阳郡、南郡一部以及江夏郡一部,全在曹魏手中。襄樊之战后,原属益州的汉中郡,随同孟达降曹,也划到了曹魏的势力范围。

在此基础上,曹魏设立了荆州刺史部,先后划分出了南阳郡、江夏郡、襄阳郡、新城郡、上庸郡、南乡郡、魏兴郡等。

这是曹魏控制的东汉荆州。

那东吴和蜀汉呢?

夷陵之战后,蜀汉退出荆州。

夷陵战败是一个原因,但主要原因是地理限制。长江三峡与湖北山林,把四川盆地和两湖盆地天然分开。这就是山河之险。蜀汉只能望荆州而兴叹。

东吴基本控制了曹魏以外的全部荆州。包括南郡一部、江夏郡一部、武陵郡、长沙郡、零陵郡以及桂阳郡。在此基础上,也设置了荆州刺史部,增加了建平郡、宜都郡、临贺郡、湘东郡、衡阳郡。

在曹、孙、刘三分荆州之时,刘备集团尚能策划一场襄樊之战,差一点儿攻入中原。而在曹孙二分荆州之时,孙权集团为什么没能策划一场东吴版的襄樊之战呢?

不能说没有策划过,但动静太小。

逊嘉禾五年,权北征,使逊与诸葛瑾攻襄阳。

这一年,是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中原。此时,正值吴蜀同盟的亲密期。于是,东吴积极响应。

孙权御驾亲征,自领中路十万大军,沿巢淝通道出击合肥;陆逊、诸葛瑾为西路,进攻南襄隘道的南端重镇襄阳;孙韶、张承为东路,自扬州沿邗沟出击徐州。

可以说,为了配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东吴已经动了血本。从东、中、西三条战线上,发动了全面进攻。

陆逊是东吴集团继吕蒙之后的头号猛将,可以匹敌刘备集团的关羽。而诸葛瑾也不差,蜀得其龙、吴得其虎,这个虎就是诸葛瑾,相当于孙权的头号谋臣。

所以,东吴在荆州方向是相当给力的。然而,结果雷声大、雨点小了,完全没有打出关羽北伐的威势。

原因不是陆逊、诸葛瑾无能,而是形势突变。

诸葛亮五丈原去世,魏明帝御驾东征,孙仲谋仓皇南顾。于是,荆州北伐也就失去了意义。首先是打不下来,其次是打下来也守不住。因为东西两线已经退军。

诸葛亮死后,蜀汉北伐,也就那么回事了。不是国力变弱了,而是缺乏一个有威望的丞相。所以,国力始终无法集中起来。组织十万大军,需要超强的政治动员能力。这就需要有一个足够硬的领导核心。但是,后面的丞相全都不行,皇帝刘禅更不行。

东吴呢?孙权年龄大了,前半生的明君时代结束、后半生的昏君时代开启。所以,孙权不去骚操作就行了,指望他北伐中原,就是三个字:不可能。

所以,东吴集团,别说从荆州方向北伐中原,就是合肥之战也不敢轻易折腾了。

第四次合肥之战是公元234年,第五次合肥之战是公元253年。而孙权在公元252年就死了。可以说,孙权是彻底怂了。

襄樊之战结束于公元219年,刘备势力无法立足荆州;夷陵之战结束于公元222年,刘备势力彻底退出荆州。

而孙权死于公元252年、东吴亡于公元280年。所以,自公元222年以后,东吴集团控制荆州大部的时间,超过了半个世纪。

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东吴为什么没能在荆州方向搞一场像模像样的北伐?最起码,对荆州重镇、南襄隘口的襄阳搞一次攻坚战,这也可以啊。

东吴不是不想,而是不能。而原因就是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后,蜀汉肯定要退出荆州,也肯定会丧失三峡以东的全部地盘。这些地盘也都让给了孙权。

但,问题也留给了孙权。

吴魏的博弈焦点,主要是东线的两个通道:一是合肥、巢湖一带;二是淮河、扬州一带。

但是,东吴占领荆州之后呢?

荆州,成为魏吴之间边界线最长的一个地方。这时候,东吴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都必须分出兵力防御荆州。

然而,荆州却不是东吴的重点,重点一直在江东方向,具体是合肥、巢湖一线。

为什么是合肥、巢湖一线?

荆州主强弱,东吴荆州出兵则直捣中原、荆州败北则西门洞开。但是,合肥主生死,曹魏合肥出兵可以直捣长江、渡过长江就是建康。

然后,你让孙权会怎么选?

他一定选择合肥。所以,合肥之战,从公元208年一直打到公元253年,历经五场大战。拿不下合肥,江东就始终处于曹魏的威势之下。

那么,蜀汉呢?

秦岭大山足抵十万大军。诸葛亮隔着秦岭大山打曹魏,非常费劲。但,司马懿隔着秦岭打蜀汉,更费劲。所以,司马懿干脆就不打了,坐等蜀汉来打。为什么曹魏不去南征蜀汉?成本太高、风险太高,成功的概率太低。

曹魏不是没搞过,但全都失败了。

公元230年,在诸葛亮第三次北伐之后(公元229年),曹真举兵三路,南征蜀汉。

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

中路,曹真从子午道和褒斜道出击汉中;东路,司马懿沿汉水出击汉中。另外,还有一个西路,张郃领兵,从祁山道进攻。待攻克汉中之后,魏军再以汉中为跳板,进攻益州。

但是,一场三十日的大雨,就让曹子丹无计可施了。

公元244年,曹真的儿子曹爽,子承父业,也搞了一次南征蜀汉。但这一次更惨。这家伙选择从傥骆道出击益州。

傥骆道的北口是骆谷、南口是傥谷,南北谷长四百二十里,全在崇山峻岭之间;最险峻的山路就有八十里,有八十四盘;中间还有三大险关,即沈岭、衙岭和分水岭;南口的兴势山,更是易守难攻。

诸葛亮北伐曹魏都不敢走的路,曹爽非要走。然后,被蜀汉大将王平给干废了,差一点儿让曹爽有来无回。

所以,守着秦岭天险的蜀汉,可以任性;而守着长江天险的动物,无法任性。但凡东吴在荆州方向搞事情,曹魏就可以来一个攻西救东,把你老巢建康(建业)给端了,看你还敢不敢在荆州搞事情。

所以,夷陵之战后,拿下蜀汉荆州的东吴,不仅没有增加战略优势,反而失去了博弈空间。简单说就是腾不出手来搞进攻、只能搞防守。即便是进攻,也要趁着曹魏或西晋出了内乱。

当然,国力不如曹魏。这是最根本的问题。你就是把蜀汉和东吴捆在一起,也不是曹魏的对手。

但是,博弈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所以,东吴也有自己的战略设计。如果蜀汉的战略设计是诸葛丞相的隆中对,那么东吴的战略就是张纮的江东战略。

今君绍先侯之轨,有骁武之名,若投丹阳,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仇敌可报。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侔于桓、文,岂徒外藩而已哉?

初创阶段,孙策也面临和刘备一样的问题,那就是不知道往哪打。张纮给出的建议是向南,图谋江东。然后呢?溯江而上,吞并江西。再然后,继续溯江而上,吞并荆州。再往后,就肯定是益州了。

这时候的孙氏集团已经有用了江东平原、赣江盆地、两湖盆地以及四川盆地,然后从四川、荆州以及江东三个方向包抄中原。

但是,张纮的江东战略,与诸葛亮的隆重对,冲突了。

冲突就冲突了。东吴集团自己去包抄中原,与联合蜀汉一起包抄中原,对于东吴来说,也是可以的。

而蜀汉呢?蜀汉自己两路出击中原,即一路益州、一路荆州,与联合东吴一起搞事情,也不是不行。

问题是隆重对的前提,即: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天下有变”,才是关键。天下九州而曹得其六,关键是这九州之六,比东吴和蜀汉还要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隆中对还是江东战略,全都白扯。

起码可以势均力敌啊,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怎么就不能从荆州搞一次北伐?

荆州北伐是所有北伐中最有威力的。对比关羽北伐和诸葛亮北伐就清楚了。诸葛亮举国出击,连搞五次北伐,而曹魏只是关中紧张。而关羽襄樊之战呢?曹操都要迁都了。

为什么荆州北伐的威力这么大?

因为地理。

秦岭淮河一线,横穿了现在的7个省份、130多个县市。但是,南北之间的通道,却总共只有三条:

西边是蜀道。

先翻平均海拔2000米的秦岭大山。“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好了,你翻吧,连鸟都飞不过去。好不容易翻过去了,却刚刚走完一般,因为你还要翻越大巴山。等翻越了大巴山,也拿下了四川,却被封死了。蒙元攻宋,已经进入四川了。然后呢?然后却被钓鱼城给封死在了四川。

东边是江淮。

现在看是江淮平原,古代则是河网密布、沼泽遍地。所以,你只能在江淮之间寻找可以通行的孔道。总共就两条,一条是寿春、合肥、马鞍山,然后抵达长江;一条是徐州、淮河、扬州,然后抵达长江。

所以,南方政权只要保住江淮之间的几座坚城,从北扫南,几无可能。后来的蒙古大军横扫了整个欧亚大陆,但江淮平原呢?过不去。后来,干脆不从这里走了。从哪走?生猛的蒙古人竟然从甘肃迂回到了云南、再从云南向长江出击,绕了半个中国。

中间是南襄隘道。

秦岭东侧有一系列的小山脉,即熊耳山、外方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等。这些山脉从河南西部一直蔓延到江苏、安徽等地。但是,在山脉之间,却有一条空隙。这就是南襄隘道,北端是河南省方城县,当时属南阳郡;南端是湖北省襄阳市,当时属襄阳郡。

所以,南襄隘道是一条行军距离最短的道路。距离短,那么打击成本就低、打击力度就大。蒙元灭国北宋,就是从拔掉襄阳之后开始的。

好处这么大,东吴为什么不从荆州北伐?它可有半个世纪的时间啊。即便是孙权这位雄主,他也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

因为东吴非常尴尬。整条南襄隘道全都控制在曹魏手中。要使用这条通道,南端要攻克襄阳、北端要攻克南阳。这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东线。

江淮地区,河网密布、沼泽边地,这个不假。控制住江淮间的几座坚城,曹魏根本打不过来,这个也没错。可问题是江淮间的几座坚城,全在曹魏手中。所以,孙权才会一直死磕合肥,因为合肥主生死。

最后总结一下为什么东吴无法在荆州方向有所作为:

一个原因是东吴的江东战略和蜀汉的隆重战略,发生了冲突。冲突的焦点,就是荆州。所以,荆州的威力始终无法发挥。

一个原因是“天下有变”这个前提一直没有出现。曹魏以及后来的西晋只要一直稳定,那就一直是北方碾压南方。

一个原因是荆州不仅没有提供助力,反而限制了东吴的博弈空间。与其自己捏着荆州啥也干不了,还不如留给蜀汉,让刘备、诸葛亮在荆州搞事情,也许更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文化新观察|不止是打卡!从展览... 北京故宫午门展厅中,一对曾陈设于帝王宫廷中的“掐丝珐琅太平有象”,正静静接受观众们的目光洗礼。虽在一...
潜山城管以“让三尺”促治理“进... “让他三尺又何妨”,清代桐城六尺巷的千古美谈,蕴含着“秉公、明理、尚和、守纪”的深厚底蕴。如今,潜山...
原创 彭... 1930年5月14日,红五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成功将修水县城围困得水泄不通。那时,部队刚刚取得平江县...
原创 天...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皇帝,其中大多数都是继承父亲的皇位,他们的施政方式大多雷同,许多皇帝也表现得平庸或昏...
中非治国理政交流对话会在多哥举... 本报约翰内斯堡11月25日电 (记者杨讴)洛美消息:中非治国理政交流对话会24日在多哥首都洛美举行。...
原创 清... 大家好,我是「历史解码者」!千年历史烟云总在时光中留下斑驳印记,你是否常被史书里的宏大叙事吸引,却忽...
原创 秦... 战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将领,如王翦、王贲父子,蒙恬与蒙毅兄弟,赵奢、廉颇、...
湮没在史海的中华民族壮举悲歌 ... 传统史书将世代繁衍于庆阳、平凉一带的共工氏、白马鲧与流向西南一带的驩兜氏、三苗族,称为“四恶”或“四...
原创 曹...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汉室面临灭亡的危机。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为魏王,最终篡位建立魏国。然...
原创 朱... 朱元璋临终前,曾给朱允炆留下了一支神秘的军队,然而建文帝为何至死都未曾启用这支军队呢?明朝是中国封建...
原创 康... 清朝的皇位更替历来风云变幻,其中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一直是人们议论的热点。而在这些争议中,最引人注目的...
原创 揭... 在明朝嘉靖年间,嘉靖皇帝非常热衷于修道,并且一直追求长生不老。为了保持神秘感,他常常通过扶乩这种方式...
警惕高市复刻危险的历史剧本 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 题:警惕高市复刻危险的历史剧本 新华社记者叶书宏 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往...
原创 明...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宋朝常常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弱的朝代。不同的朝代通常会有特定的形容词,比如秦朝被称为...
原创 古... 大约在4700年前,当黄帝与蚩尤展开激烈战斗时,古埃及人开始了金字塔的建造工作。这一过程持续了几千年...
原创 希... 德黑兰是中东地区仅次于埃及开罗的第二大城市,拥有近1700万人口,自1796年起一直作为伊朗的首都,...
原创 民... 那些尘封在岁月里的老物件,每一件都承载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它们经过岁月的洗礼,依然保持着独特的韵味...
原创 九... 封建时代的王朝,为了增强防御能力,常常利用地形建造坚固的防御工事,而每座城池更是会设立坚固的城门,并...
原创 老... 回忆是对时间最好的致敬。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今天继续带大家回顾一些老照片。 九十年代,我国的经济和社...
原创 此... 贾府祭祀宗祠时,举行了一场重要的家族礼仪。这场祭祀活动对家族的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排序和责任,体现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