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的塑造下,姜维是“幼麟”,是诸葛亮倾心培养的接班人,以至于有人都认为诸葛亮死后,蜀汉大权就是姜维在掌握,把蒋琬、费祎都忽略了。历史上诸葛亮去世,继任的是蒋琬(234-246年),然后是费祎(246-253年),最后才是只有军权的姜维。
那么历史上姜维有没有“九伐中原”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全部统计的话,姜维“北伐”的次数恐怕还不止九次,“九伐”只是小说里的一个概述。姜维的北伐主要进攻陇西,胜败皆有,最辉煌的一次当属洮西大捷,是蜀汉北伐杀敌最多的一次。
曹魏权力交接之际
诸葛亮《隆中对》中的设定,北伐是等待“天下有变”,所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在曹丕死后,曹叡刚即位不久的228年。姜维深得诸葛亮的用兵思路,所以他也选择了“天下有变”的时机,也就是公元255年。
公元255年春季,曹魏大将军司马师病逝,其弟司马昭接任大将军辅政。姜维闻知司马师病逝,认为有机可乘,于是在当年的夏季,率领车骑将军夏侯霸、征西大将军张翼等数万人马攻打魏国。熟悉这段历史的都知道,司马师是死在平定毌丘俭淮南二叛之后。
虽然司马师成功平定乐毌丘俭、文钦之乱,但由于自己带兵出征,眼上的瘤子刚刚割掉,再加上文鸯的冲阵惊吓,所以司马师都没能回到洛阳,在许昌就死了。魏帝曹髦抓住机会,本想趁机夺回权力,让傅嘏带兵回京,司马昭留守结果被识破,无奈之下默认了司马昭继掌权力的事实。
尽管如此,但其实曹魏政局处于权力交接之际,而且刚刚经历淮南二叛,所以姜维选的时机可谓恰到好处。而且曹魏镇守陇西的将领也处于交接状态,255年2月郭淮去世,陈泰接替郭淮镇守雍凉,而没有军事经验的王经出任雍州刺史,这都为姜维的大胜埋下了伏笔。
战役经过
姜维为迷惑魏军,假装将率军分三路向祁山、石营、金城攻来的消息放出。魏国新上任的雍州刺史王经闻知后,急忙向征西将军陈泰汇报,并认为应该抢占有利地形并分兵迎击姜维。陈泰认为姜维不会分数路而来,令王经守在狄道,自己守在陈仓以防万一,并授予王经雍州部队的指挥权。
八月,姜维到达枹罕击败王经部署于此的前部,随后向狄道进军。王经得知后,急忙率领主力部队于洮西准备迎战姜维。王经效仿韩信,将部队背水列阵,意图激励士兵从而达到击败姜维的打算。
没想到王经画虎不成反类犬,姜维从容应对,指挥蜀军大破魏军,魏军军无斗志,因为背水列阵导致无路可退,被逼入洮水者无数,王经见局势无法掌控,只能率领残部万余人退守狄道。姜维继续率领蜀军围住狄道攻打,王经率领魏军死死顶住姜维攻击。
王经在洮西的惨败导致洛阳也发生了一些震动。邓艾等人赶往西线支援,司马家资格最老的司马孚统领关中的军队,作为陇西的后援。曹魏西线总司令陈泰,拒绝了邓艾稳守的建议,派兵进入高城岭,夜里偷偷登上狄道东南的高山,点起烽火,吹起号角。狄道城内的魏军守兵看见援军已到,士气倍增。
姜维看援军来得这样快,以为魏军有奇谋,加上自己率领攻打狄道的蜀军是轻装上阵以及征西大将军张翼死谏,于是撤军退走钟堤,狄道之围遂解。陈泰慰劳将士,加强城防工事,增添防守兵力后,率军驻扎在上邽。
洮西大捷的影响
洮西之战中,曹魏损失的兵力数以万计,这绝对是蜀汉北伐以来绝无仅有的大胜。诸葛亮五次北伐,最大数量的消灭魏军的战役应该是第四次北伐中的“甲首三千”。西晋人段灼对“洮西之战”的评价为“二州危惧,陇右懔懔,几非国家之有也。”
在这次战役中,由于陈泰的错误估计,让王经独自对抗姜维;王经的贸然出城,并且渡过洮水,导致军队正面被姜维击溃,后撤时又受到洮水的阻隔,损失惨重。在“洮西之战”中,姜维虽然没有夺取土地,却极大数量消灭了曹魏布置在陇西的有生力量。
洮西之战后,西北羌戎之地的少数民族更加蠢蠢欲动,魏国于雍州境地的民众甚至还有出现因为惶恐而投靠姜维的。魏帝曹髦被迫在一个月内连续下了三道圣旨来平复战后的雍州问题。陈泰和王经作为责任人全部调回了朝廷,失去了兵权,征西将军由原安西将军邓艾接任。
这场大胜是姜维多次北伐唯一一次大胜,也是蜀汉北伐杀敌最多的一次,可以说是蜀汉最后的辉煌!然而,这场大胜虽然前所未有,但却难以改变魏强蜀弱的根本格局。之后姜维面对邓艾,总是很难占到便宜,几次出兵多是徒劳无功,此消彼长之下,蜀汉八年之后难逃灭亡。
参考文献:《三国志》裴松之注、何兹全《三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