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曹操为何与郭嘉惺惺相惜?郭嘉晚死10年能够帮曹操一统天下?很悬
迪丽瓦拉
2025-06-15 02:32:44
0

诚如诸葛亮被人戏称为刘备集团的后勤部长一样,其实郭嘉在曹操那边,也只是一个宣传部长。他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助曹操造势,鼓舞人心。

01十胜十败之说,稳定军心。

曹操和袁绍对决的时候,其实一点把握都没有。他虽然占据了几个州郡,手里也拿着天子作为武器,可是实力根本不能跟占据河北的袁绍相提并论。

为此这次官渡之战前,其实不少曹操的手下人都曾经写信给袁绍,表示要跟袁绍交好。意思很清楚,等到曹操失败了,这帮人也好有个退路。

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禽。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虽兵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傅子》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本人也丧失了斗志。可是郭嘉此刻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向曹军宣读了十胜十败之说,也就是说曹操有十种胜利的原因,而袁绍有十种失败的原因。

十胜十败主要说的是在政治谋略、法令实行、个人修养、气度性格、文韬武略等方面,曹操是完胜袁绍的。

我们要知道,在这之前,郭嘉是在袁绍那边工作的,他主动离开袁绍投靠了曹操,这说明他对袁绍还是有一点了解的。

这么一来郭嘉的说法就比较有说服力了。为此曹操军中的士卒们纷纷得知了这一说法,军心大振,这才有了后来的官渡之战胜利。

其实这十胜十负之说其实是郭嘉入士的敲门砖,他刚来曹营,必须要建立一定的功勋或者做一些曹操喜欢的事情,从而被曹操所赏识。这里全部在说曹操的好话,其实我们就已经能够猜到郭嘉这是在干嘛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在拍马屁,根本不足以作为决定胜负的关键。这一套东西,绝对不是脱口而出的,郭嘉肯定是想了很多天,凑齐了这十个方面的胜负之说,这件事才算是有说服力。曹操听了以后,那也是大为高兴,一扫过去颓败的状态,更加坚定了自己与袁绍决战的信心。由此可见,郭嘉在这一战中,最大的作用,那就是宣传理念搞得好。

02官渡之战前,预言孙策死于刺客之手,也是为了稳定军心。

为什么这么多人认为曹操必然失败呢?不光因为袁绍是一个强大的对手,其实除了袁绍之外,还有两个虎视眈眈的家伙正在盯着曹操,尤其是江东的孙策。

孙策在背叛袁术以后,在江东建立了自己的基业,这个时候他也有北上袭取许昌,夺取汉献帝的想法。

为此不少曹操的臣子们都在发愁,因为一旦曹操这边和袁绍开战了,那孙策必然会北上进攻许昌,到时候曹操的老家可就被人给一锅端了。

这个时候宣传部长郭嘉又出现了,他告诉大家:孙策的确是一个英雄,专门找那些地方豪杰的麻烦,赢得了一片赞许。可是孙策这家伙一天到晚一个人行动,就算武功再好,早晚也要被人给刺杀了,不用多,只要三五个人就能把他解决了。

这话有说服力吗?当然没有。因为郭嘉说这个话的时候,并没有说明白,孙策到底什么时候会被人给暗杀了。万一是在吸取了许昌以后呢?

如果是打下了许昌,孙策才被人暗杀了,那也就没有曹操集团什么事儿了。所以郭嘉的这一说法是不具备稳定人心作用的。

但是史书偏偏把这件事记载下来了,为什么呢?因为后来孙策的确被许贡的门人给刺杀了,跟他预言的一模一样。

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於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三国志》

也就是说这一次稳定军心的策略其实是失败的,但是碰巧让郭嘉给说中了,所以后世不仅赞叹,郭嘉的智慧果然不同常人。

其实郭嘉的确是看清了孙策这个人的个性,自恃武功高强,所以常常一个人单独行动。这也就给刺客们找到了机会,所以是合理的推测。

只不过就连郭嘉自己都没搞明白,本来是失败的策略,居然碰巧成为了千古经典。等到孙策被刺杀以后,估计不少人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03与曹操惺惺相惜,这才是关键所在。

郭嘉之所以重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和曹操惺惺相惜。别看曹操手里的谋士众多,其实真正跟曹操贴心的并不多。

比如说荀彧,荀彧一直帮助曹操成就帝王大业,可是到最后,曹操称王荀彧都表示不答应,可见这两个人之间是有隔阂的。还有贾诩,被人称之为毒士,要么就不出策略,要是一开口就要置人于死地。曹操的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就是被贾诩给害死的,所以贾诩投靠曹操以后,很少举手发言,两个人不怎么亲密。包括程昱,这个人性情刚烈,喜欢直来直去。可是他不知道的是,曹操不是一个直来直去的人,所以他跟曹操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这么来说,如此多聪明的谋士中,居然没有哪一个是可以跟曹操贴心的。其实有一个,那就是郭嘉。

郭嘉思考任何问题,都是从曹操的角度来看,对曹操有利的就提出来,对曹操不利的就掩盖掉。在后人看来这种行为属于谄媚,可是曹操很喜欢。

嘉深通有算略,达於事情。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三国志》

曹操觉得郭嘉能够想到自己所能想到的事情,跟他惺惺相惜。为此曹操对郭嘉十分器重,认为自己死了以后,郭嘉可以留下来继续辅佐他的后代。

其实曹操已经是把郭嘉的思想,当成是自己思想的延续。老一辈谋士都是跟曹操一个辈分的,只有郭嘉既聪明,又年轻,足以堪当大任。

总结:曹操对郭嘉的偏袒,瞎子都看得出来。

曹操在赤壁大败以后,感叹了一声,如果郭嘉在的话,一定不会让这场战争走向失败。其实这是在嘲讽其他跟随他南下荆州的谋士,郭嘉在的话,也未必能够阻止。

郭嘉虽然深得曹操器重,可是在言行举止上却十分不检点,也就是私生活比较混乱。为此陈群多次向曹操举报郭嘉,表示要严惩这种人。

郭嘉听说以后,只是笑笑,依旧我行我素。曹操这个时候是怎么做的呢?他不仅更加器重郭嘉,而且还夸奖了陈群。

这意思就很清楚了,郭嘉虽然犯了错,但是我曹操不在乎,我赏识的是他的才能,不是人品。你陈群就不要多嘴了,你也是个好干部。郭嘉就有点类似于刘备身边的法正一样。

参考资料:

《傅子》

《三国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原...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流传度极广,这也就导致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刘备、关羽以及张飞这三兄弟的感情至深...
原创 历... 前言 在中国历史的画卷中,有一场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那就是土木堡之变。这场变局不仅导致了大明王朝由全...
原创 杨...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玄宗为了博得杨贵妃一笑可谓是费劲了心思,当人们都在为他们的爱情...
原创 原...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朱老总亲切接见了空军代表。在和一位志愿军空军二级战斗英雄见面...
原创 他... 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上,清朝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朝代;在清朝各皇帝中,康熙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擒鳌拜、平三...
原创 纣... 闻太师远征北海十五年,班师凯旋,直抵朝歌城下。纣王摊上大事儿了,因为他刚刚逼死了比干,王叔的灵柩就停...
原创 韩... 1948年,在美国文化的影响下,“脱亚入西”论风靡韩国,而要做到脱亚,汉字就成为首当其冲的对象。 ...
原创 原...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今河北省定兴县)人。逖(读如替)本意是远,稚本意是晚熟的稻谷。祖逖名字即大器晚...
“非洲巨人”何以难挡数千叛军?... 当地时间8日,东非共同体与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联合举行领导人峰会,讨论刚果(金)...
原创 美... 历史第一大阳谋,应该就是推恩令,很多人说这个阳谋无解,其实也不尽然。 推恩令是可以解的,行动上比较难...
原创 北... 宋太祖赵匡胤的孝章皇后,忠武节度使宋偓之女。宋偓是后唐明帝李存勖外孙,后汉太祖刘知远的驸马。 宋太宗...
原创 朱... 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位具有很大争议的帝王,他由一草根阶层,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最后建立了大...
原创 为... 上世纪70、80年代中国逐步改革开放,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研究中国近现代发展史的热潮 这其中有一个...
原创 最... 标题:最聪明的一个皇帝,壮年时就因畏惧势力退位,成史上活最久的太上皇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皇帝的...
原创 原... 一个不懂历史的人,永远是个孩子!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世界经典奇闻原创首发,欢迎关注转发,每天带给你不一样...
原创 如... 华佗作为留名千年的神医,直到现在还被我们视作救命神医,常常用“华佗在世”来夸赞医生们圣手解病痛。 在...
原创 原... 中国宋朝的历史,是一个文化与艺术繁荣发展的美好时代,有豪放派的苏东坡,有婉约派的李清照,还有其他一些...
原创 关... 无论是在电视剧中还是小说里,似乎并不缺少力大无穷的奇人异士,特别是在古代,武将之所以能够在战场上所向...
原创 许... 满清帝国的格局中,满洲八旗是战斗单位,人民和军事合二为一,最上面则是唯一的君主,依仗武力的优势,成为...
原创 原... 如果说起李治,很多人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的都是昏庸、无能等字眼。因为李治的一生都在被人控制,一生都如提...